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文王称的研究始于王国维《古诸侯称王说》,其后张政烺作《■王簋簋跋——评王国维古诸侯称王说》,对王氏理论加以修正。本文在两位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检讨了金文中记录的殷代至战国各个时期的王称,将其归纳为“时王生称”、“时王美称”、“时王别称”、“在野王称”等四种。其中“时王别称”系由作者首次提出,该文具体考证了西周金文中的周王、成周王、豐王、畢王、幽王分别是文王、成王、西周早期某王、懿王、孝王的别称,它们都是以都城或重要驻地命名的。命名别称可能是西周诸王的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2.
王军花 《中原文物》2022,(4):96-101
目前所见芮国青铜器的年代集中在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洛阳东郊西周墓出土的芮伯卣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芮国青铜器,与芮伯卣同墓出土的还有青铜大口尊。本文通过这一卣尊组合,及与相关铜器的比较研究,认为其年代在昭王时期或可早到康王晚期,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芮姞簋年代一致。芮伯卣之芮伯与芮姞簋之芮姞不可能是《尚书·顾命》芮伯或夫人。芮伯卣可能是从陕西陇县、甘肃崇信汭河流域及邻近地区流转到成周洛阳。  相似文献   

3.
《尚书·牧誓》的成篇时间,有学者从文字、记时方式和用词等方面怀疑非周初所为。尽管如此,武王克商的一段历史,却是不争的史实。1976年3月,陕西临渲出土有一青铜“利簋”,是迄今所发现的西周最早之青铜器。器内底有铭文四行,三十二字,述武王克商经过。其中有“武王征商,佳甲子期,岁鼎克闻,夙有商”等金文。另外,清道光年间,陕西山出土有西周早期重要文物“大丰簋”(亦称“天亡簋”或“联簋”),器有铭文八行七十八字,文多颂词,记述周武王灭商后为其父文王举行“大丰”把典之事。可知史载不妄。《牧誓》篇系指武王即位后第…  相似文献   

4.
询簋新探     
对于金文啻官■一词,学者们已有多种看法,笔者认为释啻为嫡当是正确的,但笼统的认为"啻官■"为嫡长子世袭某官或者世袭之官的意思却是不妥的,嫡有"正"和"直系的"等意。从孝王时开始,秦始成为周之附庸。近来有学者认为询应当为师酉之祖父,并将询簋定在恭王世,笔者认为与史实相悖。我们在为其母作器的西周金文中,从未见到称其母氏加母姓的例子,如将师酉簋中的■当作氏称,则不符合西周金文的通例。从各方面综合来看,师酉当为询之父。  相似文献   

5.
西周金文中的武、成、穆、共、懿等王号 ,因出现语境上的生称 ,致使不少学者认为西周或西周孝王以前犹无谥法。其实 ,只因这些铭文铸作于“生称谥”者谢世之后 ,才得以用其谥号追述前朝旧事。从金文中的多种文化现象和大量事例来看 ,谥法应创制于周初 ,且有一个从天子而下及诸侯等其他贵族的扩展过程。那种认为西周王号为生称而非死谥的看法可能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随州叶家山墓地M107出土的濮监簋铭文的“濮”字系“仆”之异构,在簋铭中当读作濮国之“濮”。据文献和出土古文字资料来看,西周时期的濮在南土,与曾、楚及蛮氏邻近。濮监簋出自叶家山曾国墓地,可能系赗赙或馈赠等所致,表明周初的濮确系为周人所褒封之国。M107的墓主应系高级贵族,不排除系“曾伯”的可能。另据金文材料可知,西周时期有一套相当完备健全的监察制度,同意路懿菡关于周初“三监”应同“三叔”无关说。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6,(2)
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出土金文文献史料价值巨大。其中曾侯犺方座青铜簋铭为系连曾国世系、破解曾国始封问题提供重要线索。曾侯谏鼎等大批曾侯器的出土,不仅将曾国政治中心的研究时段提前至西周早期,而且为曾、噩两国相对位置的确定找到新的文献依据。斗子鼎可帮助确定成王"岐阳之盟"的时间和诸多细节,填补史书缺环。  相似文献   

8.
师酉鼎与师酉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利艺术博物馆新征集的西周中期青铜器师酉鼎铭文记有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干支记日,为研究西周金文历谱增添了新资料。本文认为其历日可以排入共王年历中,并据此试调整了共王至夷王阶段的金文历谱;又在定师酉鼎为共王时器的基础上,从形制、历日与铭文内容诸角度,探讨了素有异议的师酉所制另一组器师酉簋以及与师酉有亲属关系的师询所制师询簋、询簋的年代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发现西周金文中的“眉敖”就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微”,曾参加周武王领导的牧野之战,是著名的“牧誓八国”之一。西周青铜器《归芻簋》铭文云:唯五九月甲寅,王命益公征眉敖。益公至,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相关文献和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匍雁盉铭文中的“邢公”是应国使臣对邢侯的尊称,邢公簋铭文中的“邢公”不是王臣,而是邢侯的自称。以铭文中的邢字作“丼”则定为王臣,这一说法是不准确、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录见)簋考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国家博物馆去年新藏一带支架形底座的长冠鸟形双耳无盖簋——(录见)簋。此簋铭文王年、月、月相、日(干支)四项要素俱全,是研究西周王年历谱和金文断代的重要资料。据原收藏者透露,此簋是解放前其祖父用一座小中药铺换来的,传清末或民初出土于陕西宝鸡。为了对税簋进行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文物》编辑部特邀部分专家对(录见)簋的年代进行笔谈,希望能听到更多学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昔鸡簋是近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对其铭文的释读,学者存有争议。本文认为,铭文中判断人物身份的"■"字,应隶定为"■",从?得声,读如"偃",为传世文献中的姞姓燕国;关涉史事性质的"■"字,应释为"御",训作"迎",为迎娶、迎迓之意。铭文内容主要为周王后派昔鸡前往姞姓燕国为王朝大夫艿氏迎迓夫人,昔鸡受到燕侯赏赐作器颂扬王休。铭文既是有关西周贵族艿氏及南燕国弥足珍贵的史料,也反映出周王后通过对贵族夫人的支配来控制地方贵族,是西周王朝政治运行机制中命妇制的金文佐证。  相似文献   

