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东南亚殖民地时代,"虚拟血缘"的组织原则对于华人移民社会的重组重建及其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世纪的新加坡为个案,考察华人移民如何透过埋葬先人的坟山组织建构"社群共祖"以整合华人社会,讨论东南亚华人虚拟的"先人"或"祖先"概念,进而思考海外华人的亲属研究问题.本文也讨论与比较了"虚拟血缘"组织原则在明代华南宗族"联宗"形态、台湾汉人社会发展早期的"合约式"宗族和东南亚华人坟山组织的不同运用.  相似文献   

2.
晁天义 《史学集刊》2021,(2):93-105
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不仅标识特定的血缘与姻亲关系,同时以多种途径泛化并用于政治及社会领域。泛化的亲属称谓加强了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构建了等差有序的责权规范和行为准则。泛化的亲属称谓,旨在凭借血缘组织的力量强化政治控制和社会交往,体现了古人以“循名责实”的方式推进政治、社会关系“血缘化”的尝试和结果。在不同文明或民族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程度和面貌不尽相同,这与血缘组织在该文明或民族在国家产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与血缘组织在国家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高低相关。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独特方式所导致的文明“早熟”,决定了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在国家时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农村汉族社会,女性在其生长的血缘亲属体系中被看作“外人”,其最突出的显示语境是春节期间的祖先祭典活动,“外人”禁忌使这种身份被极端强化。绝大多数妇女通过婚姻完成从自己血缘家族到夫家家族的身份转换,并据此确立在亲属体系中的地位。血缘家族体系中的“外人”身份使得女性的家族身份因失去先赋性而带有被动色彩,影响其家庭、家族乃至社会地位的确立。榆钱村的调查可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4.
乱伦禁忌:中世纪基督教会对世俗婚姻的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乱伦一词 (incest) ,来源于拉丁文incestus ,意思是不贞洁 (unchaste) ,用来指法律或风俗习惯不允许的、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不能产生合法婚姻的两个人之间发生性关系。亲属关系越近 ,乱伦罪恶越深 ,最严重的乱伦罪恶是直系亲属间发生性关系 ,如父母和子女之间。现代汉语对“亲属”的解释是“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①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为“亲属 ,也叫家属 ,是由血缘、婚姻或者两者一道联系起来的成员。亲属关系是社会所承认的生物学关系 ,这种关系是由生育和结婚建立起来的”②。而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对“亲属”的理…  相似文献   

5.
祁正贤 《中国土族》2005,29(4):46-50
家庭体现着以两性和血缘为特征的社会关系。作为土族这样一个极其重视家庭功能的社会群体,家庭婚姻价值观既是其民族文明中最具特色、极具稳定传承性的文化元素之一,也是对社会生活变化反映最为敏锐、接受文化影响最为丰富的内容之一。我们知道,土族文化不像汉藏等民族文化以一种文字的形式为纽带而表现其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从土族文化系统的形成过程看,是以其明显的复合性和开放性而显现个性。  相似文献   

6.
考察明清时期“宗族”的历史 ,应该超越“血缘群体”或“亲属组织”的角度。华南地区宗族发展是明代以后国家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宗族的发展实践 ,是宋明理学家利用文字的表达 ,改变国家礼仪 ,在地方上推行教化 ,建立起正统性的国家秩序的过程和结果。文章概括讨论了宗族意识形态通过何种渠道向地方社会扩张和渗透 ,宗族礼仪如何在地方社会推广 ,把地方认同与国家象征结合起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苑杰 《满族研究》2007,(2):53-60
满族的穆昆组织一直是满族史和清前史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然而针对这种社会组织的社会学或民族学研究并不多见。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前人对满族穆昆组织的考证的基础之上,主要对进入部落国家时代的明末女真人社会以及在此过程中正在形成的满族社会中的穆昆组织进行考察,认为满族的穆昆组织是满族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之一和最典型的血缘组织,并试图分析满族血缘组织变化的轨迹和规律,由此阐释满族社会组织变迁和社会形态演变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社会与国家之关系的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要,在于说明中国古代,国家权力逐渐增长的过程。在国家没有成形以前,人类已有小型的群体组织,例如地缘组织、亲族,凡此都可称为“原群”,其成份通常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商代的国家组织并不发达,上述的原群实为国家的基础。周代以亲属封建,国家的上层与原群的社会实相重叠,不过诸侯的封国之内,因为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多层结构,国家之内,社会始呈现异质性。春秋战国时代,社会趋于复杂化,代表财富、知识与影响的社会力量兴起。异质的社会,可称为复群的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始有求取彼此平衡的需要。即使秦是专制集权,也不得不尊重富人,汉初亦然。是以《史记》有货殖、游侠、刺客诸传,以志政治权力以外的诸种社会权力。汉文以后,景、武两世,打击社会权力,不遗余力,终于消灭以城市为基地之工商业及民间领袖。嗣后则是以地方农村为基地之士大夫宗族,成为代表知识的社会权力主流。士大夫在朝为官吏,在野为地方领袖,于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呈现一种亦分亦合的辩证关系,颇符合黑格尔以为国家与社会之间为一连续体之观念(但国家未必是社会的理性化),而不是近世以为国家与社会为对抗体之观念。正因为社会的组成以地方宗族为基石,中国古代社会遂具有浓重的原群特性,而不能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家庭以其独有的婚姻形态将个体与社会连结在一起。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家族以血缘或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将诸多家庭组合起来,并按照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而共居于同一个地理空间内(如聚居于同一个村落)。在中国历史上,这种聚居方式存在了数千年,  相似文献   

