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是一部具有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并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著作,在内容上以记写人物为主,但又兼有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法律、天文、地理、医学等内容,其中还不乏对人的风俗习性的记写。但《史记》对人的风俗习性的记写,不同于对人物和其它内容的记写,有着其自身的记写特点。其一,分传记写。司马迁生活的汉王朝,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在其周边还有一些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当时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在风俗习性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即使是汉族本身,由于生活地域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历史人物评价是中国史著的主要内容,其中既有一定的形式,也富有值得称道的评价理念。在司马迁笔下,不论历史人物是贫贱还是富贵,也不论其最后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有可称道的道德表现或事功作为,就会进入他的视野。具体而言,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的理念主要有:信而有征,实事求是;继承《春秋》笔法,推崇善恶褒贬;对事功充分肯定,但不作为最高标准;正确处理义利关系,不以成败论英雄;秉持公正和不朽理念,捍卫世间正义,彰显历史人物于后世。另外,在这些理念背后,有着"天人关系"这一广阔的视域。这一视域对认识和理解司马迁的历史人物评价理念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王秀琴 《沧桑》2009,(2):5-6,12
司马迁一生的游历有三次:一是二十壮游;二是奉使巴蜀以南之游;三是扈从武帝之游。司马迁的行旅实践活动丰富了他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古代文化及旅游文化的积累作了重要贡献。司马迁的史学成果无不与其“游”密切相关,司马迁的人生经历无不与其“游”密切联系,司马迁的学识是在其“游”中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司马迁正是从“游”中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游”使其知识得到印证,使其感情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重视人物记述,自古皆然,这是由地方志书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二轮志书万不可忽视对人物的记载。既写事又写人,既写已故人物,又写健在人物,既写大人物又写小人物,这样的历史才是完整的历史,这样的志书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入志人物不畏其多,入志人物不唯"故";入志人物不唯"官",志书是官书,官修官编,但绝不是职官之书;入志人物不唯"正",以记正面人物为主,同时也收录了少量较有"身份"和影响的反面人物;搜集入志人物资料方法不唯"一";撰写入志人物不唯"凑"。  相似文献   

5.
一、时代的特点司马迁和班固都是汉代的人物。司马迁是在西汉,班固是在东汉。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长时期。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与过去有显著的不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中占了支配的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抗,成为基本的社会矛盾。两汉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有一座季子庙,庙里立有一通历史悠久的延陵季子碑,其碑文相传为孔子所书,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在中国历史上,季子是被司马迁浓墨重彩写过一笔的人物。孔子知季子之美德,对他敬仰有加。季子去世后,孔子特意亲笔为季子书写碑文,字迹古朴遒劲。孔子遗留下来的书法真迹寥寥无几,因此延陵季子碑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离开人,也就无所谓历史了。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是我国传统史学的重要特点。被梁启超誉为“千古不朽之名著”的《史记》,就是一部以人物传为中心的通史。司马迁  相似文献   

8.
肖振宇 《民俗研究》2002,(2):132-136
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物、对事件,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对待妇女的观点态度上,他就与前人及同时代的人有较大的不同,具有进步意义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有一句人所习知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而有“轻重”之别,这是一个人生的价值问题。按照司马迁的观点,人除了自然死亡之外,凡遇到外来因素,而在生死关头自己可以作出抉择的时刻,应该慎重地权衡得失,死要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不应该轻于一死。这不是贪生畏死,希图苟全;而是要尽可能地留下宝贵的生命,去完成或实现一个更崇高的目标。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赋予人只有一次。善于对待死,就是为了生得更有意义。千百年来,人们对李陵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非褒贬,各有千秋,而大多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记述人物的成就有诸多方面,其中"成功地刻画特定历史环境的人物形象"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大力阐释。《伍子胥列传》、《魏公子列传》、《袁盎晁错列传》等名篇,不仅展现了这些人物生动感人的性格、神采,而且深刻地反映出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的特点,因而为我们提供了撰写历史人物传记的成功典范。我们要认真借鉴《史记》的成功经验,努力实现对传统史学精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探求在当今历史书写中如何做到既能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活动、性格、气质,又能凸显其所处的时代特点,从而有效地克服历史著作平淡乏味的缺陷,使我们撰写的史书更能受到大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动力。钱穆先生认为,司马迁《史记》之纪传体所以成功,乃因“历史上一切动力发生在人,人是历史的中心。历史的主脑。”(《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69页)我国正史和地方志一向重人物.旧志就有“一部志书半人物”之说——虽然有点夸张,但说明对人物的记述是十分重视的。旧志之所以如此重视人物,是因为入志人物有“矜其乡贤,垂范后人”的作用。新编志书继承了修志传统,所编志书都设有人物志。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史学史助教进修班,已经学习了半年。我因为忙,很少和同学们接触。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座谈,我很高兴。在这里,我还是谈谈关于史学研究的一些问题。我们研究历史,说的是研究客观的历史,而不是写的历史。写的历史,不是不要研究,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为研究客观的历史服务的。李大钊同志写的《史学要论》,把客观的历史跟写的历史分开,他的意思就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去研究客观历史。写的历  相似文献   

