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云激荡的“五四”时代.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城汇聚着福州三大才女——黄英、谢冰心、林徽因。她们同时为中国现代文学建树了辉煌的功勋.为福建在京城竖立起一座巾帼丰碑。她们的英名和业绩几近与五四运动同期不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广大的中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革命姿态,英勇地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呈现了与传统妇女所不同的新局面,开辟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为此后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推动一大批知识分子为进一步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掀起向西方学习真理的新热潮。辛亥革命有力地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造成“国人莫不谈革命”的氛围。同时也由于它的不彻底性,出现南北对峙,军阀林立。各霸一方的局面,客观上形成有利于各种学说传播,不同学术思想碰撞的空隙和空间,从而使中国再度出现类似春秋战国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伯韦 《安徽史学》2005,1(2):120-121
五四时期的期刊编辑出版,是中国近代期刊出版史上迈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期刊出版,不仅被报刊史研究者浓墨书写,予以较高评价①,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领域,同样被予以首肯.如张灏即认为,作为转型时代的传播媒介,报章杂志的大量出版,使"新思想的传播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峰"②.此时期期刊编辑出版大都具有趋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以来新史料的大发现 ,对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前后是接受与认识新史料的重要时期 ,王国维等人积极利用新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并大力介绍新史料 ,使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很快认识到了新史料的价值 ,这对于五四时期史学乃至 2 0世纪史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许多新派文人纷纷脱离旧婚姻,或见诸报端,或与前妻协议。尽管招来父母以及社会上的非议,但他们还是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一步,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革,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部记述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历史的著作,如果不涉及红卫兵问题,就不能说是完备的。  相似文献   

8.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许多新派文人纷纷脱离旧婚姻,或见诸报端,或与前妻协议。尽管招来父母以及社会上的非议,但他们还是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一步,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革,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9.
许承宁 《神州》2010,(5):12-14
“五四”运动中所倡导的新文化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的新纪元,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10.
张莲波 《史学月刊》2006,(7):120-123
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涉及到妇女解放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女子经济独立问题,讨论得较为深刻。本文试图就这一思潮作一探讨。一妇女经济独立不仅仅是女子有一份工作,有经济收入,不依靠男子,而实质上是一个“人人有劳动权,人人有生存权”(《妇女评论创刊宣言》,《陈望道文集》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与商人外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商人对五四运动的参与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商人外交活动,也具有民间经济外交的意义。五四运动的特殊国际和国内环境,使这次商人外交达到了新的水平,从萌芽阶段进入到基本成熟阶段。以五四运动为界,商人的外交活动有明显的进步,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间接转向直接、由依附走向独立,并日益趋向频繁化和国际化;商人的外交意识进一步强化,其出发点由原来的谋求自身的国际商务合作和作为政府的外交后援,日益发展到争取国际和平平等关系、自主开展外交斗争、获取中国应有的国际待遇,并由“在商言商”观念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转变。商人外交活动的特点表现出渐趋成熟的趋向,在组织上由自由联合转向全国统一,在目的上由防御走向进取,在认识上由感性发展为理性,在手段上由经济上升到法律。  相似文献   

12.
“自觉”是五四新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之前,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自觉”问题已被普遍关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爱国心”与“自觉心”的讨论。五四新化运动的自觉思潮,直承爱国心与自觉心的讨论而来。但其内容已有深化,它所关注的重心是“青年之自觉”。所谓“青年之自觉”包括三个层次的意思,即青年对于国家之自觉,青年对于社会之自觉,青年对于个人之自觉。五四新化运动所主张的“青年之自觉”,一方面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中吸取了灵感,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儒家“心学”传统,特别是王阳明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志海 《史学月刊》2006,2(1):36-44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时期蔡元培的政治立场并非南方国民党人在北方的代表,而是一位典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学生运动问题上,蔡元培反对学生沉溺政治运动和支持五四运动,看似矛盾,实不矛盾,盖由其自由主义和爱国主义立场使然。在思想文化领域,蔡元培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于陈独秀、胡适等五四同人的文化主张,则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思想家的深刻之处和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时期,有大量的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参与了运动,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方面的研究,虽在中日两国屡有论著问世,但尚未搞清的问题仍多。可喜的是,日本花园大学名誉教授小野信尔的新著《五四运动在日本》(汲古书院2003年版),在填补空白和澄  相似文献   

15.
五四的社会后果:妇女财产权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形成了高涨的妇女解放思潮,但"男女平等"成为社会主导观念,最后在标举男女平权宗旨的国民党执政后,才最终修订颁行了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财产权的法律。这一法律条文比民间实际情况有所"超前",因而效用性受到限制,但对社会观念及民间习俗变革起到了主导和引领作用。反映了观念、制度和习俗变革之间有一定的"超前"梯度,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May Fourth New Culture Movement was a “convergent historical movement,” as well as a movement with a central purport and an intrinsic wholeness. The image of a homogeneous May Fourth formed unintentionally, and was also constructed by contemporaries and later generations. By examin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1911 Revolution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from a more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exploring whether the latter was in fact a response to external impact or a self-awakening, observing how the debate over new versus old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era developed to the point of a “culture” war, how the two-sided efforts for radical reforms reconciled de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udent movement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other aspects, thus examining the legacy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via perceptions in the post–May Fourth era, we can see that May Fourth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相似文献   

17.
18.
19.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没有立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由一条变为多条,全国各地出版的大量刊物都介绍马克思主义,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得到广泛传播,与五四运动本身有重要关系。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线的巴黎和会进一步暴露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本性,五四运动期间苏俄发表的对华宣言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五四运动引起共产国际的关注,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使一些知识分子坚定了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五四运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者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石源华 《民国档案》2003,(4):128-132
一上海与韩国独立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自 1 993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上海旧址开馆以来 ,“上海马当路 30 6弄 4号”一下子热闹起来 ,不仅成为访问上海的韩国人的必到旅游景点 ,而且也成为中韩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见证。上海与韩国独立运动 ,尤其与韩国临时政府结下了不解之缘。首先 ,上海是韩国临时政府的诞生之地。上海是远东著名的大都市 ,背倚长江 ,面向太平洋 ,有着优越的地理、经济条件 ,同时又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交往的中心 ,为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的建立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次 ,上海是仅次于中国东北的韩国侨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