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制度的危机——太平天国战争对安徽田赋征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论述太平天国战争对安徽田赋征收的影响,揭示了安徽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前的内部危机。文章分四节:一、太平天国战争对安徽旧秩序的摧毁性打击;二、安徽田赋征收的两大要素——人口和土地的巨变;三、清政府战后重建安徽田赋征收制度的努力及其失败原因;四、安徽战后田赋征收弊病的表现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 ,皖南地区深受破坏 ,战后许多地方出现人口的“真空”、“半真空”状态 ,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从同治初年至清末 ,一百多万移民迁入定居 ,使得该区的人口分布态势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即探讨战后皖南地区移民的过程、地域分布及影响这一分布态势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时间最长、地区最广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这次战争虽然遭到镇压,但影响后来历史发展极大,如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太平天国发源于两广,初期势如破竹,顺流而下,沿江两岸,从甚众,直取京陵。而福建前期史料殊少,太平军曾三度入闽,是在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战争中清廷面对前线军队节节败退的局面,曾陆续从东北抽调了近两万八旗兵丁入关增援。这些部队的参战对扭转战争态势,特别是堵截太平天国北伐军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拟从档案史料出发,考察该时期东北调兵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5.
<正>《浩劫之后:太平天国战争与19世纪中国》(What Remains:Coming to Terms with Civil War in 19th Century China,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下文简称《浩劫之后》)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历史系副教授梅尔清(Tobie Myer-Fong)的新著,也是目前海内外太平天国战争史研究的最新著作。①全书以太平天国战争影响最为剧烈的江南地区为主要舞台,共7章。第一章"战争"(War),反思迄今为止海内外关于太平天国战争史的研究,指出不管是中国本土还是海外学者,多采取政治史的研究视角,或者关注其对于中国革  相似文献   

6.
从1858年石达开率军进人浙江,到1864年清军首领左宗棠进入浙江,太平天国在浙江活动长达六年,战争对浙江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社会经济方面,战争造成人口的锐减和对农业生产以及商业的严重破坏,同时战后浙江自耕农的数量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在社会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对鸦片和赌博的严令禁止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7.
太平军占领南京前,南京城原有人口约54万-90万人,到达南京的军人及其家属约13万-15万人。但至太平天国奠都前,战争、政策失误等导致人口减少约14.5万余人,因而奠都前南京城总人口大约在52.5万-90.5万之间。  相似文献   

8.
侯竹青 《安徽史学》2010,(3):23-26,125
南京原有人口近90万,但在太平天国奠都3个月统计人口时仅剩下15万。时人把人口剧减归咎于太平军的屠杀。然而,自太平军攻打南京至第一次人口统计(即1853年3月至6月)3个月间因各种因素死亡者仅8万至15.5万,与90万的记载相差甚远。实际上,人口剧减的主因是民众的逃亡,尤以太平军攻打南京前民众的逃亡为著。南京的例子表明,在研究战争时期的人口损失时需仔细考辨和分析逃亡人口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廖胜 《史学月刊》2005,2(10):108-117
以往对太平天国兴亡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阶级根源、经济根源、思想根源、民族根源乃至灾荒、人口和气候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和总结,主要遵循自上而下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很少将考察的重心放在社会最基层的广大民众身上。但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如果自下而上换位思考,民众的需求,尤其是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关系到太平天国兴亡最重要的原因。按照心理学需求动因理论,民众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相爱需求无疑直接构成太平天国兴亡的最原始、最强有力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0.
廖胜 《史学集刊》2005,(4):41-47
尽管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仍然是封建妇女政策,妇女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但由于文化、习俗及战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妇女在生产劳动、恋爱婚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女性美以及宗教活动等方面呈现出难能可贵的自由精神。太平天国妇女的自由风尚,主要源于广西客家和壮族妇女的习俗以及宗教等因素,并不是由于太平天国采取了解放妇女的主观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代乡村人口阶级结构稳定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乡村人口阶级结构稳定性初探姜涛近代乡村人口阶级结构稳定性的研究,属于近代人口研究的范畴。然而该项研究却导源于对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首先是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因的探索,简而言之,是源于对近代社会危机起因的探索。一种很有影响的见解把革命归因于人口的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2.
骆昱涵 《中华遗产》2013,(11):142-159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落魄书生周馥凭一手好字,“闯”进了李鸿章幕府,从而把周氏家族带出了安徽东至的山沟沟,逐步走向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沿海一线。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的航运业郭孝义太平天国的航运业是与水营分不开的;太平天国的水营是太平军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战打仗自然是其首要任务。但由于太平天国实行军政合一制度和其他较为特殊的制度,如圣库制度等等,又由于战争环境和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水营还担负着其他任务,如运...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时期,一场遍及江南、造成大量人口损失的社会恐慌风潮迅猛蔓延。民众迁徙避乱和自杀殉难是战时社会恐怖的两个重要表征,而战争、灾荒瘟疫和生产破坏等所致物价飞涨是社会恐慌的共同诱因。究其根源,还在于民众对太平军恐怖形象的巨大恐慌。民众对太平军的恐惧,既有先天立场和观念的排拒,也有在政治宣传、时人传述、匪盗栽赃、谶语谣言和太平天国社会战略弊端等多项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后天观念和利益对立,同时也存在求生求安和从众的心态。需要强调的是,既然社会恐慌和太平军恐怖形象的形成并非只是太平军主观作为所致,那么在区分咸同兵燹之责时,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太平军一身,除战争、灾疫等客观环境外,还应看到交战主体的其他方面,如清军、团练、外国雇佣军和土匪等的害民之举,这一点在评判太平天国功过是非时自须正视。  相似文献   