13.
人们创造历史。然而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创造的。这并不是否定历史人物的能动作用,只是说明任何人物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历史前提和社会情况。在一定历史前提和社会环境中,历史人物对当前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解决,可能选择不同的途径,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鑫 《沧桑》2008,(6):170-171
《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的倾心巨作。司马迁创建的纪传体写作模式更为后世的史家所采纳,成为传统官修史书的写作体例。纵观《史记》全书,贯穿着司马迁的许多写作理念,如,批判地继承了先秦诸家思想、注重"人"的色彩、在写作人物时保持客观性、力求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分析《史记》的写作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历史写作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史记》申司马迁重视人物容貌品评,为文学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两条类型途径:恶人有恶貌;好人有美貌。由于存在较多特例,司马迁又修正自己的容貌观念,超越外在形貌束缚,重视人物的道德品质、历史功绩、社会影响等让人生价值得以延续的本质内涵,从而开辟了塑造文学形象类型的第三条途径:矮小丑陋的形象却因高尚的道德品质、巨大的历史功绩或深刻社会影响而更令人尊敬。  相似文献   

16.
门岿 《文史天地》2013,(11):1-1
历史,需要认知,为的是以古为鉴。但是正确认知历史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人们往往会从自己所需任意割裂历史,歪曲历史,甚至虚构历史。所以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评述,甚至会有针锋相对的见地。这里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要人们凭借自己的历史观去重新认知,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他人的那些评述只能聊作参考而已。  相似文献   

17.
一是写人物。记叙文写人易,在于它“熟”,生活中有一个个“熟人”的存在;记叙文写人难,还在于它“熟”,写作时也极易让人物“脸谱化”、“大众化”。所以写作时,我们首先要努力去突现“人物个性”。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去寻觅人物的“个性”:(1)抓外形特征去凸现人物个性。在写作中我们往往通过对人物头、脸、眼、手等外部体征的描写,从而把人物的性格鲜明地表现出来。我曾经让同学试着通过雕琢人物的“脸”去写人,结果一个个鲜活  相似文献   

18.
翻案和立場     
“史学月刊”1960年3月号发表了罗煥泰同志的“论秦始皇”一文,目的是要替秦始皇翻案,摘其二:多年的暴君帽子。讀过之后,觉得有些东西有必要拿来談談,使其更加明确。首先,必須弄清翻案的目的是什么。翻案不外是不偏不倚地正确評价一个历史人物,而这又是为了正确地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僅僅为了給历史上某一个孤立的人物去翻,我以为是没有必要的,至少也可謂沒有多大必要。再則,郭老所提出的“替一切受了委曲的历史人物翻案,”其意思并不是說,象法庭上的翻案那样,从黑一翻而为白,也不是可以忽视一面而夸大另一面,而是  相似文献   

19.
《沧桑》1995,(4)
郅都,也算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鼎鼎有名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酷吏传,第一个写的就是他。然而,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一提起“酷吏”,大家更多地想到的可能是周兴、来俊臣之流以及“请君入瓮”的故事。人们一致认为,这些人做官便是如狼牧羊,他们一个个心狠手辣,专以整治人为能事,类似于现在所说的“迫害狂”或“虐待癖”!不错,“酷吏”的共同特点就是;冷酷无情,贪婪无度!可是,郅都不然。其人冷酷有之,贪婪则无,而且廉洁奉公,堪为楷模。  相似文献   

20.
《史记》因其开创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形式,从而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了划时代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史记》记述与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与方法,揭示司马迁如何依据人的特性,理解并说明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史记》的史学价值不仅在于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历史编纂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说明,体现了我国史学中关于嵢说淖晕乙馐兜木跣选K裕韭砬ㄋ吹牟唤鍪且恢掷繁嘧胄问剑且恢终嬲庖迳蠉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