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舒适性视角下长春市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飞龙  杨宇欣  王士君 《人文地理》2020,35(5):61-68,129
基于长春市2009—2018年专利授权数,以城市街道为创新产出基本分析单元,从城市舒适性视角探讨城市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9—2018年长春市城市内部创新发展差异逐渐增大,局部区域相对均衡,整体呈现“西南集聚,东南分散”的空间特征;创新产出的空间单元数量逐渐增多,并形成“北低南高,四大核心”的空间格局;且伴随显著的高值集聚现象,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的空间聚集性促进了知识溢出效应;城市舒适性对于长春市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有一定影响,休闲舒适性因子与长春市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整体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地研究河南省北部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中的空间分析工具,以豫北A级景区为样本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豫北地区A级景区以3A级为主,等级结构呈现上下窄、中间宽的"橄榄"状;②豫北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为聚集态,空间上呈现西北主自然、东南主人文的形势,并且出现三大分布核心区;③内在因素中的要素禀赋、自然地貌和外在因素中的社会经济、区位交通等因素综合影响豫北地区的A级及以上景区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对呈现豫北景区的分布现状,以及优化旅游景区的规划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一、四个概念辨析地域文化主概念的确定是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主概念的基础在于地域名称的沿革及其文化积淀。(一)地域文化学框架中的地域,并非指各时代的行政区划,而是指称国家之下的文化空间分布。它包含了汉文化的空间划分和各大少数民族文化如藏族文化、维吾尔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等的空间划分。中  相似文献   

4.
王录仓  任倩 《人文地理》2007,22(4):100-104
论文选择甘肃省86个县(市、区)的18项指标,应用SPSS统计软件和主成份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差异与经济中心有较好的空间耦合性。经济中心形成主要受工业化推进、资源开发、投资牵引的影响。但经济中心体系规模结构断裂明显,难以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关系;职能结构不合理;地理形铸作用强烈,团块-轴向分布态势明显;城市空间分布与主导产业分布格局一致。因此构建"一心一轴五大城市经济区",通过强化核心,培育重点,以线串点,以点促面,形成等级分明、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带动全省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双重背景下,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已然成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空间分布与流动趋势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基于人才履历大数据,应用履历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与修正型复合指标划分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空间分布及其流动网络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且空间集聚态势日益强化;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网络结构层级显著,网络链接空间上呈“Z”型分布;人才流动整体呈现出低流动性、“一主四副”结构、集中性、均衡性、极核交互与邻域渗透、跨区域性6大特征;③结合流动方向与活跃程度划分出四种人才流动地域类型,总体呈“破碎化”特征。为合理制定城市人才政策、促进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荥阳原武温穆王墓是明代周王家族中郡王等级的原武温穆王与元配张太妃的合葬墓。从其墓室建筑的构造与形象风格分析,其图样设计及营造技术明显来自明代宫廷,但从主室门扉的断砌造构造、前室空间尺度的着意设计以便家族后续事宜安排等细节设计方面也透露出了家族意识可能参与其中的信息。经折算,原武温穆王墓的设计模数是营造尺,其各部分构造的数据之间存在着较规整、和谐的比例关系,而营造尺模数的基础是人体尺度,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主室前壁高等级的建筑形象以几何比例为则的设计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艺术优先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代宫廷主导的建筑实例上早有存在,并非西方所独有。  相似文献   

7.
