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连南县白水坑石达冲铁多金属矿属典型的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文章对区域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并结合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对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讨论,总结找矿标志,确定了矿化类型,为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清新县石潭镇坑尾铅多金属矿成因与矽卡岩关系密切,在空间上受接触带控制,文章通过研究岩浆岩条件、围岩条件、构造条件及温度及压力条件等,探讨矽卡岩在矿床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对整个矿床的成矿期与成矿阶段进行研究,划分了两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典型脑型肺吸虫病CT现表现.方法 收集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近10 a经肺吸虫抗原内皮试验阳性治愈患者19例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9例中,7例不规则低密度,增强后呈不均匀结节强化.9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状形低密度,环壁明显强化.3例单纯钙化,其中1例伴有脑软化.结论 典型脑型肺吸虫病CT表现,结合病史不难诊断,对于不典型脑型肺吸虫病,影像学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4.
青铜器矿料来源和产地研究,是青铜时代至关重要的考古问题,也是考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比较青铜器样品和矿床的Pb同位素分析数据,可以进行青铜金属原料来源的产地研究.为此,本工作利用MAT262固态离子源型质谱仪对重庆地区云阳李家坝遗址,涪陵小田溪墓群,万州大坪墓群,开县余家坝遗址东周时期巴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和比值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合金中铅都为普通铅,而非放射性成因铅.实验数据反映出206Pb/204 Pb比值分布在17.4630 ~ 18.6960,207 Pb/204 Pb比值分布在15.5573 ~ 15.8490,208 pb/204 Pb比值分布在36.7828 ~39.3869,除了两个数据外,大部分器物铅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几乎重叠,显示了稳定铅源的存在.此外,这批数据与滇川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底苏和大梁子矿床数据分布范围相近,局部重合,表明其铅料来源与这一地区有着一定的关系.实验结果反映了重庆地区东周青铜器群在铅料来源上具有同一性和连续性,说明了巴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建立了独立的青铜冶铸业,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5.
试论舟形灶     
汉晋墓出土的舟形陶灶分布较广,以淮河及长江下游的江浙皖赣地区为中心,广泛见于北至鲁南,西到湘鄂西部,东南至海的广大区域.其延续时间较长,有些类型一直沿用到宋代.各种类型的舟形灶均有特定的分布区域,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向外传播,其中最为典型的B型和C型舟形灶,南移趋势明显,这与历史上的人口南迁有较大关系;而具有岭南文化因素的D型灶则向附近的江西和福建扩散.江淮之间的苏皖地区出现了A型、B型和C型舟形灶的较早类型,不排除这里是舟形灶发源地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浙川田川钒矿紧邻扬子地块北缘,处于荆紫关—师岗复向斜的南翼,区内褶皱、断裂发育.矿体赋存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底部,为层控型.矿石类型有:炭质页岩、粘土岩和硅质岩三种,ω(V2O5)平均0.85%.含钒矿物主要为钒云母,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水云母中.通过对田川钒矿区地质特征研究,分析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对探寻相同类型钒矿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最近在辽宁-朝鲜半岛西北部特别是辽宁地区发现一种铜剑类型,它既不属于剑身带有凹陷和节部的典型细型铜剑,也不属于那种以剑身中带有一脊突为特征、且剑身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呈弧曲状的典型琵琶形铜剑类型,这种剑在喀左县老爷庙①、辽阳县亮甲山②、载宁郡孤山里③都有出土.发现这种铜剑的地区,同时还广泛分布着数量较多的琵琶形铜剑,由于这种铜剑的形态与琵琶形铜剑及细型铜剑有着密切的先后演变关系,因而对于这些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广东省连山县梅洞铅锌矿地质特征进行简述,并根据成矿机理分析,确定梅洞铅锌矿属于蚀变破碎带充填型铅锌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不少资源型城市出现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导资源濒临枯竭和经济持续衰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成为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城市生命周期,构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理论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优化调控潜力测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大庆为例,测评了其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结果表明,目前大庆市生命周期正处于优化转型阶段,具有较强的优化调控潜力。最后,从提升发展理念、发展基础、主导动力、核心功能与保障能力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大庆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的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10.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据《大冶县志》记载:铜绿山“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大冶县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困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并“大兴炉冶”而取名大冶。根据历年来的考古调查资料证实,黄石大冶地区至今遗存的古代采冶遗址多达四五十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壮观图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即是这众多古代采冶遗址中的代表。铜绿山矿区属矽卡岩型接触交带变质矿床,矿体大部分出露地表,通过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在围岩蚀变带…  相似文献   

