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湘文化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发展是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中原文化南移对湖湘文化的影响有限,太平天国运动对湖湘文化的现代化影响深远;湖南独特的政治地理位置是湖南在中国文化地理版图中崛起的重要原因;"通经致用"思想影响是湖湘文化近代化转型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充分肯定太平天国是一场正义的农民运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和近代化基础之上,一分为二地以洪秀全是不是一个救国救民者,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的本质,拜上帝教与中国国情,太平天国的负面影响等方面为出发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充分肯定太平天国是一场正义的农民运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和近代化基础之上,一分为二地以洪秀全是不是一个救国救民者,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的本质,拜上帝教与中国国情,太平天国的负面影响等方面为出发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清代驿传体系曾以快捷、高效为特征为整个帝国的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到清代后期 ,在骚扰、侵贪等因素的影响下 ,驿传体系表现为迟滞、效率低下。在西方近代化的通讯、通信方式传入中国后 ,传统驿传体系固有的发展模式被打破 ,驿传体系的功能最终被近代化的交通、电报、邮政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中国近代化,无论是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政治领域的民主革命,还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墨血革命”,都像中国的古谚所说,“好事多磨”,经历了一条异常艰难而又曲折的历史途程。中国资产阶级在承担近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时,由于自身的软弱,不得不求助于帝国主义的支持,搬运西方的政治思想武器;又由于无法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而无从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因此,中国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近代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其核心是经济近代化。农业近代化是整个国民经济近代化的基础。孙中山毕生关注农业近代化问题,他在《复农业促进会函》中说:“民生主义,为仆素所主持,农业又为民生切实之图,……仆向以我国农业不修,思欲振兴而改良之,蓄志已久,以时机未至,未能见诸实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了  相似文献   

7.
咸同之际湘军瘟疫流行,其爆发之频繁,范围之广,在历史上都是少见的。除战争与自然灾害因素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湘军医事制度的落后。为保障作战的需要,湘军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力求补救。湘军瘟疫的流行也暴露了中国医疗卫生近代化的迟滞。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化历程述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年学术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本拟对1840—1949年间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作一粗略考察,以就教于师友们。  相似文献   

9.
漫东 《黑龙江史志》2013,(13):26-27
俯视中国近代化历程,知识分子总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先锋作用,技术官僚于晚清一则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另则早于普通群众最先接触西方文明,是具时代特色的产物。晚清西北历经数次回乱与人民起义,社会生产和秩序遭到毁灭性破坏;受近代化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如郑观应、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藩等曾对西北国防、经济、农田、水利、交通等方面提出过中肯的建设意见,未引起统治者关注;左宗棠平回乱后西北恢复方始,单从其治理西北之观念变化,不难窥出技术官僚群体开始挣脱政府束缚的痕迹,抛开各自一方的政治因素不谈,就其治理手段和为政思想而言:技术官僚是当时最具近代化的知识分子群体,于西北,无论从经济、文化,亦或是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在潜移默化中演绎着近代气息。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代早期,思想界呈现相对活跃的局面。思想家们吸收了西方政治学说中的近代化理论,针对日本长期流行的有关国家、政府性质和职能的传统政治思想,提出了非传统的近代化国家观。对国家起源的论证摆脱了传统的君主是"神"或君权神授、国家权力天然形成的观念,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寻求原因。对于国家的性质、国家与政府的职能等问题也进行了不同于传统的深入阐释,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近代化理念。这为日本创建一种相对近代性的政治体制奠定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出现了一股“文化热”。近几年来,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文化问题的研究、对中西文化关系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注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中国学术界对文化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它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国际的原因。它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一个方面。它本身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变动的深度和广度。不管人们对这种情况是欢欣赞助,是漠不关心,还是鄙弃排拒,它必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和巨大的影响。这股“文化热”兴起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于它被许多人所关注,已经提出了不少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新的,有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但是,就是后者,因为它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元史研究会牵头和倡议、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和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元后期政治与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8-11日在安徽阜阳正式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元史学术界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专家50多人,大会共收到中外学者的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国际关系、思想、文化、宗教、经济、社会、地理环境等多方面问题,体现了当前国内元史学术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近代学堂大规模的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初,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皆造成了深刻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新政的推行,为近代学堂的兴起创造了机会,清王朝利用政权的力量促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巨大变革,充当了历史“不  相似文献   

14.
一、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农业发展的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的农业经济有过一次飞跃发展,并一度出现短暂的繁荣,这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总体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5.
明治前夕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的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光 《世界历史》2007,1(6):100-110
明治前夕的日本,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产生了近代化政治思想的萌芽。日本社会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人际政治关系的自由平等,为即将诞生的新国家提出近代化政治体制构想。这种新思想萌芽尽管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却为维新后日本大规模宣传近代化政治思想的高潮奠定了基础,并对近代化政治体制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1872年晚清第一批官派留学对中国近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政府对西方文化主动吸取地尝试。本文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论述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必然性以及从一些主客观条件阐述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洋务派的政治思想以"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为主线,其根本目的是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具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这一思想也是对当时时代的反映,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渡性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顺应了历史潮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政治、经济重心的西移,为贵阳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促进了贵阳城市经济、文化、交通、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社会心态的近代变迁,极大推进贵阳城市近代化进程.然囿于军事、政治等非经济动力因素的制约,此时期的贵阳城市近代化只是一种畸形繁荣,未能形成持久、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的现实。让人们对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感到困惑。然而纵观英、法、关、日诸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元一例外都经历过曲折与反复。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亦然。政治近代化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有一个起点、开端,然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中国的民主革命,从辛亥算起,到1949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时近40年,这较之荚、法、美、目政治近代化所经历的反复与曲折、所经历的时间,并不为过。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过程的起点和开端,没有辛玄革命,就没有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宋代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是比较繁荣的时期。无论从政治、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有其发展的特殊原因。本文从文化政策、科举选关、教育制度三个方面浅析宋代科技发展的思想文化原因。宋代科技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宋代整体社会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进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