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出生在1960年代,到2020年,已年过半百.几十年来,我从农村到县城,经历了六次换住房. 我出生在瓮安县城郊区后头坡脚的小椿弯,离县城大约四五公里.原来隶属银盏公社,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银盏镇,到了2020年,划为雍阳办事处文峰社区所辖. 从我记事起,我们一家就住在土墙房子里,一排5间,每间8尺x 12尺,卐...  相似文献   

2.
引 言 赣南的同仁多次向我提到:在前几年“地区”这一级建制还完整存在时,“赣州地区”是中国大陆辖县最多的地区,共有19个市县(包括当时还没有划归抚州地区的广昌县)。查阅有关资料,进而确知赣州地区面积为 39379.64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积的23.6%,真可谓一块广袤的土地。而它从清代的二府(赣州、南安)一州(宁都),到民初统合为“赣南道”,又从民国中期分为两到三个“行政区”,再合为近几十年来的一个政区整体(包括1954年以后较长时间独称“赣南行政区”,而不同于江西其他“专区”)。这种分分合合的原因和运作机制,本身已构成很有魅力的课题之一。另外,因为民国以来把江西省简称为“赣”,所以人们现在都习惯将赣州地区称为“赣南”,殊不知自古以来史籍所载本来意义的“赣”,就只是指称现在的“赣南”,而不是说江西全省。或可设想: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把近年来讨论颇为热烈的“赣文化”尺寸缩小,而锁定在赣南地区。我到过赣南的每一个县市,即使是借助现代的交通工具来行走,人们仍可为这片土地的多山而惊叹,而却步(尤其在县际公路和京九线通车以前),并由此遥想当年活跃在这一大片山区中的“赣巨人”、乡民百姓和形形色色的豪杰先烈们,面临的是怎样一幅生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教育相当落后,穷苦人民的子女无钱上学,许多县城没有高中,有的小县城连一所初中都没有,只有大中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县城才有高中。就拿我的家乡江西省龙南县来说,1939年,蒋经国主政赣南,担任赣南行政公署专员时,才开始创办龙南县立中正中学,蒋经国兼任校长,招收初中生。到40年代初期,才开始招收高中生一个班,当时能读上高中的学生不多,一般都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的子弟才能读上。1949年8月19日,江西龙南县城在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获得解放。县立中正中学改名为龙南中学,1950年我初中毕业,接着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部,这一年因…  相似文献   

4.
李晔  崔薇 《旅游》2008,(12)
临高县城没有什么特别,普通到可以与任何一个县城互换。但是它又不可替代,“哩哩美”在这里发源,解放军从这里登陆解放海南。看着发红的夕阳我不知道明天能否见到梦中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正从2002年开始,我一趟又一趟往西藏跑,到现在,我已进藏20次,其中最短的一次呆了12天,最长的一次1年零4个月。大概到了第5次,我决定放下令人艳羡的纪录片编导工作,离开物质生活优厚的北京,去拉萨定居一段日子。那段日子,我走遍西藏,寻访技艺高超的民间工艺人和寺庙精通工巧明的僧人;我尝试着画唐卡、绘壁画、做面具、打擦擦;我在拉萨市中心租下房子,不出远门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八廓街转一圈,去我熟悉的那几家商铺聊天、喝甜茶,看看是否又有了新  相似文献   

6.
小城情怀     
我居住的县城,在闽北甚至福建都可以小而称。有友人从远方来,半日不到就逛遍了县城,最后发出感慨:“小城,真小!”这就是光泽县城,福建西北与赣交界的“省尾”小县。说它小,是县境小,只有224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5万。城区小,只有15平方公里,才三万多人。城区过去一条街到底,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纵横都才不到5里,骑自行车半  相似文献   

7.
1940年,蒋经国初任江西四区专员。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到赣州,便提出“建设新赣南”,首先就是除三害:查禁烟、赌、娼,并从禁烟开始。 当时我在赣州任市区区长,管辖五镇两级,工作在除三害的最前线,知道当时禁烟的一些情形。  相似文献   

8.
我参加过无数次会议,许多早已淡忘了,然而使我终身难忘的,是作为代表,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从党的“六大”到“七大”经过了17年时间,而“七大”从筹备到召开,也经历了不少曲折。  相似文献   

9.
四赋赤水     
我似乎有割舍不断的贵州情绪,每每踏上这方水土,总能被它感动。这一次吸引我的是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那片因在长征中留下了神来之笔而闻名的地方──赤水。豪情篇 卧铺车开始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我知道我们已从重庆进入到了“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地界.而标志当然就是这种一上下翻飞“的感觉.记得几个月前我从黔东南去广西时。也是躺在这样一个卧铺车上当我的头不再撞击车顶时驾驶员就说了一句“终于到广西地界了”.其实。这次我们本来不必享受这样的“礼遇”,因为现在从重庆到赤水的车大都先走高速到沪州。再有两个小时到赤水,…  相似文献   

