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吴淑《事类赋注》是一部用赋体写成的、征引富博、体裁特别的类书.其中引证汉魏六朝赋作颇多,将其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所辑赋作相比勘,出入颇多,或可据以辑佚,或可为校勘之资。  相似文献   

2.
正《毛诗序》作者与成书问题一直聚讼纷纭,被四库馆臣称为自古"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1)相关综述比较多,笔者无意于复述。(2)这里要强调的是文献考证的一个基本方法问题:我们立足的起点应当是一确定可信的文献,而不是一个悬置性假设或某种先行的观念。立足一确定可信的文献,就能够从一安全稳当的起点出发,追溯文献生成过程中不断叠加的历史投射,从而更接近文献演变和成书的真相。而所谓悬置性假设,则是将《诗序》作者悬置于先秦某一时代,或某一人物,然后根据其时代特征、引诗论诗与《诗序》的契合性,以论证《诗序》成  相似文献   

3.
子思学派是介于孔孟之间的重要儒家派别,但体现其主要思想之著述——《子思》却亡佚了.本文首先对《子思》之结集、流传与亡佚情况作了梳理,认为《子思》最初结集时称《中庸》,流传过程中或称《子思》,或称《子思子》,这表明它们的史料来源是各不相同的.其次,对现存《子思》的七个辑本作了对比研究,发现诸辑本各有优劣,皆非善本.最后,认为有必要对《子思》进行重辑,并提出了重辑《子思》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徽州人在《近思录》及其整理本的传播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汪佑汇辑朱熹之言,增入《近思录》各卷末,合编为《五子近思录》十四卷。此书"大成全观","朱子集大成之梗概,昭著于世,而四先生之言,益有所论定折衷"。汪佑此编在清初朱子学传承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使程朱之学思想内容更趋完善。汪佑《五子近思录》面世后,重刻者接踵而至。其传刻本之多是任何一本《近思录》续编本难以企及的,推动了程朱理学学术思想的盛传。  相似文献   

5.
郭沂先生在《〈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一文中指出,《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其他部分是子思《累德篇》佚文。虽然《淮南子.缪称训》多处引用《子思子》,但其主体部分有很多语句明显是道家者语,不可能全部出自儒家书《子思子》。现有资料不能证明它的主体部分就是《累德篇》佚文。  相似文献   

6.
陈八郎本《文选》是今全帙、仅存的两种五臣单注本之一,其语音材料之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反切系联法,辅之以反切比较法,整理考证出五臣音注声类为三十五类。声类系统的特点如下:唇音的轻重唇音尚未分化,处于混切状态;舌音开始分化为舌头音和舌上音,但两组音中有少量混切;娘、泥两母合流,来母独立;齿音中的精、庄、章三组声纽各自分立,并且分化业已完成;从、邪两纽虽偶有混切,仍可视为独立的两类;日、泥两类分立已经完成;船类独立性较差,常与禅类混切,故船、禅两类合流;喉音里云(喻三)、匣两纽和云(喻三)、以(喻四)两纽各自分立。据此可以推知,陈八郎本《文选》音注反映的是唐代士人阶层传承的读书音系统。  相似文献   

7.
秦汉律篇存在二级分类,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以及传世文献中不属于九章的汉代律篇,应是九章之下的次级律篇。从九章律的形成过程,可以逆推战国秦汉时期律典的形成轨迹。李悝、商鞅、萧何编纂法典时,将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的单行律加以分类,以其中一个单行律名作为该类的一级律篇名,由这样的六个或九个一级律篇构成当代的律典。在汉代,有关礼仪、朝仪、宫禁方面的法规亦被纳入“律”的范畴,与律令同录于理官,但是它们还没有取得与九章同等的地位,九章被视为正律,而它们则以旁章的形式存在。晋时旁章消失,中国古代法律体系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基于史料调查、取证、校雠,本文针对《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2期刊登的《圆明园新证——万方安和考》一文有关万方安和九咏空间的论述提出补充和更正意见。作者认为,现存绘画史料、样式雷图样中涉及万方安和的总图、单体地盘画样、建筑烫样等形象史料能够形成与现存文档的良好呼应,基本证实清代晚期图样中万方安和内檐装修格局与清代中期的承继关系,并且能够借此推论万方安和九咏为主的室内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署东莱徐居仁编次,临川黄鹤补注,实属南宋末期坊间刻本,托名于徐居仁与黄鹤。其原因是此本编次从徐居仁《门类杜诗》,注释主要源于《黄氏补集千家注杜陵诗史》。此本在官方和私家藏书目录中均有著录,通过梳理藏书目录中版本著录情况,发现《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版本流传一脉相承,从南宋末年的祖本,到明代的汪谅本,除剜改板式木记外,内容基本无变化。现在能见到最早版本是元皇庆元年余氏勤有堂刻本,刻工精细,字迹清晰,当属善本。对《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版本的清理,有助于了解早期分类编撰杜集版本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0.
《九势》为书史要文,其真伪历来颇有争议。本文通过对其来源文献的分析,确定了《九势》出现不早于唐。对其中个别字句及书法技巧的分析,进一步确定其成型于宋,且可能利用了唐以来的资料拼凑而成。文中争议较大的"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原始含义当为:毛笔过软会出现丑怪的线条。对该句误解的原因是由于后人忽视了语境的变化而出现诠释偏差,而这种诠释偏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又是值得肯定的,这体现了经典诠释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李致忠 《文献》2002,(1):97-109
--是书卷帙浩博,为亘古所无.然每进一编,必经亲览,宏纲巨目,悉禀天裁.定千载之是非,决百家之疑似,权衡独运,衮钺斯昭①,睿鉴高深,迥非诸臣管蠡之所及.随时训示,旷若发蒙,八载以来,不能一一殚记,谨录历次恭奉圣谕为一卷,载诸简端,俾共知我皇上稽古右文②,功媲删述③,悬诸日月,昭示方来,与历代官修之本泛称御定者迥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李致忠 《文献》2001,(3):4-10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①,故《春秋》分为五②,《诗》分为四③,《易》有数家之传④.战国从衡⑤,真伪分争⑥,诸子之言纷然殽乱⑦.至秦患之⑧,乃燔灭文章⑨,以愚黔首⑩.  相似文献   

