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秦王朝平岭南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秦王朝在岭南设置郡县,推行封建制度,这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岭南是多民族居住地区之一。先秦,岭南境内原住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部族居民,史称"百越",岭南少数民族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百越人后裔。秦统一六国后,经略岭南,中原人陆续迁入岭南,部分越人外迁,或融入另一个族体,或蜕化为另一个新的族群[1]。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腰坑葬俗经历了由出现到兴盛再到消失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岭南腰坑葬的分布区域、基本特征、典型器物等的研究,认为腰坑葬俗在岭南地区的盛行期在秦到西汉初期。盛行的主要原因是汉、越两种文化的冲突过程中,岭南越文化的凸显。腰坑葬的族属为西瓯,并认为南越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非族称。  相似文献   

4.
张强禄 《考古学报》2021,(4):475-500
目 次 一 岭南秦至西汉南越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综述 二 西汉前期东瓯、闽越、长沙国与先秦越国高等级墓葬举要 三 南越国高等级墓葬形制特点与族属探讨 四 余论 岭南在先秦时期主要是南越、骆(雒)越、西瓯等越人族群的势力范围.公元前333年楚败越之后,除了偏居浙东南的东瓯,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是楚文化的势力范围.而五岭阻隔下的岭南,还处在各有种姓、自有君长的百越时代.体现在考古学文化上的,是以几何印纹陶器和原始瓷器、越式青铜兵器和工具、底铺石子或有腰坑的竖穴土坑墓等为突出特征的传统越人风貌为主,但楚文化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断逾岭南下,影响着岭南越人的固有传统,如大量楚式青铜器的出现,正是岭北楚文化南下的表现.真正使岭南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秦征岭南和汉平南越这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公元前214年秦定岭南,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将岭南纳入秦帝国的政治版图.公元前207年秦亡,南海郡尉赵佗趁乱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建立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重新统一岭南,自此不仅使岭南从政权统治上重新归属中央王朝,而且从经济、文化上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也渐趋统一,成为华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中原汉文化裹挟着荆楚文化迅猛南进,并与当地越文化角力、最终融合一统的时期.本文拟从辨析秦至西汉南越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的丧葬习俗和文化内涵上考察这一历程,藉此更深刻地理解秦汉岭南华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中央政权曾多次统一岭南。其中,秦、汉、隋三朝的统一岭南较为突出。三朝无论在统一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统一的方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秦朝和汉朝是以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统一岭南的,而隋朝却基本是以和平的方式统一岭南的。三朝的统一岭南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岭南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隋朝为何能和平统一岭南?岭南的和平统一对岭南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过去,史学界对此少有论及。本文试图作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广西地区主要是"西瓯"、"骆越"的聚居地域。西瓯、骆越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商周时期受到岭北青铜文化的影响,开启了广西青铜文化的缓慢发展。至战国时期,由于岭北楚、越系青铜文化大量进入,促使广西西瓯、骆越青铜文化得以快速发展。秦汉时期,广西考古学文化面貌又发生较大变化。从广西先秦至汉代考古学文化变迁看,本地文化是受到楚文化、秦文化、汉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的。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与岭北越人的南迁、秦征岭南、汉武帝平定南越有直接关系。汉武帝统一岭南后,加大了对岭南的开发,北部湾地区成为当时面向海外的战略要地,开通了汉王朝对外交流与贸易的国门,而合浦、徐闻、日南则成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的重要港口。  相似文献   

7.
岭南原始人群有没有创立自己的象形文字或表音表意文字?至今尚无考古发掘的有力证据。今所见桂西南的花山崖画,是否早期的象形文字,至今仍是一个谜。而即使是,秦统一六国文字时没有把岭南土著民族的原始文字纳入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战国秦汉时期,江南和岭南各地居住着众多越人,因种姓不同,支系繁多,统称为“百越”。西瓯和骆越是百越中的两大重要支系,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西瓯人主要生活在今广西西江中游及灵渠以南的桂江流域,骆越人主要聚居于西瓯的西部和南部,其中心区域为今广西左、右江流域。秦统一后,在岭南设立三郡,即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西瓯和骆越聚居的广西地区属桂林郡。秦末汉初,则隶属于南海郡尉赵佗在岭南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并在该地重设九郡,岭南的郡县制最终稳定下来。瓯骆地区处于中原文化与华南、西南文化的交…  相似文献   

