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博物馆诞生之初,器物和文献便同时被纳入展览收藏体系,直至图书馆、档案馆和方志馆等机构展览业务勃兴,文献展览才作为一种现象级展览获关注。但图书馆等机构的展览,更多的是主张与博物馆合作,或者干脆效仿博物馆器物展览之策展理念和方法。事实上,器物展览和文献展览属于两种常见的形态。本文在界定两类展览相关概念、探索两者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提出器物展览和文献展览在信息的特征与载体的类别上存在本质差异。因此基于两类展品所策划的展览,应当具备两套不同的策展理念和阐释模式,差异在于是否需要进行信息重构。鉴此,在探索展览专业化的过程中,不可一味专注于方法论上的问题,而是需要先讨论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问题,弄清展览自身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差异性前提下的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婷 《东方收藏》2024,(1):56-60
考古纪念类展览作为历史类展览中独特的分支,如何探索出一种适合自身的策展方式,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考古纪念类展览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文物为主体的展览,另一种是以叙事为主体的展览。以文物为主体的展览突出展示文物精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文物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导致展览传播方式为散点式,逻辑性不强。而以叙事为主体的展览则具有很强的逻辑叙事性,通过事件和文物的配合佐证,使得整个展览呈现紧密的连续性。文章以“回望抚琴台·纪念永陵考古发掘八十周年特展”为例,系统阐述如何在考古纪念展中做好叙事策划和展品观赏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焕然 《文物天地》2023,(S2):35-39
展览的观看就是一种现场性的阅读。展览中的阅读内容在空间中有效的传达与呈现,要依靠展品展示节奏、信息图文结构、展览情境语言等的视觉规划与整体设计。本文旨在探讨“展览阅读”这一理念为展览整体设计所提供的新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魏春梅 《风景名胜》2020,(1):0076-0077
博物馆陈列展览,它是知识和思想传播的有机载体,不仅要符合展览传播的需求,而且还需要吸引广大公众以观众为中心。不同的博物馆应该结合自身的定位和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陈列展览的主题和特征。文章主要概述了博物馆展品陈列功能以及对象群体,分析了博物馆展品陈列的学术性和趣味性,充分发挥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和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5.
傅婧 《神州》2014,(17):205-205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需要多种设计语言,它依赖商品而存在。当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展示空间有了需求并且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何运用艺术设计语言又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被展示产品的文化和达到信息传播的效果,需要对展示空间各个方面进行的精心设计,使其不仅表达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又使观众产生共鸣,达到产品推广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叙事是当代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尤其关注过去如何被表现出来并为大众所理解。近年来博物馆学也在进行某种"叙事转向",博物馆的历史类展览可被视为一种叙事,同样为大众提供理解过去的途径。但历史类展览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当代史学理论可为之提供思路。由此出发,不仅要重视展览本身,也要重视博物馆作为一个空间的配合作用,将展览和博物馆视为一个整体。同时,在设计历史类展览时,不能仅将藏品展示出来,更应该思考通过藏品形成怎样的历史叙事,以及如何形成这样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7.
消费时代的博物馆将展览视为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观众观展行为研究成为展览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以广东省博物馆临时展览"相看两不厌——馆藏明清瓷画与绘画展览"为例,对观众观展行为的研究采用了参与式观察法来收集观众行动信息,并借助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收集观众对展览各要素的评价。质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观众对展览的印象和评价,取决于他们在展品前停留的时间、吸引他们的展品数量以及他们的观展行为。相较于内容和展览逻辑,观众对展览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由视觉效果决定,然而,对观众吸引力高的展品并不是观众"凝视"持续力强的展品,不同类型观众的不同视觉取向意味着不同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朱乃诚 《收藏家》2010,(9):3-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考古中华”展于2010年7月29日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考古学专题展览。与以往的出土文物专题展览不同,这个展览有许多特色。其中围绕考古学重大学术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主线和绝大多数文物展品为第一次展出等,是该展览的最主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学术研究资料和文物标本为基础,以展示空间、设备和技术为平台,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进行组合,实现面向大众进行知识、信息和文化传播,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观赏性的文化创造。当前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理念,需要更加注重通过文物展品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明确的思想主题,以解读文化为线索、空间规划为载体、形式语言为手段,艺术表现为辅助,取得预期的观赏效果,实现陈列展览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统一。一、实现陈列展览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0.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多数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时存在思路保守、目标不明确、内容单一化的问题,难以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办好展览,激发展览活力,是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调动观众积极性、谋求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沧州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其于2021年初推出的《乾坤方圆——沧州博物馆馆藏钱币精品展》的策划过程可知,针对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在策展时所面临的展品匮乏、展览缺乏新意、策展过程封闭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打破只展珍贵文物的展览观念,拓宽展品资源选择面;优化展览结构,策划贴近现实生活的展览;开放展览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展览策划;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博物馆策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通过展览将物品建构为展品的时候,也为观众的感官体验创造了条件。在博物馆空间中,物品以展品的形态影响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绝对时间;而观众这一暂时性的身份与地位,使得其在博物馆空间中的感官体验过程是在其相对时间中完成。观众参观时间的暂时性,使得展品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存在是以刺激观众感官体验为前提;观众感官体验过程中的展品,是物品的绝对时间在现代性社会中延续的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与公众之间距离的缩小,亦使得博物馆通过展品与观众试图重构"物"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燕 《东南文化》2018,(1):99-104
博物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展示政治意图、传播政治信息的文化教育机构,是维系和支撑权力运作的空间载体。从政治传播的视角来看,博物馆以藏品为基础,通过内容设计、陈列展示、构建有效的政治符号等"再生产—解码"的方式来展示政治意图,当观众与现代语境下的展品价值发生接触时,展品就完成了政治文化信息的更新发展,从过去时变成现在进行时,成为观众学习的介质,从而实现政治传播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考古类展览已然成为加强考古学与社会公众之间关系的重要媒介,大体可分为地区考古成果汇总、单一考古遗址成果和涵盖多遗址的考古学文化展示三种类型。三类考古展览在内容上普遍存在注重考古结果传播、轻视考古学科思维和方法传达等同质性问题。因此,在策划考古类展览时,有必要从过程性和引导性入手,以考古学家的思维过程作为策展逻辑,引导观众立足考古学家视角了解展览内容。这也是与建构主义式展览的部分理念相互交织的。这种设计思路在“安吉考古大学堂”中得到了应用,其展览结构、单元内容叙事和辅助性展示项目均侧重考古思维的过程性展示和方法传达上的引导性。  相似文献   

