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推进,华人经济的相关理论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有学者对沿用已久的“华人经济”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华人经济”概念的提法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在面临巨大的社会抗议后,苹果公司于2月13日在官网上宣布,请求公平劳工协会(FLA)对苹果产品组装厂商进行特殊,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片面最惠国待遇"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占中国市场的重要条款,随着条约的签订,国门被打开,西方商品大量涌入通商口岸,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理念也随之而来,对近代中国的本土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姚树洁 《名人传记》2015,(12):14-15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思想,不是否定中国制造业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而是认真对待在“新常态”下,强调制造业在中国经济的基础作用前提下,认真思考新的发展路径,认真谋划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向一个制造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索穷  卢颖  达氏 《中国西藏》2009,(6):58-63
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西藏和经济是绝缘的,藏民族仍习惯将积攒的金钱贡献给寺庙和活佛。但实际上,在保持着对宗教的虔诚的同时,现代化的经济观念和创业方式,也早已不可遏止地在西藏高原开花结果。目前,全西藏有44家藏族民营企业,吸纳了25万个劳动力就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多彩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方显廷是民国时期著名经济学家,是具有自由主义精神的书斋型学者。他的学术经历丰富,也是最多产的经济学家之一。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经济问题,为政府的经济政策提供证据和建议,研究领域广及经济形态、机械工业、乡村工业、农村经济、货币金融、经济体制等方面。他主张经济学"土货化",注重实地调查和研究,搜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得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不过,由于"土货化"正在进行之中,这些研究在理论上并没有明显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伟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2):111-118,128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自2003年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项目组,在2009~2010年,该项目组共发布了24篇与当代中国经济有关的工作手稿,分别涉及当代中国的经济、人力资本、对外贸易等问题。通过这些手稿,可以了解到国外机构对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些新特点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可以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得到比较全面的见解和看法,从多角度审视这些重要理论,在面对国内现实问题时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近代史研究》2000,(5):131-131
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本次会议 2 0 0 0年8月 14- 17日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共 90余人。会议报告了中国经济史学会在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 ,提出了学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设想 ,并分三组进行了学术讨论 :第一组 ,中国商人、商人组织与商业网络 ;第二组 ,商品流通与市场发展 ;第三组 ,中国市场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经济组织与市场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相似文献   

10.
论广西经济的“双弓”型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和广西区内外具体条件为依据,提出了以加大内联外引力度、增强广西及大西南经济外向性和促使广西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双弓”型开发战略,并论述了实现这一战略的具体运作方法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南方人物周刊》2013,(19):13-13
数位西方企业管理人士在出席于成部召开的一次财富论坛时表示,在中国与周边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展开竞争的同时,工资水平的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简称NBER,又译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成立于1920年,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是美国影响广泛的私立非盈利性学术研究组织。2003年,该机构破天荒地开设了中国经济研究项目组,至2007年  相似文献   

13.
张志国摄影 《纵横》2014,(3):F0002-F0002
2014年1月21日,中国文史出版社特别邀请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原国家经济体制改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作“亲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5周年”专题讲座,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家长奴隶制阶段的珞巴族,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进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如今,他们呈现出与中国其他地方人们一样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珞巴人说,他们50年来的变迁,相当于人类社会2000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2-43
回望西部大开发这十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西部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大企业、大品牌的拉动。西部经济崛起的关键之一,就是品牌的崛起,出现了一批有如川渝中烟“娇子”这样的成功品牌。  相似文献   

16.
“体验经济”新论与旅游服务的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2003,(4):13-14
1970年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曾预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商家将靠提供这种体验服务取胜。”他的另一本名著《未来的的冲击》又说:“服务业最终还会超过制造业的,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的。”  相似文献   

17.
《民国档案》2007,(4):64
刘文俊、杨天保著《近代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对外关系》一书,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以十一章计30万字的篇幅,对1840-1949年间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西南五省(市)的经济开发和对外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陈钧 《神州》2011,(13):60-63
不随俗物皆成土,只待良时却补天。这是唐末五代文学家冯涓《题支机石》诗中的名句。冯涓先世为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60年)登宏辞科。有文名,为京兆府参军。昭宗时擢升为眉州刺史,西川节度使王建表为节度判官。曾述生民重征之苦。后在蜀官至御史大夫(专掌监察执法的长官)。冯湄的上述诗句,比喻人不应该被习俗所融化,要把自己锻炼成有利于社会的英才。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城淮,正是这种有利于社会的英才。  相似文献   

19.
杨鹤 《神州》2012,(5):21-22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也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受数千年岁月磨砺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族观念、"人治"思想、"好古忽今"意识和"义"、"利"对立观四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世界》2006,(1):8-12
“中国制造”不仅仅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丰富 的产品,也给世界带去 了更多。可以说,改革开 放以来,由于中国加入 到全球经济之中,世界 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第 三次财富大积聚。 我们确实不希望看 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的结果是外资收获大, 我们收获小,而因此留 下的问题却要我们去独 自面对。利用外资的盲 目性与功利性使得我们 利用外资发展越快,我 们被掠夺得越深。亚洲 如此,中国为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