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秦始皇陵东侧三个兵马俑坑内,都有为数不同的战车,其中第二号兵马俑坑战车最多。二号俑坑从内涵方面可分4个单元,在第2单元内(从南数包括1至8过洞)根据试掘估计全为战车,合计有64辆。这批战车在各个过洞中的摆法是前后相接,作纵队排列。每辆车上各有御手1人,甲士2人,车车后都无步兵跟随,因此,它应属单独的战部队。其它战车分别出土在一、二、三号俑坑,乘员有2人、3人和4人之分。据试掘和局部正式发掘知道,秦俑坑出土的战车都是木质的,而且形状和结构也大体相同。因俑坑被火烧过和塌陷等原因,车迹十分凌乱,经过仔细清理和观察,发现少数车辆还能看出局部结构。如二号俑坑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5,(9)
2009~2011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坑考古队对一号兵马俑陪葬坑局部进行了发掘。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中北部,由南向北涉及两条过洞、三条隔墙,发掘面积200平方米。一号坑是土木混合结构的地下坑道建筑,建筑结构包括土筑和梁柱框架两部分,两条过洞内均有砖铺地面。共计清理俑体106件,提取俑足及踏板96件,发现车、马三组,出土大量兵器及车马器。俑坑修建的时间上限不早于公元前228年,下限不晚于公元前209年。此次发掘为揭开俑坑被毁之谜提供了线索,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王志友 《文博》2000,(2):54-56,60
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是一种地下式的土木结构建筑。每个俑坑的开问及过洞之上都铺有东西向或南北向的棚木。现在正在发掘的秦俑二号坑,第一阶段工作已经清理出棚木遗迹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清理棚木共约1350余根。当我们站在二号坑参观平台俯视整个俑坑时.可以看到二号坑棚木腐朽之后弯曲起伏的形状,感受到二号坑棚木建筑的雄伟气势,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当年秦代劳动人民修建俑坑时,架设棚木的繁忙工作场景。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二号坑中出土了几件级别较高的“武官俑”,《秦始皇陵东侧第二号兵马俑坑试掘简报》及许多宣传资料中都称其为“将军俑”.关于这一称谓早就有人提出了异议.“第一、二、三号俑坑中没有将军俑,现在所说将军俑,应分别是校尉俑、郡尉俑和司马俑”“所谓将军俑的提法不确,目前只能称为军官俑”.台湾的研究者认为应称之为“武将俑”.“将军俑”到底应该定为什么级别的武官俑,还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陵一、二、三号兵马俑坑内埋藏有大量的战车、骑兵和步兵俑,是秦国庞大军队的缩影。根据已经发掘获得的部分资料推算,三个兵马俑坑内总共约有战车一百三十余乘,驾车的陶马五百余匹,骑兵的鞍马一百一十六匹,各类武士俑(包括车兵、骑兵和步兵俑)约七千余件。战车、骑兵和步兵俑按照一定的队形排列,组成军阵,是研究秦国军事史的珍贵资料。本文拟就秦俑坑出土的战车的形制、系驾方法、战车的乘员和徒兵,以及战车的编组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博》1999,(5)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最近又有惊人发现。在二号坑的第二阶段考古工作中,清理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彩绘跪射武士俑(见封三),其绚丽的色彩和惟妙惟肖的造型堪称秦俑之最。彩绘俑的清理出土和保护成功,是二十多年来秦俑考  相似文献   

7.
1999年9月,考古人员在秦陵二号陪葬俑坑中发现绿面跪射俑。在目前发现的秦俑中,它是惟一的绿脸俑,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这尊俑的"绿脸"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意味着什么?本文运用大量科学依据破解绿脸俑的密码。  相似文献   

8.
跪射俑考     
跪射俑出土于秦俑二号坑左前角。他们头上挽着发髻,身穿战袍,上身及两肩著甲;右腿着地,右足与地面垂直,左腿弯曲,左足掌贴地面,右臂微曲,手半握,拇指上翅,左臂肘部抱于上腹前,四指微曲,拇指微翘;身微左侧,双目向左前方平视。这种俑出土的地区,东西约26.6米,南北约38米,面积约1050平方米。其中俑的布局:南北两个边洞各站立三排短褐俑,东西两个过洞各站两排甲俑;中间四个过洞为跪射俑。每个过洞两行,行20尊,计共160尊。俑  相似文献   

9.
秦汉兵马俑共发现了三处,即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以下简称“秦俑”)①,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以下简称“咸俑”),徐州市东郊狮子山西汉兵马俑(以下简称“狮俑”).这三批兵马俑性质相同,皆为墓葬的组成部分.其埋藏方式、俑坑建筑、放置形式、俑的种类、服饰及彩绘、思想内容及制作方法等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秦俑三号坑自发掘以来,一直被作为秦俑军阵的指挥机构,即古之军幕。笔者推考再三,觉得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似是定为军祭的社宗,根据更充分一些,兹不藏拙,一陈管见,就教大家同仁。一、关于秦俑三号坑即古之军幕的几点质疑秦俑三号俑坑是与一、二号俑坑有着明显区别的陪葬俑坑。它面积小,形制特殊,坑内武士相向夹道式排列,与战斗队形判然有别,又出有礼仪性兵器铜殳,显然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