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和画家张省是同乡,从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办画展起,就关注他的创作,写了不少文章,后来又出版了《神笔墨意——画家张省写真》。经他介绍,我结识了仰慕已久的钱君匋先生。在中国,很少有人像钱君匋那样,  相似文献   

2.
陈铁卿先生《古钱史话丛稿》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很早就读过天津钱币学家陈铁卿先生的论作,但他的遗著《古钱史话丛稿》,却是前几年才有机会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张武一先生处看到的,其规模之大,引述之博,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我写了一封信推荐这部巨著出版,其中说:“《古钱史话丛稿》一书,为陈铁卿先生一生功力所萃,撰写自1955年至1975年,历二十年之久,堪称钱币学史上一大著作,  相似文献   

3.
1986年初,我们省文联几人准备去民和三川的马光星家,参加他亲戚的一个婚礼,以实地考察土族婚姻习俗。正巧时任省民委主任的祁明荣同志也因公务要去三川,只是行期稍早。他约我与他先走一步,可以多跑些地方多了解些情况。我愉快地接受了他的邀请,走访了中川乡和官亭镇。果然不虚此行,在官亭,我听说了朱海山先生其人其事。我一下被吸引住了,连续访问了辛怀志先生等多人。后来,写成了传记文学《名扬三川朱喇嘛》。 前些日子,偶遇《中国土族》总编辑解生才先生,提起那篇文章。他说,土族群众对海山先生都很敬仰,想多知道一些他的事迹,因而要我取出此文在《中国土族》上发表。 十多年过去了。听说,我在文尾提到的官亭海山图书馆已在上世纪末落成,只是已更名为三川科技文化中心,内中除图书馆外还有其他多功能的文化设施,四层的高楼内专门建筑了海山先生的雕像和纪念堂。我为此感到欣慰又不免有些忧伤。因为十多年来为此事辛苦奔波的辛怀志老人,就在落成典礼结束不久溘然去世。而曾为我提供素材的另一位官亭土族知名画家白峰先生也已作古。 我已年过花甲。想起三十年前曾在离宫亭镇十多里地的军区农场劳动半年之久,后来又去官亭采访似乎与此小镇有缘。但愿此生还有机会再去官亭,看一看那新建造的科技文化中心,也  相似文献   

4.
吕翼仁先生病逝上海李永圻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之女吕翼仁先生,于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病逝于上海,享年八十一岁。吕翼仁先生在史学界并不享有盛名,她曾以左海为笔名,翻译过原苏联的许多文学名著,如《我的儿子》、《早年的欢乐》以及《粮食》等等约二十...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第一年的 1 2月 6日 ,是吾师仁之先生的 90寿诞。仁之先生虽是九秩老人 ,但仍耳聪目明 ,思维敏捷。这当然与仁之先生胸襟恢宏 ,性格开朗 ,热爱生活 ,钟情事业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尽管青年时期他在北平燕京大学工作时曾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寇囚禁长达半年 ,后取保释放 ,又被监管三年之久 ;“文革”期间年过花甲 ,因对“四人帮”采取不合作态度被派往江西鄱阳湖畔的鲤鱼洲劳动两年 ,均未能伤及他的这种乐观与执着的精神。仁之师从 1 940年在燕京大学研究院获文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迄今 ,从教已逾 60年。从 1 949年夏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  相似文献   

6.
柳哲 《钟山风雨》2013,(3):46-46
著名作家曹聚仁先生标点的《帝国主义》,历经88年的沧桑岁月,终于重见天日,令我兴奋不已!说起对它的发现,我感慨万千!一次回家乡采风中,在曹聚仁先生一位故旧家里的废纸堆中,被我幸运地发现!我如获至宝,珍藏至今。我研究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曹聚仁先生,已经20余年。先后收藏的曹聚仁著作不下百余种,有关曹聚仁的研究资料,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7.
认识画家李宗义,是从他的大作《上会图》开始。记得有一天,神州翰墨书画艺术研究院法人代表王平先生拿来一套《上会图》宣纸仿真邮资明信片,共168枚,全长27.72米。我从未见过这么长的明信片,这也许是世界上最长的明信片了。明信片逐一展开,清新飘逸之气如春风拍面,我惊叹画家严谨巧妙的构思,所画人物的精确,生动与线条韵律完美结合,我被画家这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所感动,真是神笔!王平先生告诉我,"神笔"三天后来画院,商谈合作筹建"中华万佛城"。  相似文献   

