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建置于汉,古来即有“风物繁华之地、衣冠文物之域”的美誉。全县现有国家、省、县三级文保单位40处,还有数量众多的古代民居建筑。据《泾县古民居名录》记载,该县已登记造册的古民居建筑达1077处,总面积340986平方米。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古代祠堂建筑则是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因工作关系,笔者曾参予调查了泾县现存的所有祠堂,现就这些祠堂的建筑、装饰艺术谈一点浅见,以就教方家。祠堂,源于家庙,是封建统治各级官吏按制度设立的祭  相似文献   

2.
正阎锡山是地地道道的山西土皇帝,无论是名利还是地位都非同一般,许多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可能大家都知道,但他在媒体上吃亏大概许多人不知道。1929年,阎锡山的老父亲阎书堂让他在老家建祠堂,阎锡山便征了30多亩地。祠堂建好后,占地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就开辟成菜园子,并派出了一个卫队,专门伺候老爷子,顺便种菜。老爷子非常喜欢这里。春夏时节,经常在这里溜达。一次,太原政府卫生部门想要开展健康养生活动,号召人们爱惜身体。为了巴结阎锡山,专门征得他同意后,到老家拍了一组老爷子早晨  相似文献   

3.
<正>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石阙或山崖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简言之,则是刻在石材上的画。汉画像石是经济富有的墓主及其家属,与画工、石工集体创作的艺术作品。汉制规定,皇帝和封王侯者可以在被封的第二年开始建墓,允其花费所征租税收入的三分之一去建墓。墓主在活着的时候就开始营建祠堂和墓室,汉人对自己死后的居所极为重视,所以墓主人很有可能生前  相似文献   

4.
房文斋 《神州》2010,(9):79-82
在拙作《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密码破解》一文中,破解密码的大量依据,来自柱史丁公祠的碑刻以及《丁耀亢全集》。"柱史丁公祠"坐落在山东省五莲县九仙山之阳丁家楼子村,建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祠主人是明代嘉靖进士丁惟宁(1542——1611)。两年后,他的儿子进士丁耀斗,又在祠堂迤前十米处,建起了一座高约三丈的牌坊——仰止坊。丁耀斗出于孝心,为父亲建祠堂,乃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在建祠两年后,  相似文献   

5.
宗祠,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这里一般指用于同一家族祭祀祖先的家庙祠堂(以纪念某位历史名人而专建的祠堂不在本文所议之列)。在处理宗族事务时、兼具社区性公共建筑意义。由于宗祠的祭祀性与议事性,在乡土建筑中  相似文献   

6.
《贵阳文史》2010,(4):42-43
"千古大师"王阳明的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古今中外。从明代嘉靖年间至清代,全国先后建书院75所传播阳明学说,建祠420所奉祀祭奠王阳明。其中贵州建的书院24所,祠堂2个。阳明学说明代传入日本,后又传至朝鲜和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传入欧美各国。许多国家都在研究阳明学对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宋初开始,民间就纷纷建祠、置田和修谱,希望通过祠堂、族谱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族人,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借以敬宗收族,重建家族制度。①在富东,罗李两姓三族几乎都在明末清初时期完成了一整套家族制度和规范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祠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祖先崇拜,诞生于周代宗庙,经历汉代墓祠、唐代家庙,到宋代发展成为家祠,即设置在住处房屋内或房屋旁的家庭祠堂。本文论述了宋代宗族群体的形成,朝廷对宗庙制度的讨论,士庶祭祖出现新形式家祠的特点,朱熹《家礼》对民间祠堂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与单独建立在住处以外、主要设置在首都的唐代家庙不同,和明清时代单独建立在住处以外的宗族祠堂也有区别,宋代家祠处于唐代家庙至明清宗族祠堂的过渡状态。宋代家祠处于中国祠堂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大陆学看来,家族是自宋明以来在中国民间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制度体系,认为宋以后的近代家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敬宗收族,人们实际用来敬宗收族的办法,一是建祠堂,二是置族田。祠堂用以敬宗,族田用以收族。祠堂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宗族,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达到收族的目的。而且认为所有  相似文献   

10.
雷虎 《风景名胜》2016,(5):46-51
祠堂与博物馆 特地雇了腾冲当地司机做向导,但司机把车开进一个名叫界头的小镇后就迷失了方向.右边的路标上出现腾冲手工纸博物馆的标示牌,这是一条指向高黎贡山的乡间小路,偶尔只有冒着黑烟的拖拉机轰鸣而过. 司机对这样的小村庄能出现高大上的手工纸博物馆表示质疑,下车请教拖拉车司机.司机表示问对人了,他们村就在这小路的尽头,而手工纸博物馆就在村口.  相似文献   