10.
1972年农历腊月二十五,是我8周岁生日.当时,我已在湖南隆回县读小学二年级.那时候,做梦都盼着吃一顿肉! 想吃肉,谈何容易!当年的计划经济害惨了人,从县到乡,从乡到村,再从村到组,一级一级地落实“预购猪”任务,眼望着栏里的大肥猪,谁个敢杀呀!即使发瘟死了,还要乡村证明,才敢割分.村民分得死猪肉都如获至宝,真正要吃上一顿好肉,一年只有两次—端午和过年.一家大小只有这两次才能打个“牙祭”.  相似文献   

11.
客家先民的第二次迁徒.是由于唐朝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而发生的。迁徙到达江南一带的客家先民与继而从北方迁徙的难民流合在一起.最终来到了赣南和闽西,也就是客家传说中的葛藤坑所在地。“葛藤坑传说”被称之为客家民系的传世神话。这也标志着客家民系已临近了最后形成与诞生。石城石壁被称为客家人的祖地,也就是最终的“葛藤坑”的所在地。包括孙中山的先祖——孙誗,也是辗转迁到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12.
我是1971年1月从林县(今为林州市)人民银行调到石板岩供销社任副主任的。当时,我虽然知道石板岩地处深山区,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我觉得自己是共产党员,哪里艰苦就应该到哪里去,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服从了组织的安排。我妻子有点儿意见,说:“那里离县城有40里地,来回途中都得翻一架山……”我笑着给她解释道:“山里空气好,能长寿。”  相似文献   

13.
提起“打红砖”这三个字,有些人可能听不懂,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却是一种潮流。我所在的湖南省祁阳县城郊区的光明、百花、椒山等大队当时都开办过红砖厂。有的生产队也向社员“收购”红砖坯,于是出现了家家户户“打红砖”的局面。我也第一次加入这支打红砖的队伍。  相似文献   

14.
缘起抗战初期,正值我少年求学时代,炽热的求知欲使我在僻远的山乡,有幸读到杜重远撰写的《盛世才与新新疆》一书。自此,我那幼稚的心目中,便有了杜重远、盛世才这一对同乡、同学、好友的影子;并导致其后几十年来,我要探寻这两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现代史中一段令人关注的史实,一束值得深究的谜底——正如现代文化名家胡愈之所说:从“新生事件”到“西安事变”,从“西安事变”到“新疆事件”——盛世才的叛变,杜重远的被害,这一段复杂的历史被浓雾掩盖着。社重远身世杜重远生于1899年,老家在吉林怀德县(…  相似文献   

15.
提起“打红砖”这三个字,有些人可能听不懂,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却是一种潮流。我所在的湖南省祁阳县城郊区的光明、百花、椒山等大队当时都开办过红砖厂。有的生产队也向社员“收购”红砖坯,于是出现了家家户户“打红砖”的局面。我也第一次加入这支打红砖的队伍。  相似文献   

16.
李璘 《丝绸之路》2006,(1):39-40
知道“左公柳”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 1948年秋季,我上小学四年级,从省城来了一位音乐教师,除给县城的中学和师范学校带音乐课之外,还给我所在的岷县肃政街实验小学四年级兼带国文课。假期,这位老师组织了一台歌咏会,在县城公演,轰动一时。其中有一首歌名为《玉门出塞》的二部合唱特别精彩,很快便在中小学生中传唱开来。  相似文献   

17.
朱传香 《江淮文史》2005,(2):112-117
1966年的夏季使我终生难忘。长期的高温和干旱,叫人喘不过气来,刚刚掀起的“无产阶级化大革命”的狂风漩流,更令人晕头转向。从7月24日到9月底这段时间,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刚一年的小学教师,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化大革命”集训,从而拉开了一场恶梦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1999年金秋时节,八桂飘香。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决定在昭平、贺州召开全区创建文明小区(花园式庭院)现场经验交流会。由于工作需要,我于8月5日至11日、21日至29日两次到昭平、贺州与地、县(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的同志一起筹备这次会议。工作之余,我有机会到昭平黄姚镇作了一次短暂的游览参观,黄姚镇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8月24日早上8点多钟,在贺州地区文明办主任马立军的安排下,我们一同驱车从昭平县城出发。黄姚镇距县城约70公里。沿途我从车窗向外眺望,昭平县漫山遍野的翠竹,满目葱笼的绿树和层层梯级的茶…  相似文献   

19.
自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省西部的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又先后开辟了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1931年9月,在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后,中国近代史上称为“中央苏区”的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地城包括瑞金、安远、宁都、兴国、会昌、长汀、龙岩等20余县,  相似文献   

20.
魔幻彩石湾     
新疆共有14个“魔鬼城”,其中只有 7个能够进去,而奇台的彩色魔鬼城则是其中最漂亮的了。 第一次去奇台“魔鬼城”拍照,是与老友王春亮带着向导一同进去的。那一回天不作美,“魔鬼城”中待了三天,始终不见好天气,两人索然而归。照片虽没拍着,但魔鬼城神奇的地貌,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奇台“魔鬼城”在离奇台县城西北280多公里的荒漠中。从县城出发,没有公路,连便道也只有 190公里,以后就是荒漠了。 有了上次的“路线经验”我便决定独自闯一回魔鬼城。带足干粮和水一大早匆匆上路了。车要脱离便道时,我向车外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