8.
杨继绳 《炎黄春秋》2013,(12):75-81
孙经先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上发表了《关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的研究》的长文,又发表了《人口统计学中的虚拟人口理论及其应用》,声称“用科学分析”和“严密的数学方法”。论证出“饿死三千万是谣言”。我于2012年写了《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就大饥荒年代的人口问题与孙经先商榷》,也采用他那种“严密的数学方法”,按他所设定的条件,否定了他的结论。最近,他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连续发表文章,不仅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人”是重大谣言,还说“《墓碑》大量使用了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本着对历史真相负责的态度,我再次回应。  相似文献   

9.
1974年4月里,我从一份杂志上读到画家郭道正先生的一篇文章《我所知道的武昌艺专》。“武昌艺专”四个字顿时在我脑海里爆开了一阵火花,挑起不绝如缕的往事。读完那篇文章之后,我便赶着写了一封信,托该杂志社转寄给郭先生,请他将武昌艺专在台北校友的近况告诉我。不多久,我就和画家徐莹女士取得了联系,见面晤谈之后,才知道我们就住在同一社区。徐女士笑说,为何许多年以来,竟没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先生于1988年6月23日上午辞世。18年来,我一直在怀念梁先生的心情中读他的书,写他的事。如果从1974年开始读他的著作算起,则有30多年了,我的精力和时间,大部分用在读梁先生的书,写梁先生的事上。从1974年开始,我对梁先生由“敬而远之”逐渐转变。编写他的“年谱”期间,敬重之情与日俱增,从最初不愿承担编写“年谱”,到感兴趣并接连三年多日夜操劳,由被动编写变成主动搜集资料,在1991年6月出版《梁漱溟先生年谱》后,于2003年7月又出版了该“年谱”的增订本,而最近又在整理该“年谱”的第二次增订资料。我虽已是90岁的老年人,身患癌症,…  相似文献   

11.
罗章龙 《神州》2008,(3):42-47
李守常同志英勇就义以来,每当忆起和他朝夕相处、共同战斗的岁月,他那谦虚、持重、英姿勃发而又气韵沉雄的音容笑貌,总是使我激动不已。自从我进入北京大学起,就亲聆他的教导,直到1926年9月我离开北方止,前后历经4年之久。我与他谊兼师友,肝胆相照,所受教益,终生难忘!我在中学时代,就从《新青年》杂志上读到过李先生的学术与政论文章,心仪其人,却又无缘晤见。1918年9月,我考入北京大学后,在办  相似文献   

12.
李伟 《钟山风雨》2012,(6):16-20
2012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逝世40周年。曹先生故乡浙江兰溪梅江镇举行纪念活动,我应邀参加。在"曹聚仁生平资料陈列室"中,见有笔者撰著的国内首本《曹聚仁传》,虽硬面精装,也已翻烂,令人不由心生世事无常之感。归来后忆及曹传问世之始末,颇多感慨,遂作此文。一先从写曹传的起因说起。我最早知道曹聚仁,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上世纪30年代,由叶  相似文献   

13.
赵光贤教授是史坛泰斗陈垣的入室弟子、著名的先秦史学家,他的《周代社会辨析》,是西周封建说的代表作之一,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1984年,我有幸忝列于先生的门墙之下,从此常随左右,问学请业,得接风范,久被教泽,经历了许多终生难忘的事。先生在高校执教已有半个世纪之久,素奉“授业”为天职,至今乐此不疲。我读研究生时,先生已是古稀之年,但仍坚持每周为我们授课一一次。每次我们来到先生的书房,他都已端坐在藤椅中等我们,讲课用的书一一摆放在桌上,有的已翻开,我们一落坐即开讲,几乎没有什么闲聊之语。开的课程有“《尚书》研读”、“《诗经》研读”、“《左传》研读”  相似文献   