10.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可见血缘性不断减弱而地缘性不断加强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血缘性来自于古老的氏族时期。三代历史上承氏族世代,下启秦以后大一统专制王朝,在我国制度史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代政治制度中血缘性非常强,与其相适应的选官制度所参考的原则亦以血缘原则为基本标准。春秋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等方面出现新的历史因素,血缘政治逐渐衰落,以血缘原则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也逐渐瓦解。本文尝试在梳理这一衰落过程的同时,探讨选官制度与血缘性政治衰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按照摩尔根等人的观点,国家的产生必然以血缘因素的削弱、地缘因素的强化为前提,并最终建立于地缘组织基础之上。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学调查材料及历史学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人们发现不少国家建立于血缘组织基础之上的案例。这意味着国家起源与血缘、地缘因素关系的传统观点有待重新认识。具体而言,地缘组织与血缘组织在史前时期长期并存,共同发挥着凝聚群体、团结社会的重要功能。在史前社会向国家时代过渡的进程中,血缘组织与地缘组织均可能成长为政治性团体。一个地区的国家建立于何种组织的基础之上,取决于国家产生前血缘因素与地缘因素何者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而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雷广臻 《丝绸之路》2021,(1):100-103
在旧石器时代与国家文明产生之间有一个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起源问题,说到底是社会维系系统、社会组织化程度和形式的问题.本文重点是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维系系统(社会组织系统).本文认为,在新石器时代,血缘(婚姻)关系是一种维系社会的重要力量.血缘(婚姻)和基于血缘(婚姻)关系的会盟是新石器时代重要的社会维系系统.明...  相似文献   

13.
宗亲会、同乡会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最常见的联谊性组织,它在东南亚华侨史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有过多方面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绝大多数华侨加入当地国籍,成为所在国公民,华侨社会演变为华人社会,华人心态由落叶归根转向落地生根,这个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传统社会组织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这个传统社会组织产生的历史条件、特点与功能及挑战与反应看其命运与前途。一特定历史的产物中国人流寓海外由来已久,但大规模移居国外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据不完全统计,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人出国谋…  相似文献   

14.
刘卫儒 《丝绸之路》2011,(24):101-10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中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一些基本条件,日益深化的市场化社会存在与生存方式,为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发育作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提供与精神重塑。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成长创设了跨越疆域阻隔的比照与互动机制。大量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为公民社会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载体,逐渐成长的公民社会推动着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吴效群 《民俗研究》2011,(2):240-255
邪病是中国农村社会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在道教名山王屋山区,民众认为修仙的动物——仙家经常依附到人身上,吸取人的能量或躲避其他修仙者的攻击,这导致人罹患邪病。为了防治邪病,民众成立了香会组织,通过修行和神灵的帮助,提高自己的“功德”,不给仙家及其他致病因素可乘之机,或通过神灵附体与它们协调关系、进行斗争。香会组织承担了部分互助、治安等社会职能,成为当地重要的跨血缘的民众自助组织。  相似文献   

16.
常州新岗遗址崧泽文化时期聚落存在两种社会组织形式: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群体;二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生产分工为基础的性别、生产群体。新岗遗址作为一个低等级聚落,玉器资源十分匮乏,玉钺的出现表明聚落权力的分化,同时这种权力正以稀有资源作为载体加以展现。  相似文献   

17.
探讨传统宗教信仰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关系,是宗教本土化研究的有益尝试。传统宗教信仰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祖先崇拜和村庙信仰具有特殊重要性,从祖先崇拜到其它神明信仰是一个义务和情感逐渐减少、功利逐渐增多的现代版“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性的影响在于塑造了一种差序化的社会责任观:一、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时以血缘、地缘为关系本位,对族人亲戚和同乡照顾较多,是地方公益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二、企业家对利益相关者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甚至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使得有违产品安全、环境安全、劳资关系和谐的事件时有发生。传统宗教信仰无法产生普世化的社会责任,它无法为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提供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依据血缘关系形成的族家支,是凉山族会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背景下,凉山族的家支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产生着不同的社会作用。在凉山族奴隶社会,由于奴隶制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政权机构,奴隶社会的统治等级的家支组织,实际上已经起到了政权作用,所以现在只要说到家支问题,往往与血腥的械斗,无休止的血亲复仇,或者聚众闹事等相联系。本文拟从凉山族新旧社会家支的特征以及社会作用,试作浅要的探讨,以供参考。家支是汉语对语“此伟”的意译。按照语对“此伟”准确定义是:即同一个文系血缘,并且同属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19.
华侨社团是海外华侨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华侨社会内部关系、社会结构和与外部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历来为从事华侨问题研究的学者所重视。①关于华侨社团的研究有两个重要观点:第一,中国本土社会的文化传统,主要是血缘和地缘关系,仍是中国人在海外组织社团的主...  相似文献   

20.
在史前,在氏族社会的基础上,聚落会以血缘为纽带近距离相聚在一起并形成一种特定的空间与遗存形态,这种形态就称为“聚落群聚形态”,这种形态实际也是史前社会组织一种物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