15.
崔岷  马维熙 《史学月刊》2022,(3):113-122
梅尔清《躁动的亡魂:太平天国战争的暴力、失序与死亡》一书论述了太平天国战争战时的暴力与死亡以及战后的情感与记忆,无辜的平民是绝对的主角。凭借“底层眼光”这一视角,梅著走出了一条相对中立的太平天国战争研究路径。以余治、张光烈等为代表的地方精英的救时言行和苦难记忆,特别是平民群像展现出的江南下层人士所经历的战争创伤、尸体埋葬和死难纪念,凝聚成“底层眼光”下普通人的战争书写。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多元的史料运用,使得梅著呈现出精彩的学理识见,却也让它不可避免地渲染上美国中国学研究的理论痕迹,虽然这是梅尔清一再回避的话题。不拘泥于所谓的理论或方法,全力倚靠档案找寻、阐释历史细节,是梅著带给我们的治史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发生的大规模瘟疫始自咸丰十年。同治元年达到高潮,同治三年随战争的结束而渐趋平息。它是清代江南地区爆发的波及范围仅次于嘉道之际大疫和疫死率最高的瘟疫,致使数百万人罹难。瘟疫的种类包括霍乱、疟疾、痢疾、天花、类霍乱,并可能存在伤寒和百日咳等。战争是这次瘟疫大规模爆发流行最关键的原因,同时,瘟疫也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与咸同政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被迫调整了满汉关系和自身权力结构,地方行以汉制汉、放权督抚之策,中央则恢复相权,使宰相成为新政策的制订者与实施者。结果造成皇权流失和国家权力重心的下移。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基本结束后,那拉氏虽夺回相权,使中央政权归复旧制,但却无法收回失落于地方的军政大权,督抚专政终成定局,且影响民国一代  相似文献   

18.
军事科学院张一文研究员的新著《太平天国军事史》,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作为“太平天国文丛书”的一种,推出面世。全书35万字,分“战争”与“军事”两编,系统扼要地论述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我读了之后,觉得这部著作既注意吸取学术界已有成果;又不固成说,在研究视野上有所拓展,在史事评析方面迭创新意,是一部富有军事史特色的专著,基本上代表了八、九十年代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说本书在研究视野上有所拓展,一是指它在太平天国战争史的论述中,作者借助于现代军事学说对战争的分析框架,把历时十余年、数以千…  相似文献   

19.
方英 《安徽史学》2012,(5):107-115
太平天国时期,安徽士绅阶层面对复杂的政治生态与社会环境,在地域政治方面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出现了严重分化。本文考察了战争期间安徽士绅的诸种面相,分析了影响士绅行为抉择的因素及其对地域政局走向、地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征战争,是太平天国前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战斗最激烈的阶级搏斗。这是一场在天王洪秀全开辟根据地战略思想指导下的进攻战,其胜负关系到太平天国的盛衰成败。但是,我们对西征前期的统帅是谁?曾国藩统率的湘军为什么能取得湘北争夺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