高旻昱  曾刚  王丰龙 《人文地理》2020,35(5):103-110
创新是当今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区域多样化与区域发展之关联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国内的创新来源逐渐从外部知识引进为主向依靠区域自身创新能力为主转变,即重视本地知识结构对创新产出的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多样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少分析多样化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也很少涉及多样化对邻近地区创新产出的空间效应。为此,本文构建了分析相关多样化和非相关多样化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11—2016年长三角地区26个地级市IPC分类专利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本地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相关多样化与非相关多样化格局相似,省际间呈现沿海高内部低、省内呈现中心城市高周围城市低的空间格局。②知识相关多样化能够促进地方创新产出,而非相关多样化与地方创新产出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区域过度的非相关多样化对其创新产出有负向影响。③本地创新受相邻地区相关多样化的负向影响。本文对长三角区域创新机理的研究对于丰富我国创新地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乐昌庆云镇富云铅多金属矿区域上岩浆岩分布广泛,矿区火山岩、岩浆活动强烈、频繁,不仅为成矿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而且为层间破碎、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及后生叠加改造再富集创造有利的条件,受基底构造和深大断裂控制形成北东向和东西向展布的构造岩浆带。矿区断裂构造发育,特别是NEE、EW向断裂构造,为成矿物质及矿液的迁移富集提供通道及赋存空间,矿区不仅成矿条件优越,交汇部位矿化往往相对富集,矿区找矿潜力巨大,为相同类型矿床找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雒占福  高旭  张永锋  李兰 《人文地理》2020,35(6):95-105
影子教育作为普遍而又特殊的人文社会现象尚未引起空间科学的关注。本文基于POI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兰州市影子教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兰州市影子教育机构总体表现出“西疏东密”的河谷带状分布,并呈现“一主多次”的组团式空间结构;②内部差异较大且不同类型机构的分布特征不同,区位选择的尺度差异明显且集聚形态各异;③不同类型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功能型的专业化空间单元;④城市居住小区、商服环境、主流教育机构及交通可达性是影响影子教育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由此驱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北京房地产中介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核密度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多尺度考察2001-2010年北京房地产中介门店空间格局演化特征,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究2010年房地产中介空间格局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房地产中介集中分布在城六区,数量增速最快功能区是城市发展新区。②空间格局不均衡性增大,空间集聚态势加强。③集聚主核心点出现由"东城"向"朝阳"方向的东推位移,集聚程度加深,主核心区团块面积扩大,次级核心点增多,"两轴、两带、多中心"基本版图形成。④空间集聚现象明显,热点区域扩张,但始终集中在区域中心。⑤驱动效应最大的因素为常住人口,多种驱动因素效应均比较强的街区(乡镇)基本上属于各区县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区域。此外,政府政策对其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古丈红石林位于湖南省古丈县西北部,发育于奥陶系十字铺组碳酸盐岩中,受构造节理制约,在空间上呈集中与疏朗相结合的分布规律。以形态丰富、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组合复杂为特征,代表了一种较独特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达性与场强模型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空间场能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竟虎  刘莹 《人文地理》2014,29(1):80-88
空间场能是区域中心城市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腹地发展而产生的"势能差"的抽象表达,可有效刻画区域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指标体系计算城市结节性指数,借助ArcGIS软件平台,采用累积耗费距离法、K阶数据场和ESDA等方法,综合测度了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可达性与空间场能,并分别从省域、市域、县域等单元探讨了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与南北场能差异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可达性条件不断改善,平均可达性时间从1991年的246.98min缩短为2010年的193.43min。空间场能显著增长且空间分异性显著,分布结构由单核向多极网络状形态转变。县域场能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场能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显著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依据场能分析结果,将全国划分为3个一级经济区和26个二级城市经济区。  相似文献   

13.
