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天”的大量异名入手,分析了古人对天的直观感受、理性认识和哲学思考.异名所含语素“虚”、“空”、“高”、“寥”、“苍”、“青”、“碧”、“玄”等,表明古人对天的直观感受是虚空、高远、颜色或蓝或黑;语素“圆”、“穹”、“盖”、“九”、“璇”、“均”等,反映了古人对天的形体与状态的分析与推断;语素“清”、“上”、“皇”、...  相似文献   

2.
天时、地利、人和,古人谓之三才。三者关系与作用在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历程中是逐渐得以深化的。弄清这一点对研究中国古人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与实践具有深刻意义。受中国原始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早在先秦时代,农业要兼顾天、地、人的思想体系就已初步形成了。《荀子·天论》曰:“夫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是谓之能参”。参意协调。此文是将天、地、人看作一个系统,强调三者的各自作用,谓只有各尽其职,相互配合,方能达到正常的效益。但在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三者各自在此系统的作用在人们的意识中仍是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他人喝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每每羡慕李白的豪放与洒脱,内心总有一种憧憬,也想学学古人的气度,效仿古人的胸襟,但每每总有失落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4.
冯玉雷 《丝绸之路》2012,(21):49-56
接到“现代视野下的龟兹文化发展变迁”暨第六届龟兹学术研讨会邀请,我欣然前往。9月18日到乌鲁木齐,次日乘车到库尔勒,参观铁门关,之后在阿克苏参加了两天的学术会,考察了温宿大峡谷、克孜尔石窟、阿艾石窟。远涉荒地。古人骑骆驼需要大半年完成的旅程,我们浓缩到了七天。在那旷古奇崛的荒凉与繁荣中真正陶醉了一次!  相似文献   

5.
敬畏生命     
正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们应当恭敬与珍爱地对待生命。古人说,人必须有三畏:畏天,畏地,畏己。畏天就是要顺应天道与自然;畏地则是心怀感恩,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中的万物;畏己就是敬畏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之心,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勃勃生机,呈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漠视生命,肆意践踏人类性命的暴行,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正义的严  相似文献   

6.
《贵阳文史》2011,(5):8-8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既是古人对贵州的印象,也是对贵州的贫穷落后、边远蛮荒的高度概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贵州面貌,疏浚交通、畅达物流实乃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7.
殷墟卜辞中有四方风名 ,是研究商代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认为 ,四风应是象征四种气候 ,后世哲学思想中的“气” ,应是源自商代自然崇拜中的“风” ,古人认为“风”是“天地之使” ,故卜辞中有“帝史风” ;古人还认为“风”是天之命令 ,故四风象征天命。  相似文献   

8.
二里头文化陶礼器的造型艺术表现为简洁质朴的艺术风格,这与夏代礼制文化中"尚质"的审美倾向十分吻合。陶礼器的造型艺术由黄金比例、纹饰和仿生三种设计方法以体现陶器造型和装饰的简洁与抽象性,而三至四期动物造型装饰的增多则为商代青铜礼器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酒器和食器的器物造型构成了礼仪中行为与时间的观念,以及动与静的礼仪活动的日常行为规范。而高等级墓葬中的稀有陶器斗笠形器,其造型与古人对天的描述相同,它不仅代表了所葬之人的身份与职能,还是上层社会对天祭祀权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对于“天”的认识与理解,中国古人从来没有孤立地停留在天文学领域之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自春秋时期以来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他们利用天文观测的成果,把宇宙的运行规律,引申到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的领域里,创立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对世界伟大文明之一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0.
希望的季节     
正春天,像是一个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把这整个换了个模样。春雨,滋润着大地,古人常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天开始还是湛蓝湛蓝的,过了一会儿,天忽然下起牛毛细雨,如果你站在外面,准能感受到这春雨的柔软。那春雨悄悄地下着,如果你仔细看,能看到那针一般的春雨;如果不仔细看,那你是根本看不见的!春柳,摇摆着柳条,古人常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相似文献   