9.
关于记述秦代广西地情的几个问题冼光位我区一些志书送审稿,记述了秦代发生在今广西境域内的一些情况,其中大部分写得是好的,但也有一些问题有待共同商榷。一、关于秦统一岭南,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的时问问题。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在岭南地...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统一的地主阶级政权的建立。秦朝建立后,北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南入岭南,完成统一战争。设置桂林、南海、象郡,这是广西纳入全国郡县制的开始,广西属当时桂林郡全部,南海、象郡的一部分。秦朝统一岭南过程中,除设置郡县、修筑道路、设关把守等外,考虑到岭南人口稀少,生产条件差,将中原汉族人民分批遣送到岭南和越人杂居,共同开发这片土地。岭南,包括今广东广西。  相似文献   

11.
《广西文史》2007,(1):52-52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统一岭南,将郡县制推广到岭南地区,设桂林、南海、象三郡,是为“岭南三郡”。据考证,今广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大致今广西北起兴安、南抵扶绥和右江一线,东起玉林、西抵河池一线属桂林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中国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秦统一岭南以前,广州地区的先民还是以喝江河水或池塘水为主,水源的清洁卫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中原地区先进的筑井技术得以传入,从此,人们不但可以喝上清洁的井水,保障了身体健康,还能利用井水进行灌溉和生产,大大促进广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把筑井技术传入岭南的第一功臣非赵佗莫属。赵佗本是秦朝巨鹿郡东垣人  相似文献   

13.
"百越"是我们古代岭南地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六世纪岭南越族大多称为"俚人",而冼夫人就是其中杰出的领袖。纵观她的一生,都能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实行民族团结政策,加速岭南封建化进程,发展岭南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月7—8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文化研究会、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秦的崛起与秦的统一"学术论坛在西北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50余位专家学者就秦的崛起与统一,秦史研究的新主题、新视角、新方法及林剑鸣教授与秦史研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一、秦的崛起与统一及秦史研究的新主题、新视角、新方法。秦统一的意义愈发  相似文献   

15.
洪声 《文物》1974,(10)
灵渠又名兴安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是秦始皇统一岭南时开凿的。工程复杂,设计巧妙,和古长城、都江堰等同是我国秦代的著名工程。秦始皇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他实行了一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法家政治路线,在统一了中原六个诸侯国之后,又挥军南下,统一了岭南。开凿灵渠是他统一岭南时  相似文献   

16.
王川 《羊城今古》2002,(2):32-35
园艺业应包括果树、蔬菜、观赏植物(花卉与观赏树木)、造园四大部分。对于秦、汉、三国时期岭南地区园艺业的生产范围与生产技术,笔者根据1949年以来岭南地区考古与文物的发展,结合史志记载进行了初步研究。可知当时岭南地区植有果树、蔬菜及观赏植物共约50余种,生产技术也有独到之处,如以蚊治果树  相似文献   

17.
嘉陵江古称故道水,它发源于今陕西凤县北境秦岭南坡的秦、汉故道县,是嘉陵江的东源(西源为西汉水).《史记·河渠书》称:“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秦、汉时的故道.是指沿故道水谷地布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万彦 《收藏家》2012,(12):31-38
广东一隅,史称岭南。岭南地区,周代属楚国;秦、汉时称南越(粤),置南海郡;唐代属岭南道;宋代为广南东路,简称广东;元代为江西行省中的广东道;明清两代沿称广东。东莞市博物馆(以下简称莞博)从1929年建馆至今,书画是馆藏重要门类。由于地缘优势,莞博藏书画的数量与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广东本土书画。从藏品数量上看,以明清为主,其次是民国以及近现代名家作品。  相似文献   

19.
彭文 《中原文物》2003,(1):36-43
秦始皇陵铜车马的制造 ,是秦文化与其他六国文化特别是楚文化相融合的一个实例。本文以铜车马上的菱形纹样为例 ,通过与战国中晚期秦墓及楚墓中出土菱形纹样的对比 ,揭示从战国末期至秦统一 ,秦文化与楚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秦桂林郡治新探陆士斌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岭南后,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桂林都治所在何处?传统说法在布山(今贵港市)。古书无明确记载。秦朝桂林郡,管辖今桂林地区中南部、柳州地区大部、梧州地区西北部、玉林地区北部、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