明确城市尺度下旅游景区吸引力分布规律及成因,对于统筹旅游资源规划布局和提高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意义重大。文章以杭州市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与地理探测器工具,探究城市尺度下旅游景区吸引力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结果显示,总体上杭州旅游景区吸引力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呈现“一主一辅”或“一主多辅”的聚核结构,且景区吸引力强度表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等级化圈层递减的空间聚类形态;这一规律形成源于景区品质、地区经济、市场潜力、配套业态、交通区位、周边景区密度和CBD趋近度等多维因素的综合作用,本质上则是作为地理要素的城市空间在服务转型导向下,通过资源、经济、交通、市场、配套产业和服务环境等媒介要素,对作为人类经济活动表征体的旅游景区集中作用,以及后者对前者不断适应的结果。文章认为,在系统认识旅游景区吸引力形成的复杂性和多要素共振性基础上,对各驱动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升级,则是提升景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优化城市休闲功能格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吕拉昌  辛晓华  陈东霞 《人文地理》2021,36(4):104-113,125
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成为区域与城市发展的关键,而创新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创新支撑、聚集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界定了创新基础设施的概念,构建了测度城市创新基础设施的指标体系,之后基于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和GIS技术分析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格局,并通过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创新基础设施是指保证创新相关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的总和,包括支撑创新活动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及创新创业服务基础设施。②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上表现为东部发展水平高于西部。③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水平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为国家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的76家星巴克门店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探讨分析了广州星巴克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观测尺度的空间分布模式、空间分布方向、空间分布热点区域以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星巴克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凝聚的带状分布模式;②星巴克门店在空间上呈现东北-西南方向分布特征;③星巴克门店的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出由圈内向圈外密度逐级递减的圈层结构,其热点区域聚集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商圈、交通枢纽以及中高端休闲消费人群聚集区附近;④城市的交通枢纽、商圈区位以及地价水平三个因素显著影响了星巴克门店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6.
戢晓峰  姜莉  陈方 《人文地理》2018,33(1):124-129
底线公平是欠发达地区城市公交发展的基础指标。基于底线公平理论,本文从公交服务公平性、资源配置公平性、保障公平性三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公交底线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采用PCA模型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公交的底线公平性进行测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获取城市公交底线公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城市公交的底线公平性总体较差,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特征,全省城市公交底线公平的整体空间分异与主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吻合;平均候车时间、公交站点覆盖率、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公交运营车辆人车比等指标是影响公交底线公平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7.
产业配套能力是企业在选择投资区域时最关注的外部条件。吸引投资是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产业配套能力来评估投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出河南省目前存在18个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产业群。通过对各产业群的经济关联和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林木产业群、耐火材料产业群是河南省配套能力最完善的产业群类型,煤电产业群和烟酒制品产业群的配套能力也相对完善,其余各产业群由于存在较低的产业关联度或空间分布过于分散,导致配套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8.
武汉近期人地关系显著变化,相关分析时效性和精细度有限。基于六普数据,在都市发展区、主城区上叠加格网,运用Arc GIS、SPSS研究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发现都市发展区人口紧凑集中于三环内,两江交汇处密集成片,人口向主城区集聚态势仍显著,未出现明显郊区蔓延。揭示都市发展区人口分布呈显著集聚特征,存在"低密度人口冷点环带","冷点地区"与总规生态绿楔吻合。认为主城区人口密度分布呈整体多中心、局地单中心格局,4km范围内呈显著单中心,幂函数模型精确拟合。三环内形成1个人口主中心和4个次中心。9km范围内,主中心支配力强。9km外,主次中心差距缩小,次中心支配力彰显。推演出4km内的单核心模型表达式、9km及全域的多核心模型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国家大力推进遗产“活化”与遗产旅游,大遗址保护与利用过程既影响区域空间功能重构又涉及深刻的社会关系调整。研究选取大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关中地区中5处大遗址区为案例,从社会与空间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取因子生态分析划定社会区,以“社会—空间”综合交互视角解析乡村地域功能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存在文保限制因子、旅游带动因子、工业与商贸因子等8个主因子,各主因子空间分布体现典型的分异特征,并呈现出6种功能属性的片区。其地域功能结构特征表现为:①保护区划产生圈层式地域功能格局,②高附加值功能空间沿交通线嵌入,③核心与边缘区功能构成与遗址影响力及城乡区位相关,④各功能片区并未形成产业联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大遗址区乡村非均衡发展成因及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墓葬分区研究是对墓地的空间、时间、文化特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是墓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托殷墟王裕口南地发掘材料,主要依据墓葬方向、随葬品组合、空间分布和时代变化等方面阐述该墓地的分区,将其划分为5个区、9个组。墓地在殷墟一期开始使用,二期初步发展,三期时达到鼎盛,四期时出现颓势。墓主身份多是平民,也有个别的中小贵族,其中一个墓区可能属于贞人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