14.
庞雅妮 《文博》2023,(2):105-112
为展示活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研究成果,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策划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依次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伟大进程。作为该系列展览第二部,“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聚焦古国时代早期和晚期各区域文明间的互动及其兴衰,探讨这一时期玉礼器如何助推和强化神权、军权和王权的文明起源发展模式。通过凝练展览主题、梳理展览叙事重点、“重新脉络化”展品,“玉韫·九州”展策展团队完成了展览故事文本的构建,实现了在明确的主题思想统领下,以清晰的故事线和逻辑结构铺陈展览叙事,以展品及展品丰富生动的物载信息为支撑的内容策划。  相似文献   

15.
3月的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传教士眼中的世界尽头”专题展览依然在举行。这次展览从去年的6月18日一直持续到今年5月8日。展厅除了汇集了三十五位传教士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上百件物品,更是将与展品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传教士的生活轨迹进行展示,为相关展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除了单一的展品陈列,在不同的展区也会以影音视频的形式在声音和视觉图像的辅助下为观者带来更为丰富、立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民众在物质生活之外愈发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现代社会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基层文化服务载体,各种特色的博物馆正在不同的细分文化方向上发挥着积极的文化宣传作用。博物馆的核心展览内容体现在展品上,而如何规划和设计展出的形式与内容,已成为现阶段博物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博物馆展览陈列内容的角度,增强其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入性,突出展出内容的实质与文化意义。文章将结合上述研究方向,围绕历史类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展览内容展开探讨,深入分析其内部的文化关联性及历史文明的传达表现方式,希望以此为相关的文化服务类产品开发及博物馆运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任琰 《神州》2012,(32):214-214
本文阐述盲人博物馆的盲人无障碍展示设计,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解析,提出“盲人无障碍展示设计”这一观点的不同看法及现今与将来运用。为特殊人群——盲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观展览的“平台”。从而拉近“人”与“人”以及“人”与“展品”、“展示环境”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周杰 《文物天地》2023,(S2):22-26
博物馆临时展览需要践行做好上展品的风险管理。在临时展览文物保护中践行“稳定”理论,从深入了解临时展览文物所处大小环境出发,为上展品“量身定制”临时展览文物所处微环境,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贯穿于整个展览始末,提出临时展览文物保护工作技术路线,是成都博物馆现阶段临时展览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陈列是一门综合艺术,建筑、工艺、文学、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无一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着。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我认为照片在陈列展览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由于陈列内容的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有的处于主体地位,有的是作为辅助展品出现。在历史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的陈列中,历史照片(包括历史人物肖像)更居于举足轻  相似文献   

20.
展览的流畅性和完整性是成为影响博物馆参观路线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路线设计当以展示美感形式为基本法则。在一个展览的整体空间内,把握尺度可将展览的各个部分恰到好处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