11.
正在史书中,沐浴总是与"斋戒"、"更衣"连在一起,放在皇帝登基、臣属朝见、祭祀庆典等重大活动之前,以体现庄重肃穆,堪称古代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之一。古人对洗澡这事,似乎从政治上抓得比较紧,生活上抓得比较松。比如《太平御览》引自《汉书》的"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那是说汉代规定官吏们工作五天、"休沐"一天。休息日与洗澡紧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不论从官方还是民间来说,对天象与人事的关联都深信无疑。唐玄宗就说过:“朕以不德……天久不雨……岂名山大川、修祭名祀尚不及与?”而自居易也大力提倡古人“暴身致雨”的精神。在这种舆论背景下,唐代普遍存在着祈雨习俗。  相似文献   

13.
天坛解密     
李宁 《风景名胜》2009,(1):118-120
世界上保存着一处最完善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它们神圣而静谧,有着人间宫殿无法比拟的神明之气。它的规划设计、建筑技艺和环境的营造强烈地表现出古人对“天”的崇敬,这就是——天坛。  相似文献   

14.
《文史博览》2014,(9):42-42
在中国传统的节俗中,“七”所扮演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古人过春节,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含义。据晋董勋的《问礼俗》,从新年的第一天到第七天,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将新年首月的第七天设为“人日”,最晚在魏晋时代已很盛行。  相似文献   

15.
重阳节     
《山茶》2009,(10):203-203
2009年的闰五月使农历九月初九(10月26日)这一天迟来了一个月,已入深秋。《易经》中“九”为阳数之极,故九月初九.称“重九”.又称“重阳”。讲究物极必反的中国古人认为这一天不是吉利日子.需要辟邪消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本土固有冥界观涉及黄泉、泰山以及酆都等概念,这代表了古人对死后世界的认知.汉代佛教的传入,其地狱及生死轮回思想逐渐与中土原有冥界观相融合,逐步构建成地狱十王信仰体系,使得古人生死观、宇宙观发生了改变,中土冥界观更加丰富且极具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时的术数家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是按这十二种动物的生物钟顺序排列的.在十二生肖中,其排列顺序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古人又将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子为二十三时至第二天一时,丑为一至三时,余皆以此推算.古人根据这十二个动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即生物钟,排列了它们在十二生肖中的顺序:第一位子时所以排鼠,因为子夜二十三时至第二天一时,除鼠之外,所有的动物都处在睡眠的昏迷状态,并且对胆小的鼠  相似文献   

18.
《世界》2008,(10):70-77
“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域的想象。遥远的古代,先民们在西去的路途中,耗费了难以想象的漫长时光。而天……”丝绸之路,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也用一步一个脚印,延伸着古人对异今天的我们,有爱车相伴西行,需要的时间不过以天计算。秦时明月,汉时关隘,凯迪拉克SRX的车轮驶过一座又一座驿站,不绝的,是我们探寻文明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天灵信仰起源于古人对泛“天”物体(包括日、月、大地等在内的一切自然物)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异常现象的崇拜。任何民族形成的初、前期,当他们处于生产和生活极端落后,命运还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往往都要仰赖天、地的威力,以天、地为大,形成高于一切的无形的有灵主宰。对天、地等自然现象的崇拜,也自然形成了居于一切崇拜之首的至高信仰。契丹族是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东北地区西南部建立了辽国。建国之后,尽管不断受到来自中原地区汉族先进的封建思想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以及受佛、道等人为宗教的渗透,但在整个辽代,契丹人对天、地等自然物象的迷信和崇拜,在其整个民族宗教信仰习俗中,仍占居着相当的地位。遍翻《辽史》,到处可见契丹贵族崇信“兆象”与祭拜天、地的记载。由崇拜天、地等自然物象而形成的“天  相似文献   

20.
风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活动。古人早就对风有了浓厚的兴趣,古代有很多文献是描述风或者与风有关的,要想了解古人对风的认识及其思想,深入气象科技史中"风"的研究,我们就必须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总结。本文将从气象科技史角度出发,研究"风"类文献,并从中总结出古人对风的认识,主要包括对风向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与风相关的固有名词两个方面。这些总结将会对气象科技史的学习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