11.
三星堆遗址是古蜀文化的代表,其中出土的“牙璋”与国内外其他区域“牙璋”的比较研究,对理解古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牙璋”的研究主要为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易于直观对比的标准。本文通过几何形态学方法,对三星堆一、二号器物坑出土的“牙璋”与其他地区的“牙璋”进行形态学数据的分析对比,进而探讨其形制特色及其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互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一号坑A型(1A型)“牙璋”与三星堆出土玉戈相近,可能由戈演变而来;(2)二号坑A型(2A型)“牙璋”具有鲜明的形态学特征,是三星堆“牙璋”最典型的代表;(3)三星堆“牙璋”的鉏牙类型与“牙璋”分型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4)“牙璋”没有特定形制。对“牙璋”尺寸的统计学分析也支持了上述观点。不同区域“牙璋”形态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2A型“牙璋”为代表的三星堆式“牙璋”与中原式“牙璋”相独立,代表了古蜀文化中“牙璋”具有独特的发展路径;而东南沿海、越南地区的“牙璋”深受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与古蜀地区不存在明显的互动。本研究为探讨“牙璋”的形态、对比和传播提供了一种思路,对于解决器物的形态学问题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煤巷道掘进顶板破碎条件下进行锚网支护,要考虑围岩压力、经济成本的同时更要加强安全方面的考虑。通过FLAC 3D模拟全煤切眼围岩支护方案,进行应力分析,得出了基岩裂隙发育条件下复合顶板全煤切眼支护设计优化方案,并根据优化方案提出了具体实施参数,对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个旧矿区老厂田湾子街矿段24#E矿体及其周边控矿因素、有利地层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花岗岩凸起的底部及边部构造部位;岩体的顶盖和凹陷部位;以及岩体向围岩超覆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可作为今后找矿的一个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在以前文献的帮助下,从当代矿产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根据四川石棉县大水沟碎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统一的选择了使用物理、地理、化学理论分析了四川石棉地区的矿区。以成矿的构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先前其他学者对此地的演变过程,碲矿床研究进展,地质背景,构造位置、地质特征、成矿年龄与阶段,样品与检测,流体来源和成矿分析得出的结论,统一进行了结果提取和理论报告,为我国成矿事业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配合浙江省平湖市博物馆展陈需要,本文对出自庄桥坟遗址M131的墓主人头骨进行了科学的修复、三维环境下的形态测量学分析以及三维颅像复原工作。通过三维扫描和形变校正,得到了相对完整的头骨模型,并将其作为体质特征分析和颅像复原工作的依据。M131个体是一位30~35岁的男性,其犬齿窝较弱、颧面部转角处欠圆钝、鼻根凹较小,属于蒙古人种(蒙古类群)。从头骨测量值形态分型的结果看,该个体头骨的主要特征为圆颅型、高颅型伴中颅型,典型的狭额型伴偏狭的中上面型,偏中等的高眶型伴典型的阔鼻型,中等腭型伴长颌型,面部扁平度中等,颌部为偏特突的突颌型。总体来看,其头骨特征主要是古华南类型的,但部分特征则可能受到古中原类型的影响,具有古华南类型和古中原类型混合的特征,与广富林遗址古人类的头骨形态特征较为一致。依据格拉西莫夫“从颅骨复原容貌”的理论,对M131个体头骨进行全面观察,总结出其头骨所对应的五官及容貌等细节特征,最后应用计算机虚拟技术重建其生前容貌。  相似文献   

16.
旅游风险就是旅游者在其旅游行为中所感知到的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旅游风险感知、旅游行为偏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因子分析法萃取出旅游风险感知因子为3项(恐怖事件与战争危险因子、公共卫生危险因子、自然灾害与金融风险因子),旅游行为偏好因子为4项(追求异国文化圈型、追求类似文化圈型、旅游服务追求型、大众性追求型);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出旅游风险感知因子与旅游行为偏好之间存在反(一)相关关系.最后,在分析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博》2017,(3)
石坑遗址是"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的新发现。该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坡地型山岗类聚落,通过对采集陶器的初步分析,判断该遗址的年代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石坑遗址的发现为区域文化序列建立与聚落形态研究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徐明岐 《收藏家》2009,(2):51-55
汪野亭浅绛彩《山清水秀图》瓶,高11、口径5厘米。此器与其它器物相比,虽为青绿设色,器型稍小,画面用笔简逸,线条稀疏,色彩缺乏厚度。构图采用典型的一河两岸的面貌,真正达到了有意无意,若淡若无,给人以清幽静谧的感受。此图采用浅绛彩绘制,为汪野亭初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题款为“山清水秀仿友人法野亭作”。  相似文献   

19.
以近年来河北邯郸地区考古发掘的漳河型下七垣文化遗存为研究对象,总结其文化特征;通过比对典型器物,对该文化遗存进行分期梳理,并将其文化遗存分为三期六段,归纳出典型器物演变规律,同时对文化遗存中的各种文化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以二里头文化为标尺,探讨了该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至早商文化一期。  相似文献   

20.
河南境内出土早期玉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PIXE、XRD和Raman三种无损分析方法,准确判明了河南出土新石器时代至东周90余件玉器的质地,这些玉器的玉材种类非常丰富,并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新石器时代至夏代,河南透闪石型玉器很少而绿松石占绝大多数,商代开始透闪石激增并占据主体地位。根据绿松石的类质同像、伴生矿物或围岩成分及透闪石所舍微量元素,探讨了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