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州,是南朝齐梁萧氏的祖居地,是齐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常州的齐梁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8年开始,常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联络国内文化学者、出版部门和相关文化机构,对这一地方历史文化发掘整理,经过10余年的合力耕耘,编纂出版了“齐梁文化研究丛书”,其中有齐梁历史、文化论述、家族文化、诗文选注、人物评传、名著译注、文化辞典、论文萃编等,共17部21册,810余万字,集中展示了齐梁历史和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本刊选摘一组对这套丛书的有关评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3月20日至22日,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等联合承办的中国常州·齐梁文化研讨会在常州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贵州大学、井冈山大学、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全国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的专家教授、中华萧氏宗亲会的学者代表100余人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就齐梁故里的考证,萧氏的迁徙,齐梁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影响以及重要代表人物与重要著作等,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武进故地考     
"武进"一词,所涉及的历史沿革及其方域变迁是极其复杂的,这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中是少有的。正因为其少有的特殊性,才引得众多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的青睐。在武进历史上,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居在此落户。围绕着齐梁故里所在地,武进、丹阳两个近邻为此发生了一些争议。在2009年3月"中国·常州齐梁文化研讨会"上,全国一百多位专家一致认为齐梁故里应在今常州市西北。但至今还有少数人对此争议不休。现实的争议,还是应由历史来说话,这就是今日我们撰写"武进故地考"的缘由。  相似文献   

4.
《江南通志》载: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置武进县,县治设万绥一带。1988年新编《武进县志》118~122页载:奔牛区,万绥镇早年称阜通镇,后改兰陵,称‘齐梁故里’。万绥乡,这里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宅所在,因名万岁镇,绥与岁谐音,后遂名万绥。《二十四史》的《南史.齐本纪》载:  相似文献   

5.
迄今长江以南地区发现了不少南朝齐梁时期的佛教造像。如以造像中的单个佛像为单位,可将齐梁时期的佛像分为两类五型,并以梁普通年间为界分早晚两期:早期佛像有较明显的秀骨清像,坐佛流行悬裳座,立佛流行素面馒头状肉髻;晚期佛像逐渐体型丰满裸露,坐佛佛衣下摆收缩,立佛流行螺发。"齐梁风格"可以解释两期佛像风格的成因。齐梁风格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社会风潮的变化以及对秣菟罗艺术因素的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6.
齐梁时期持续了将近80年。在这段时期内,除了齐朝后期八年的内乱以及梁朝侯景之乱后将近10年的战乱外.全国基本上处于相对安定的环境。因此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侯景之乱前的梁朝国内将近50年的和平发展,是江左以来罕见的。在此基础上,科技成就较之前也并不逊色。今根据苏州大学历史系张承宗、褚融等编写的《六朝史》有关章节和王仲荦教授所著的《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的有关部分,对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作一综述,难免挂一漏万,恳求方家补正。  相似文献   

7.
丹阳,地处苏锡常和宁镇扬之间,是太湖地区与宁镇地区的交接部.历史上曾先后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和青铜时代湖熟文化影响范围的边缘.数千年来,多种历史文化的交融、孕育丹阳文物遗存相当丰富,素有“江南文物之邦”美称,不愧为我国东南滨海地区的文化古城.在现今众多的文物遗存中,最负盛名的就推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东南滨海地区一颗明珠.一、齐梁陵墓丹阳是南朝齐梁(479—556)两代帝王的故里,齐太祖高皇帝肖道成是梁武帝肖衍的族伯,“其先本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惠帝分东海郡为兰陵,故复为兰陵郡人.中朝丧乱,皇高祖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  相似文献   

8.
《江南通志》载: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置武进县,县治设万绥一带。1988年新编《武进县志》118-122页载:“奔牛区,万绥镇早年称阜通镇.后改兰陵,称‘齐梁故里’”。“万绥乡,这里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宅所在,因名万岁镇,绥与岁谐音,后遂名万绥”。《二十四史》的《南史·齐本纪》载:“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姓萧氏。  相似文献   

9.
齐梁士族文人人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梁士族文人人格刍议阎采平钱大听作《金陵怀古》,有“大厦还凭一木扶,袁刘骈首竟何辜?漫将腰扇夸寒士,无奈须眉不丈夫”①的感叹。诗引彭、褚渊等人的史实,对“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②的南朝士族文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关于袁、褚等人行为的是非曲直,前贤...  相似文献   