13.
宰兽簋铭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98年第8期罗西章《宰兽簋铭略考》,载有周原博物馆 1997年8月征集的西周宰兽簋铭文拓片,铭文第9行有关册命赐物的记录,原释文作:“易(锡)女(汝)赤市、幽亢、敡勅,用革。”其中“敡勅”一物,原未作说明。覆按铭文拓本,“敡勅”二字分别作图一:1、2之形。图一:1 金文仅见,左边偏旁与本铭“易”字及其他已确识的“易”字有明显的差异,原释为“敡”,恐不确。实际上,此字左偏旁应即“川”字异构。这种写法的“川”数见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资料,旧释为“川”  相似文献   

14.
大河口墓地出土叔骨父簋铭文关乎西周宗法制度和祭祀制度,内容重要。大河口墓地出土铭文显示,霸国国君不称"侯",故叔骨父簋铭之"侯"应非霸国国君。叔骨父为侯之子(或弟),不能继统为君,须别立宗庙,故侯为叔骨父另立宗庙,此为叔骨父簋铭文的制度背景。簋铭"侯休作叔骨父庙"可与《礼记》"别子为祖"对读。,即餉,实即竈祭。叔骨父簋所记祭行于新成之宗庙,与竈祭祈食、主生养的特征吻合。叔骨父为卿大夫,卿大夫祭竈与《白虎通》所记天子、诸侯、大夫皆"祭五祀"的祭祀制度相合,知《白虎通》所记为西周制度,而《礼记·祭法》所谓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的祭祀制度应非西周礼制。  相似文献   

15.
葛亮 《文博》2010,(4):22-26
上海博物馆藏“小子[臣子]簋”(《集成》3904)系真器伪铭。本文通过对其铭文字形、辞例的分析,认为该伪铭并非臆造,当有所本,且仿制较精,与真铭的距离不会太大。由于真铭所在的器物未见著录,我们仍可将“小子[臣子]簋”铭作为一篇早期记事金文来使用。“小子盱簋”铭的时代当定在“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16.
西周是实物货币和金属称量货币兼用时期,贝和青铜块是当时主要的货币形态。但是,西周货币的购买力怎样?当时的物价如何?文献记载阙如。值得注意的是,西周时期的遽伯睘簋、裘卫盉、格伯簋和智鼎等铜器铭文,为研究西周货币的购买力,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根据西周金文和文献记载,试对西周货币的购买力兼及当时的物价问题,略作探考,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西周官制考     
西周官制考孙凌安西周最高统治者是周王,也称周天子。西周内服官首领为师和保,师,金文作“大师”或“大市”,典籍多作“太师”。保,金文作“大保”或“大”,典籍多作“太保”。师和保共同辅佐周王处理国家政事,掌管王朝卿士,总治内外百官,并统领四方诸候,兼掌军...  相似文献   

18.
王宏 《文博》2023,(5):73-79
2007年,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1017出土一件霸伯高圈足方形铜器,发掘报告称该器为“方簋”,但其铭文却自名为“釴”。本文从此器入手,对与之相似的铜器的定名问题进行了考证,认为这类器应该定名为“釴鼎”,并对这类鼎进行了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说“?功”     
通过对文字、文义及文例的分析可知,西周金文中的"?功"义同"武功",指军事方面的功绩,犹如文献的"军功""战功"等;与金文及文献常见的指"武事、戎事、兵事"的"武功""戎功""戎工""戎公"等含义有别,与作"大功"讲的"戎功"义亦不同。禽簋铭文中的"?"字应释作"?",训"占",所谓"禽有?祝",即伯禽负责占卜、祝祷有功,因而受到成王的赏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之所以谈关于“南申”立国时的问题,是因为在我国的西周、春秋时期曾同时存在着几个申国,本文仅就“南申”即周宣王所封王舅申伯“于邑于谢”之申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为什么称“南申”?1982年,在今南阳市北郊出土了一批申国铜器,引起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这批铜器中有一鼎二簋,刻有铭文,铭文的意思大致相同,反映出这批铜器是申国的大宰仲父为祭其先祖先考所作。其中一簋的铭文是这样的:“南(申)白(伯)大宰仲父厥,(作)其皇祖考(夷)王、监白(伯),用享用孝,用易(锡)眉寿,屯(纯)右(佑)康和,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