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词     
秃头世界地图脱发危机被全球所有男性视为头号公敌。国际旅游评论网站《Trip Advisor》日本分公司对全球男性脱发问题进行一项调查,公布了一张"秃头世界地图",结果显示捷克的平均秃头率为42.79%,为"世界第一秃";位居第2至5名的全是欧洲国家,依次是西班牙、德国、法国及英国。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赵章光和他的101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因此在他的身上不乏时代色彩。 如果说,西方称之为“美发之神”主要是基于其划时代的科研发明.那么,海内外传媒冠之以“红色大亨”的头衔,就带有一定政治色彩了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思路看,他是赞赏这类红色大亨的…… 美国《新亚时报》 希波克拉底留下的难题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是个秃头,他曾对医治秃头动过一番脑筋,譬如把鸦片与玫瑰或百合的香精混合,再加些酒、生橄榄油或洋槐汁制成药膏涂在头皮上……然而这个方子却未能像他的名字一样流传下来。 法兰西一代枭雄拿破仑23岁便开始脱发,…  相似文献   

3.
徐卓人 《世界》2005,(4):28-29
今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登达南极最高点——冰穹A”进行了报道。人们看到了一幅奇特的世界地图——“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并第一次看到了版图上标注着的北京、上海、DOME—A、中山站、长城站。“南半球版世界地图”被称作“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航线示意图”。而郝晓光,正是这张地图的发明人。  相似文献   

4.
《华夏地理》2008,(3):172
2008年1月5日,第二届“最具衣着品位男人”评选总决赛在北京新光天地火热举行:本次活动是由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男性杂志《时尚先生》(Esquire)发起的大型男性衣着品位评选。以“穿出你的品位”为口号,凡年满18岁的男人都有资格参赛,冠军还可参加国际版Esquire杂志“最具衣着品位男人”全球选拔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5.
英国男人Robert Bradford绝对不能用“面目可亲”4个字来形容,事实上,他是个看起来凶巴巴的秃头大叔:两只眼睛大小不一,白胡子包围的嘴角吝于挤出一丝笑容,就算是最顽劣的孩子,初次看到他也难免被他的尊荣吓着。  相似文献   

6.
何光强  宋秀琚 《人文地理》2014,29(2):113-122
地缘政治分析离不开地图。在全球地缘政治分析中,作为世界地图基本空间框架的地图投影通过变形为人们架起了一座"认知的桥梁"--一种空间认知的视角,包括结构、中心方位、距离和面积四种认知。它们在人脑中组合成世界意象地图,为全球地缘政治分析营造了一个多维的空间思维条件。世界观念研究、地缘动态研究,地区研究和全球性问题研究都离不开全球地图投影。总之,地图投影对于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君杙 《世界历史》2023,(3):137-151+175-176
《库莱讷敕令》是西法兰克王国建立初期颁布的一道重要法令,该敕令颁布于西法兰克王国建立初期叛乱迭起的历史背景下,它的颁布有明确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义务,增强统治集团凝聚力以巩固新建王国的目的。《库莱讷敕令》所强调的君臣一体理念建立在法兰克人“君臣协治”的政治文化传统基础之上,该传统自法兰克王国立国之初即已实行,并非秃头查理时代独创。而且,这一政治传统被部分西方学者赋以“共识政治”的理论名称并予以学术化的阐释。该理论以“君权神授”论作为理论基础,强调王权与教俗贵族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之上建构一种“一体化”的和谐状态,以此维系王权在政治格局中的中心作用。《库莱讷敕令》竭力呈现此种理念,在颁布之初起到了黏合统治阶层并使之“一体化”的作用,但在秃头查理崩逝后,因王位继承危机导致王权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状态不复存在,《库莱讷敕令》所蕴含的“君臣协治”且平衡一体的原则无法延续,其凝聚封建国家的作用亦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8.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提出对儒佛的独到分析;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并多次译绘汉文世界地图,为中国乃至东亚世界首次完整地展示了世界的面貌。该图见之于明确文字记载的自刻、他人翻刻和摹绘版本多达十余种。笔者根据利玛窦世界地图刊刻和传播的实况,将其版本分为《大瀛全图》与《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三个系列和木刻本、彩绘绢本两种形式;并就“地圆说”与地球知识、“五大州”与“万国”的概念、西方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介绍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等诸多方面,讨论了利氏世界地图中所传送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词汇,指出该图是明清士人理解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论文还通过熊明遇的《格致草》、熊人霖的《地纬》、王在晋的《海防纂要》以及晚清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分析了利氏世界地图在晚明至晚清二度本土化的过程,指出该地图在晚清西学知识重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凯 《文史天地》2002,(3):29-30
所谓“和尚头”,大到八十老妪,小到三岁小孩,谁个不知?不就是无发无型电灯泡似的秃头么?凡是走进深山古庙,触目所及的,便是那香烟缭绕中一颗颗圆溜溜亮晃晃的“光头”在诵经念佛,让人在清净的感受中既产生一种远离尘嚣的寂寞之感,又多了一份无为乏味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发行的一种世界地图上,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南通方位却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一个弹丸小镇进入世界视野,这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惟一的,就是在世界上,当时也只有美国的黄石公园得到过这一殊荣。  相似文献   