13.
李致忠 《文献》2001,(4):79-95
夫经籍也者①,机神之妙旨②,圣哲之能事③.所以经天地,纬阴阳④,正纪纲,弘道德⑤.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⑥.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⑦.大业崇之⑧,则成钦明之德⑨;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10).  相似文献   

14.
《石巢传奇四种》创作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书磊 《文献》2003,(3):151-163
《石巢传奇四种》作者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百子山樵、皖髯.安庆府怀宁(今安庆市)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官户科给事中.天启四年(1624)以谋迁吏科阴结魏忠贤,又惧东林党攻己,未满一月即请归.崇祯元年(1628)起光禄卿.崇祯二年(1629)阮大铖名在逆案,削职为民,后流寓金陵.弘光时,起兵部侍郎,进尚书.清兵渡江,走江东,不久降清,从攻仙霞岭暴死.  相似文献   

15.
段怀清 《清史研究》2006,(3):107-111
一《北华捷报》(The North China Herald)是由英国人奚安门(Henry Shearman)等人于1850年8月创办的一份英文报纸,也是上海开埠以来出版最早的英文报纸。在1850年8月3日创刊号上的《发刊词》(Address to thePublic)中,编辑者是这样阐明这份报纸的创办旨意的:我们最真实的目的,在于真实地对待我们自己,同时也真实地对待这个口岸的最佳利益;这样说,意味着我们需要用一种富有良知的、谨慎的和无畏的观点来评价人与事,只要他们影响到这个社会的福利安宁;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努力致力于唤醒一种在家的感觉,以有益于一种扩大的商业,一种与这个古…  相似文献   

16.
幽思与胜览是两宋时代地图学中的两个重要思想脉络。在思想感情与意识形态之外,它们对当时地图学发展的影响大致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促进了政府测绘边疆地图的同时,激发了私人对边地的探险旅行和地图测绘活动;各类"天下"舆图的绘制,在文化和空间上塑造了王朝整体地域形象;推动了历史地图和州郡类区域地理图的不断发展。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则是,在强烈的思想感情驱使下,石碑作为一种特殊的材质成为宋代地图绘制的重要载体,推动了地图绘制形式的发展。与幽思相比,胜览更多地体现了宋代地图学发展中的乐观因素,推动了八景图意象的兴起和山岳地图的流行,在中国地图学中开出一朵灿烂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的地图分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由朝廷或地方官府出面组织编修地方志。现在校点的这部《陕西通志》,是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由时任陕西巡抚赵廷瑞主修、陕西三原籍著名学者马理等人编纂的一部省级地方志书,共40卷。不过,当时的陕西是一个很大的行政区划概念,  相似文献   

18.
正定隆兴寺的中心建筑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四年(1052年),殿内所有墙体除内槽背通塑五彩悬山外,俱绘壁画,内容有佛教尊像画、经变画、佛传故事、吉祥云纹等。近日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实地测量,壁画原面积应为388.64平方米,现存335.06平方米。本文对该壁画的分布、内容及保存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画面内容进行了简单考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杜甫《山寺》诗与唐代的麦积山石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积山石窟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但文献资料向来稀少.以唐为例,直接描写麦积山景况的只有杜甫《山寺》一诗,而近年来质疑之声不断,所以审视历代杜诗注释,正本清源,辨明《山寺》所咏只能是麦积山石窟原本必须.以此做基石,诗史互证,力图全面揭示《山寺》所蕴涵唐代麦积山石窟信息,从而勾画出其轮廓,为麦积山石窟史添一诗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