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缓解西部"三农"问题的一种尝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朝继  李辉 《攀登》2005,24(2):50-5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枉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枉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尤其是以西部农村为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各种相关资源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途径。本在分析乡村旅游特点及西部发展乡村旅游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乡村旅游与解决西部“三农”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作为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城乡统筹要服从于发展,服从于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因此,维护城乡平等、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和保障这种发展可持续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社会体育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有利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社会体育应朝着以人为本,提高体育人口数量,逐步改善社会体育环境条件设施,向锻炼手段科学化、活动内容多样化、管理方式多元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肖长东 《攀登》2005,24(Z1):83-8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前提.青海省作为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贫困基数大,发展不全面,城乡差别明显,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青海城市、农村、牧区的共同发展,是当前构建青海和谐社会过程中需重点研完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发展的综合目标。教育是科技发展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理所当然地是这个综合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一是要看国民教育体系是否“比较完善”和具有现代特征,归根到底要看“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实现程度;二是形成比较完善  相似文献   

6.
史晓英 《攀登》2013,32(4):65-68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刚察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始终不渝推进农牧区现代化、农牧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凸显区域特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徐允仕 《神州》2012,(26):21-21
农村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当年提出的小康社会就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在实现途径上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9.
费雅君 《攀登》2006,25(5):29-32
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在对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规划,特别是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阐明了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世纪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企业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等基础性管理工作,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不断发展企业档案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一、从主体上讲,企业档案工作能否为经济建设服务好,关键在人企业档案是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又是党和国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确立的新的发展方向,其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科学人才观的确立,对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人才观的丰富内涵,为人才的培养开阔了崭新视角;人才资源的开发,使人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张翠莉 《沧桑》2008,(1):52-53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取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举措,它是将战略思路、战略取向进一步具体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新农村建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体现小康社会水准。  相似文献   

13.
于娃宪 《世界》2003,(3):28-31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战略举措,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广西第八次党代会作出的实施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充分认识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青海省果洛州是一个边远高寒的牧区,以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实现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青海省果洛州民族教育的现状及其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就其发展思路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口较少民族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除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外,相关法律法规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权益给予了保护,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根据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实际,加强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制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剧,打破了传统乡土社会结构,而受到农耕文化等因素的传承和熏陶,人们长期形成的习俗难免与现行的法规政策存在冲突。本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民俗与社会治理存在的冲突为切入点,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殡葬、婚约彩礼、民间信仰以及祭祀祭祖等民俗与法律、政策冲突的梳理,分析民俗与法律存在冲突的具体形态和纠纷类型。提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既要维护政策、法律的权威,也应充分考虑民俗在居民中的重要影响,充分尊重民风民俗;主管部门应在公序良俗原则和合法合理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和推行具体措施,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8.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它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持,奠定市场经济的 体制基础,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同时也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杨国伟 《丝绸之路》2009,(18):101-10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准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对促进警卫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难点,主要在农村。青海省是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只有农村经济出现一个新局 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