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光天、古清尧合著的《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各族与中原的关系史》一书,于1979年写出了征求意见稿,1984年初步完稿。随之,因吕光天逝世,国内外情况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又由古清尧独立对全书作了增删改正,许多地方进行重新改写,终于列入由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边疆史地丛书》,1991年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两位作者长期研究心得的结晶,也是经过反复锤炼的较为成熟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2.
3.
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与分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辽西考古学文化区包含西辽河流域、大凌河与小凌河流域,燕山及其南麓至渤海湾,行政区划属于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市(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及邻近的吉林省西南部的白城和四平地区南部,辽宁省西部的朝阳、阜新和锦州地区,北京、天津及河北东北部的承德、唐山、廊房等地区。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和小河沿等考古文化,自公元前7千年末到公元前3千年初,先后占有辽西广  相似文献   

4.
一、引 言 东南亚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联系与中国大陆文化常常显示出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因而对这两地区的文化进行整体研究变得非常必要。当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在这两个地区初步建立起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揭示了史前人类生活概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试图探讨两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4,(7)
<正>位于欧亚大陆腹心地带的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丰富多彩而又颇具特色,并与古代中国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1年5~6月、9~10月,西北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联合考察队,先后对中亚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个国家的24个重要文化遗产点和13个博物馆进行了考察(图一)。现以时代为序,将所考察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鲁东南乃至山东地区的旧石器考古,开始于1965年,这年在沂蒙山区腹地沂源县土门乡附近的一个“千人洞”里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居址。 1981年9月,在文物普查中,考古工作者又从土门乡骑子鞍山东侧的小溶洞里发现一具猿人头盖骨化石和伴存的哺乳动物化石群,后经两度发掘,又获得了一些猿人化石和动物化石及一件石制品。  相似文献   

7.
夏商时期中原与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夏商时期中原地区与长江中游地区夏商时期文化因素的分析,论述了二者的关系,认为中原文化自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时对南方大力扩张,至二里岗文化时期发展到顶峰,在殷墟文化一期阶段后退缩。作者提出,中原力量的南进与中原青铜器铸造量在峰值上完全不一致,为众多学者所强调的商人南进掠铜论的观点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8.
孙卓 《华夏考古》2021,(5):52-59
本文通过对江汉地区二里头第三、四期遗存的分析,认为这一阶段中原文化对江汉地区的扩张存在不同的影响路线.汉水中、上游与江汉西部地区的文化面貌呈现出了典型的二里头文化的特征,反映出二里头文化经南阳盆地,沿汉水流域而下的进发路线.江汉东部地区以盘龙城遗址为代表,则体现出了与下七垣文化和南关外下层的密切联系,可能是中原文化通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洪山、汉水为界,分东、西两个区域,探讨了商时期中原文化对江汉地区的影响历程。其中在江汉地区东部,中原文化的影响从二里冈下层一期开始,二里冈下层二期至二里冈上层一期达到顶峰;而至洹北花园庄阶段,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步弱化,并于殷墟一、二期向北消退。在江汉地区西部,中原文化的影响大致始于同一阶段,并持续到二里冈上层一、二期;但至殷墟一期前后,中原文化的影响也逐步消失。以此为基础,本文进一步比较了两区域相异的文化发展格局,以及背后可能暗含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0.
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试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赵文化是春秋战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赵文化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二元耦合.匈奴民族作为少数民族中的游牧民族,在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在赵国北部进行大面积活动,对于赵国及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赵国立国之初到西汉武帝时期,结合当时特殊的文化背景,从匈奴民族和汉民族关系的角度入手,简单分析了在赵文化中的两个民族关...  相似文献   

12.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文化是东周时期江汉淮地区的地方文化,浓厚的文化特色、高度的发展水平、深远的历史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楚文化渊源是楚文化讨论的重要课题,在近年来的热烈讨论中,存在“土著说”和“中原说”两种主要意见。若从江汉淮地区(楚地)古代文化遗存的总体观察,楚文化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它并非当地某种土著文化发展的直接继续,也非中原某种文化在楚地的直接延伸。本文从楚文化体系与中原文化体系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几个关系,借以说明楚文化的来源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试论马桥文化与中原夏商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峻 《中原文物》2006,(2):40-45
夏商时期位于东南太湖地区的马桥文化,同中原夏商文化在文化内涵上存在着许多相关性,但在更深层次的思想、制度乃至政治关系上,马桥文化则还未纳入中原夏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内。尽管如此,夏商时期的马桥文化正处于太湖地区从良渚时期较为封闭的对外关系、到吴越文化时期全方位同外界进行交流的中间结点上,因此在太湖地区早期古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中,马桥文化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的一些考古新发现表明,甘肃与北方草原地带的早期接触时间大致在距今4000年左右,地区集中在甘肃中部地区,稍后扩展到河西走廊东部。此后,双方的文化渗透与影响日渐频繁并不断地深入。  相似文献   

15.
<正> 泾河、渭河是黄河中游的两条支流。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在陕西省老潼关附近直接注入黄河;泾河则在陕西的长武、郴县一带汇合了众多的树枝状分布的支流之后,折向东南,最后在关中盆地注入渭河,故为黄河的二级支流。两河流域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在甘肃华池县赵家岔首次发现我国第一块旧石器后,又陆续出土了不少古人类材料和旧石器。至今,在甘肃、陕西两省已有近二十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使我们有可能对泾渭河流域的旧石器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及与邻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釜与巴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釜是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遗址中最常见的器物之一,具有鲜明的本地文化特色.本文经过分析发现,在峡江地区,出土有釜的文化遗存有渐渐西迁的趋势,与历史上巴人的西迁的时间和趋势巧合,而且很多已确定为巴人的墓葬中都出土有釜.故此,笔者认为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釜属巴文化范畴,为巴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上接第10期)赶木球:回族体育活动。先在场地上挖坑。坑数比人数少一,坑的标准是直径20厘米,深20厘米。用一20厘米长的短木棒当木球。比赛时,参加人数不限,每人手拿一米长的木棒,站在坑前,另一无坑人则用木棒赶球,尽力将球赶入坑内,站在坑边的人要用木棒阻拦,不让木球击进自己守护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上接第6期)九、回族的节庆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大节日都是宗教节日。伊斯兰教历九月,所有成年的、身心健康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履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结束时举行开斋节。开斋节:开斋节是回族的重大节日。伊斯兰教规定,每年  相似文献   

19.
<正>十、回族的体育与娱乐1.武术中华武术,国之瑰宝,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中,武术占据和重要的地位。中国穆斯林向来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于世,他们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自己的智  相似文献   

20.
<正>七、回族的饮食回族分布较广,遍布全国。各地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普遍喜爱的特殊食品,也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