11.
IBI已死,新王永生,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意味着物理学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这可真是个大发现,7月9日的半夜,走出部柏林机场时.听·说我是来采访欧洲科学论坛(ESOF)的记者,那位原本萎靡不振的秃头海关大叔忽然变得很是热心,“这次希格斯玻色子靠谱了吧?耶可是个大新闻。”  相似文献   

12.
翻开世界地图,在我国台湾的东北部,东海与太平洋之间,有一个琉球群岛,现属于日本国,追溯一千多年前,琉球曾是一个单独的岛国,当时叫“流求”。  相似文献   

13.
刘捷 《民俗研究》2017,(1):80-86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编译的世界地图,为中国人打开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窗户,也记录下了晚明时期国人世界观中的域外想象.而在《坤舆万国全图》等作品中之所以会掺杂着女人国、长人国等“海外赢虫”,正是因为描绘了大量海外异人的《赢虫录》借助日用类书等通俗出版物的影响,不断扩大其受众范围,最终塑造了以“海外赢虫”为特征的大明世界观,进而影响到了西方知识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所以凭借对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正可以揭示市民文化的时代作用,还原晚明时期市民与精英、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14.
彭禹廷借枪     
1927年初秋,沃野千里的南阳盆地(南阳简称宛)却路断人稀、田野荒芜。马车夫用南阳曲子戏调唱着悲凉的民歌: 十山九秃头,有水不行舟。 白日狐兔游,黑夜愁白头。 车上坐的是冯玉祥部高等执法官彭禹廷。此时,冯玉祥将军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西出潼关北伐,彭禹廷随军东征抵河南郑州。这次化装返乡,是为奔母葬。彭禹廷问:“这是啥地方的曲子?”车夫答:“咱镇平呗。” 七里庄距镇平县城七里地,这里是彭禹廷的家。六亩半地、八间草房是祖上留下的基业。草房在秋风中飘摇。 当家的二哥见禹廷回来,说:“五弟,咋恁…  相似文献   

15.
最近,风靡全球的美国电视剧《越狱》刚播完第二季,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开拍第三季的消息,让影迷们欢呼雀跃。在过去长达一年半的时间,这部电视剧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人们说它有“毒性”,让你欲罢不能,男性观众只要看10分钟,就会疯狂上瘾;95%的影迷表示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看的电视剧”;而众多的国内网站都是依靠《越狱》下载流量来增加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栽头发老爷如措德哇盘腿坐在楼顶平台上,面前摆着一坛好酒、几碗好肉,尽情地吃喝着。忽然,阿格登巴骑着匹瘦马,唱着歌儿,从府前大大咧咧走过。如措德哇非常生气,指着阿格登巴高声骂道:“结,邦古!在老爷府前,为何人不下马,马不解铃?”阿格登巴听到骂声,不断地向如措德哇弯腰作楫,对付他说:“老爷,实在对不起,我要赶去给秃头其加栽头发!”“什么!?什么!?”如措德哇的眼睛瞪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的”(global)、“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主义”(globalism)几个词被如此频繁地和在如此众多的情况下使用,以至于它已不再有一个通用的意义或定义存在。所以当我们论及“全球主义”,尤其是当它成为向决策的一种挑战的时候,就需要对此解释一下。笔首先要排除几个概念。这些概念常常被描述为独特的,近来又被说成是全球的。  相似文献   

18.
豆子 《中华遗产》2020,(5):110-119
后果很严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军侵袭台湾。清军统领杨泗洪、朱乃昌率领义军于大莆林伏击日军,日军大乱奔逃,慌乱中不少人跳河淹死。杨、朱二人乘胜追击,杀敌过半。当时,日军中有一员猛将殿后,与清军展开激烈交战,杨泗洪想要生擒他,却不幸中枪而亡。朱乃昌此时也已负伤,他本想带伤继续追击,却因为发型不对,生生被乡民拦了下来。朱乃昌的发型有何问题?没问题,只不过是秃头。秃头放在任何时代都不算罕见,只是时值日军侵袭,他被乡民误当作曰本武士(日本武士的月代头就是髡发),不由分说,围住便打。挨打已不幸,混乱之际,贼人也逃之夭夭,秃头的后果着实严重。  相似文献   

19.
林宏 《清史研究》2023,(4):15-34
2017年在瑞士新发现一幅清代中文世界地图,馆方及海外学者对其年代推定过晚,对绘者的猜想也有偏差。本文推定此图绘于康熙后期(1707—1717年),与现存于故宫的两个地球仪内容相符,康熙末又修订为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另两种《坤舆图》。瑞士藏图的主要西文底本应是18世纪初德利勒一系法文图,部分地名、图形及多数注文还参考了利玛窦、艾儒略、南怀仁等人的中文世界地图及地理书。德利勒图代表欧洲先进水准,可能由清宫法籍耶稣会士引进并推动译介,但中方亦深度介入制图过程。《坤舆图》内容不乏错讹,在清宫中主要起装点、展示功能,简化后的图示对清中后期知识界曾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存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意大利人,是最早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本文试论他在中国编绘世界地图的过程和地图的刊刻情况,以及目前在中国还可以看到的利氏世界地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