14.
梁实秋先生1987年10月3日在台湾病逝的消息,震惊了大陆文坛。在北京,我曾有幸接触过梁先生的长女梁文茜,她是北京一位出色的律师。1949年后,海峡两岸信息隔断,父女天各一方,思念情深,痛苦异常。后来,情况稍有松动,1971年夏天,父女二人便急切相约在美国会面。梁文茜给父亲捎去了北京东城内务部街梁先生故居四合院里枣树上的大红枣。先生爱不释手,老泪纵横。事后梁实秋先生将这颗红枣带回台湾,浸泡于玻璃杯中,供奉案头,足见其思乡之情深!我还见到过一帧照片,梁先生在他台湾的寓中昂首站在一幅北京故居图画之前,遥望着远方,寄托他对故都,对北京…  相似文献   

15.
李普同志: 你《悼胡绳》的文章(编者注:李文在本刊2000年第12期上刊载)收到了。拜读了两遍,觉得你援用蔡仲德先生评论他老丈人冯友兰先生的话,认为胡绳一生也有“早年实现自我,中间失去自我,晚年又回归自我”三个阶段,已经对胡绳作了全面确切的评价。你要我再补充点什么,我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了。不过,你的文章启发了我,又使我再反复思索了一下,现在在你的评价的基础上再把我所亲历亲见的事多说几句,也许还不为辞费。 我认识胡绳比你晚了六年,是在1946年初进重庆《新华日报》的时候,也是先认识他的夫人小…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从中国的金启先生那里寄来了一部罕见的学术论文集,这就是有着新颖书名的《爱新觉罗氏三代满学论集》(以下简称《三代论文集》)。金启稼先生是我1980年初所知晓的中国屈指可数的女真语学、满洲语学学者。1982年我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收集满洲通古斯语著作时,第一次看到了金启稼先生与其父金光平先生合著的《女真语言文字研究》(1980年出版),这才对他有了认识。这之后就和金启稼先生有了信件来往和学术资料等的交换,并从先生那里收到许多在北京、内蒙古大学和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等处发表的先生的论著。至今我所收到的这些论著中,…  相似文献   

17.
姑苏乃二千五百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荟萃,画家辈出。自东吴曹不兴、南朝陆探微、张僧繇,至明代沈周、文征明辈创“吴门画派”,再至清代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历史上不知诞生了多少载入史册的艺术大师。同样,也孕育了三四十年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画家、良医吴子深。旧时苏州画家有富吴、贵吴之称。吴子深家富,吴湖帆则贵(清代巡抚吴大澂之后)庾由罡欢胰剩饩拮饰逋蛩那б唇ㄋ罩菝朗踝蒲!?932年8月,14根巨柱的罗马宫殿式校舍,落成于恬静优美的沧浪亭之畔。宽敞明亮,采光科学,精美绝伦的三层五十余间…  相似文献   

18.
赵榆 《收藏家》2004,(11):53-53
陆俨少先生是一位绘画、书法和诗词都极有造诣和个人风格的杰出艺术家。他的画风,完全是从中国固有的传统中蜕变而成,是继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之后,又一位“传统派”代表画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艺术的磨练, 他晚年变法终于获得成功,形成一套“陆氏山水”的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最近我看到一幅陆俨少先生的《巫山云涛图》,使我想起一段结识陆俨少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读《清代洪门史》─—《清代洪门史》序何龄修我与珠生先生见面结识已有整15年了。但是,学人相识,在见面之前往往有文字结识。如果从这方面说,我认识他还略早一点。先年他在《历史学》杂志上连续发表关于天地会和青帮史的研究文章,我读了很感兴趣。我对天地会没有什...  相似文献   

20.
顾炎武(1613—1682年)初名蜂.字忠清,明亡后易名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顾炎武是明末著名大思想家、学者,有人论为学术上“继往开来的人物”。清代,曾因“文字狱”在山东入狱关押达七个月之久。他在山东长时间入狱,但在《清史稿·列传》中对此却只字末提.清人翁玉涛在《听竹山房诗话》中仅说:“事林游济南,为一达官置之狱。”清人吴止捐的《顾亭林先生年谱》中也仅说:“……适以苏州黄培诗狱牵连,先生闻之,即星驰赴鞠。”不仅简略,且记叙错误。他自己也仅说:“……黄培诗狱株连二、三十人,又以吴郡陈济生《忠节录》二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