10.
南朝齐梁之际,沿边军事重镇豫、梁二州相继降附北魏,其中所涉人物除裴叔业、夏侯道迁家族外,还有众多的文武将佐幕僚、地方官属等,他们皆为由长期寓居南朝边境州镇的晚渡士族组成的豪族群体成员。南朝边境州镇之北附,固然与南朝内政纷争有关,但也与当时南北军政局势的走向,特别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厉行全面汉化之社会变革存在深刻的联系。作为晚渡士族群体,边境豪族代表多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文化水准,其文化传统及其所居边境州镇的特殊地域环境,使得他们在学风与士风上具有独特的风尚。但他们毕竟长期仕宦于南朝,与江左诸政权及其高门士族社会联系广泛,深受江左玄化学风与士风的熏染,从而在经史学术、文学艺术及名士风操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南朝文化的气息。正因为如此,以晚渡士族为主体,自豫、梁降魏的边境豪族整体性北徙,必然造成南朝学风与士风的北传,对北魏宣武、孝明帝时期社会文化风尚的转变及此后北朝社会文化的变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我走进藏王故里波密县,拜访土生土长的文化专家索朗旺久。索朗旺久早年当过小学老师、校长、乡一级干部,2006年调到波密县宣传部文化局负责非遗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尽管许多历史像波密的雨中云雾一样缥缈,可索朗旺久凭着多年进村搜集资料和潜心研究,大致梳理出了这位"老祖宗"聂赤赞普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2.
《江苏地方志》2009,(3):48-51
南朝齐梁时代是中国骈体文发展到极致的阶段.也是骈文创作的黄金时代,作者云集,名家辈出,像王融、谢胱、江淹、沈约、昭明太子、梁简文帝、梁元帝等。该时期骈文清新巧丽,多指数典隶事,“雕藻淫艳”,“倾炫心魄”,并追求声韵美,对后代骈文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定位是“泰伯故里,工商名城”;另一个定位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乡镇企业的发源地”。这两句话,不但对无锡作了准确定位,同时也反映了无锡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4.
程奎星 《旅游》2012,(10):2
耗资巨大的河南汝南"梁祝故里"如今一片荒凉,热热闹闹的山西娄烦"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有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地方,曾经争得面红耳赤的"名人故里",建设过程却是虎头蛇尾。在地方政府无限追求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历史遗违和名人故里,甚至是根本没有归属意义的神话传说,一大批文化元素被一种完全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关公信仰发源地的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景区是现存全世界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古建筑群体系。解州关帝庙景区除了现存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外,还有很多附属设施,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碑记。本文运用掌握的大量第一手碑记资料,对关公故里的关公信仰进行解读,以期通过碑记这样一个小的切入口,来展示关公故里关公信仰的内涵和演变,让读者对关公故里关公文化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定位是"泰伯故里,工商名城";另一个定位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乡镇企业的发源地"。这两句话,不但对无锡作了准确定位,同时也反映了无锡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正目次一引言二凉州影响:成都南齐纪年造像三范式转换:成都梁代纪年造像四重心南移:齐梁之变的历史背景一引言在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长河之中,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南朝的佛教艺术作品流传于世者远较北朝罕见。目前主要的考古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马剑戈 《河洛春秋》2000,(3):1-7,37
洛阳是炎黄二帝的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使邙山上下、河洛之间成为蕴育华夏文物瑰宝的风水宝地。这里有“五都贯洛”的古城遗迹,重重叠叠的历代墓葬、数量浩瀚的碑刻墓志、美伦美奂的石窟艺术、殿宇辉煌的寺观建筑、精品荟萃的馆藏文物。文物作为洛阳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洛阳的无价之宝。在世纪之交的今天,认真总结洛阳文物工作的得失,促进洛阳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洛阳文物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遗产孔庙及祭孔乐舞王昆山东曲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自1984年开始,为形象地宣传孔子及其思想学说,展示孔子故里的艺术特色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曲阜首创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并在...  相似文献   

20.
萧懿是南齐末年的重臣,又是梁武帝萧衍的嫡长兄,他的作为对于齐梁之际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这样一位齐梁易代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南齐书》认为他应是梁史记载的人物,而《梁书》却认为他应是齐史记载的人物,由此导致他在《南齐书》与《梁书》中均没有自己的列传。萧懿的情况充分体现了纪传体史书在处理易代之际历史人物归属时的复杂性。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史家对于人物断代问题的认识受其自身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