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斯瓦希里文明融东方神韵与非洲风情为一体,是非洲文化史上一簇独立、开放并带有强烈贸易精神特色的文化奇葩。随着印度洋贸易的繁荣,斯瓦希里文化开始向大陆扩展,将非洲腹地带入了当时的世界体系之中。在非洲大陆东海岸,北起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南至莫桑比克的索法拉,沿着万里海岸线和附近岛屿,散落着许多历史悠久、传统独特的古老村镇。这些村镇的居民长于经营海上贸易,他们所创造的非洲海洋文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肯尼亚马林迪区域的两座柱墓为例,展示了中国瓷片在东非沿海地区的遗存形式和分布特征,探讨了古代东非沿海居民对中国瓷器的使用方法。此外,论文结合其他考古发现与资料,分析中国瓷器在当地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考古发现来看,东非沿海地区是中国瓷器的一个终端市场。中国瓷器在使用过程中完成了去商品化的过程,装饰墓葬是其最终消费形式之一。在东非沿海社会中,中国瓷器盛装食物的实用功能被弱化,而财富象征、促进商贸等其他功能通过展示的形式则被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肯尼亚马林迪区域的两座柱墓为例,展示了中国瓷片在东非沿海地区的遗存形式和分布特征,探讨了古代东非沿海居民对中国瓷器的使用方法。此外,论文结合其他考古发现与资料,分析中国瓷器在当地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考古发现来看,东非沿海地区是中国瓷器的一个终端市场。中国瓷器在使用过程中完成了去商品化的过程,装饰墓葬是其最终消费形式之一。在东非沿海社会中,中国瓷器盛装食物的实用功能被弱化,而财富象征、促进商贸等其他功能通过展示的形式则被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4.
马建国 《旅游》2000,(4):26-27
从电影《走出非洲》中,我们初识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这块黑色大陆,九十年代的美国动画巨片《狮子王》又使非洲的斯瓦希里语中表示狮子的“辛巴”成为狮子的代名词,也令我们对辛巴故乡的美丽和神秘神而往之。 但,到非洲去,我们确实还很少想过。 三年前,我和同在新华社工作的妻子突然接到通知,要我们尽快赶赴设在东非高原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工作。于是,我们匆匆打点行装,开始了长达2年的非洲之旅。 “蚂蚁上树”和“蓝花荧” 飞在非洲大陆的上空,满眼所见的是黄色的沙漠、赫色的丘陵。从阿联酋的迪拜到肯尼亚…  相似文献   

5.
古代城邦问题的讨论在我国学术界已引起广泛的兴趣。本文作者以非洲东部古代城市为例,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他对城邦问题的见解。作者认为古代城邦不是古希腊所独有,古代东非也有城邦。东非的城邦是有统一经济的奴隶制城市国家。 东非城邦不能发展成大国的原因是政治制度沿袭阿拉伯的素丹制、不与当地土著融合、文化落后,但主要的还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打断了城邦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海上丝绸之路关联着古代世界中低纬度的主要海域及沿海地带,东至东亚的日本列岛,西达地中海西岸,构成了人类古代海洋文明的空间主体。根据地理空间特质及历史发展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所关联的区域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地中海。东亚板块:包括中国沿海、日本及朝鲜半岛。其中,中国东海与南海沿岸的港口,是东南亚板块进入东亚板块的主要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全线各主要文化要素的汇聚之地。东南亚板块:包括中南半岛和东南亚海岛地区。其中,马六甲  相似文献   

7.
在东非历史上,象牙一直是传统的对外出口项目。打开涉及东非贸易的史藉,篇篇都提到象牙贸易。公元初成书的《古红海环航记》是记述东非对外贸易的最早史藉,书中写道:东非“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大量的象牙、犀牛角和龟板。”公元十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马斯欧迪(Masudi)曾访问东非,他指出:“当地有许多野象,但没有驯化的象。当地居民不把象用于战争或做其它的事,面只是猎杀。……从这里出口的象牙  相似文献   

8.
研究东非奴隶贸易,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阿拉伯人买卖奴隶的活动。早在本世纪30年代末,英国著名非洲史学家库普兰(R.Coupland)就在其著作《东非及其入侵者》(East Africa and Its Invaders)和《东非的开发》(The Exploitation of EastAfrica)中提出:阿拉伯人在东非从事奴隶贸易至少有二千年时间。换言之,阿拉伯人早在  相似文献   

9.
三百多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在东非活动。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东非居民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人口也在繁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东非人口缓慢增长。然而,奴隶贸易的恶浪席卷东非后,东非人口发展的正常历史进程受到阻断。进入殖民时期,在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制下,东非人口发展过程被纳入西方殖民利益所规定的轨道。本文拟以坦桑尼亚(殖民时期分别为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肯尼亚和乌干达为例,对1890年代至1930年代的东非人口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作一历史考察,不妥之处,求正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0.
为考证泉州“蚵壳厝”牡蛎壳的来源,本文利用了动物学、动物地理学知识对“蚵壳厝”所用的牡蛎壳进行了种类鉴定和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蚵壳厝”的牡蛎壳由大量近江牡蛎(CraSS0Strear1Vu一]ar1S)和少量的长牡蛎(C.g1gaS)组成,这两种牡蛎都属巨牡蛎属(CraSS0strea)。动物地理学特点显示,它们都是分布在太平洋一印度洋交汇海域,东非沿海的印度洋西部并没有这些种类的分布。结合前人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泉州“蚵壳厝”牡蛎壳应该是来自于东南亚或南海北部沿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