11.
金宝山 《纵横》2010,(8):45-46
海上闻人、青帮大亨杜月笙的招牌有两个:一为杜公馆,算作他的住宅和指挥部;一为杜家祠堂,那是他光耀门庭、显示财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许南阁祠     
高莹 《中原文物》2012,(4):108-109
许南阁祠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城区东北部,许慎路北,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郾城知县周云为祭祀汉代著名经学大师、举世闻名的文字学家许慎而建的祠堂。  相似文献   

13.
<正>在贵阳城东面方圆一公里左右范围内有扶风山、东山和仙人洞,聚集了儒、释、道三种文化,融汇古今,和谐共济。扶风山原称芙峰山,因清乾隆年间在山上建扶风寺,因寺名而称扶风山,又因山形俗称螺蛳山。寺中原有关圣殿、观音殿、清淑阁、昙云精舍等,并不供佛,因数番重建后增建字冢与惜字院。清嘉庆年间建王阳明先生祠,后又增建尹道真先生祠。此地变成纪念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和汉代开创贵州先进文化的大儒尹道真的祠堂。  相似文献   

14.
二百来年,湘乡的大地主杨家世世代代吸飽了农民的血液。湘乡县利用楊家罪恶渊藪的祠堂式大厦——杨家庄园和它旁边的貧农住宅,建立了潭市地主庄园和貧农住宅博物馆。杨家剝削农民使用了克剝佃戶、放高利貸、投机倒把謀取暴利、武力霸占等种种恶毒的手段;同时,勾結反动政府和官僚,如地主楊鼎新就曾拜曾国藩为义父,仗势欺压人民。象无数其他封建地主一样,楊家的罪恶行径,表現了我国农村封建統治的反动。在博物馆地主臥室里,陈設着华貴的紫檀木家具,一张紅漆装金的床是用五百个工雕成的。这里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仙桃市通海口镇柳李村的小学是1950年开办的,辐射周边四、五个村。最初办在杨家祠堂,1953年搬到我家草屋后的涂家祠堂。我在涂家祠堂念到小学三年级,1970年,学校搬到大队部金家剅附近,我在那儿读到小学毕业。1975年,小学办起了附设初中班,又叫戴帽子初中,学校更名为柳李学校。村支书武大圣看过电影新闻纪录片,韶山村的学校就叫韶山学校,他说:办到大学,我们村的学校也不用再更名。  相似文献   

16.
<正>无锡市的惠山古镇是一个历史独特、底蕴厚重的地方,虽然和其他江南水乡古镇一起正在联合申遗,但名为古镇的她,却与周庄、同里、甪直、南浔、乌镇、西塘、锦溪、千灯……大不相同。在惠山脚下这片不足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史上曾出现过150多座祠堂,保存至今的祠堂仍有近百座,连遗址在内多达118座。在华夏各地,祠堂并不鲜见,但像惠山古镇祠堂数量之多、密度之大、涉姓之多、类型之全、保存之完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这片祠堂建筑群,无论规模、数量、种类都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7.
惕冰 《文物》1954,(11)
住宅与公共建築的構件以各个個體的形式而不是以整體的形式表現於陳列中的住宅与公共建築的構件,一般是由建築物立面的建築細部及房间内部的構件所組成的。住宅立面的建築斷片(例如,雕刻着台口線的窗、門等)和房間内部斷片宜按照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位置予以陳列(例如,窗頭線放在与尋常窗子高度相同的位置上,屋頂部分放在障壁的上部或障壁之上,花燈應掛在大廳的中央或掛  相似文献   

18.
明代徽州祠堂大规模地兴起,宗族精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代徽州祠堂制度的形成是祠堂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过程,它突破了古典宗法制以及朱子《家礼》的束缚,包容和反映明代中期前后的社会分化和亲属关系的演变,从而吸引宗族精英主导祠堂建设,推动了明代徽州祠堂及宗族组织的兴起。  相似文献   

19.
新祠堂,我的小学校文/齐子义栏目主持人:戈佑君新祠堂是对旧祠堂说的,它坐落在齐营的东南方,离我家最近,我在这里读完初小。听老人说,自从有了新祠堂,老祠堂便一日一日萧条,没人理会了;我只记得它一直是联保处,平时门紧闭着,如惩罚人,就是叫来“不规矩”的人...  相似文献   

20.
淮北市文物局 《东南文化》2021,(4):53-58,后插4
2020年5月,淮北市文物部门组织清理了淮北市相山动物园原"鸵鸟园"区域,发现一处被严重破坏的汉代祠堂基址,并在祠堂盖顶石上发现了"永元八年"(96年)纪年题刻.经研究,可知相山祠堂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体量最大、有纪年题刻、建造相对考究的一座抱鼓石式祠堂,极具文物价值,为进一步研究这种建造风格独特的汉代祠堂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