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代时后周皇陵在河南省新郑县城北约十八公里郭店附近。现存陵墓四座,即嵩陵、庆陵、顺陵和懿陵,一九六三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陵,后周太祖郭威墓,在郭店南约一公里的周庄村,冢高约19米,周长约103米。庆陵后周世宗柴荣墓,在郭店北约半公里的陵上村西,冢高约20米,周长约105米。顺陵,后周  相似文献   

2.
1985年8月,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普查队对吐蕃松赞干布陵和赤松德赞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所获简报如下。松赞干布陵(封二:1),又名“红陵”,位于穷结县城西南的穷结河岸边,即藏王墓地的西北角。《贤者喜宴》云:松赞干布陵“在雅隆穷布境内”。《档木措》又载:松赞干布陵“在穷普下游”。以上两地名都指现在的穷结。松赞干布陵上有一“红庙”,属宁玛派著名的热巴坚·尼玛沃色(1124—1192年)时期所建。松赞干布陵除封土外,陵园范围内小部分已被水冲成河流,大部分成为耕地,现在地面上不能辨其周长。该墓位于孙芒松芒赞陵的北边,一线排列,  相似文献   

3.
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皇陵分布在巩县城(即孝义镇)西南伊洛河南岸的丘陵上。陵区南北长约12、东西宽约7.5公里。北宋诸陵中除徽、钦二宗被金人所虏,囚死漠北外,其余七帝和赵匡胤之父赵弘殷(追尊为宣祖)皆埋葬于此。另外,还袝葬有皇后陵和许多宗室子孙的墓葬。因此,在少室山阴大面积的丘陵上,形成一个庞大的北宋皇室陵墓群。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就是其中的一座。它位于巩县西村乡(雨泘雨沱)村东北地,是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的袝葬后陵之一(图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为伏羲、炎帝、黄帝、尧帝、舜帝。现三皇之陵已荡然无存,而五帝古陵却保存完好。 伏羲陵,又叫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5公里处。现存帝陵占地面积500余亩,伏羲陵高20米,周长150米,帝陵前巨碑上镌有“太昊伏羲之墓”6个大字。 炎帝陵,又称天子坑,位于湖南 县城西南15公里。明万历48年(1620年),吴道南所撰碑记云,宋太祖登极,遍访古陵不得,忽梦一神指点,才于茶乡(今 县)觅见帝陵。陵前原有规模宏大的祠坊建筑.现仅存“天使行馆遗址”、炎帝采洗草药的“洗药池”、“…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藏王诸陵系指吐蕃王朝时期藏王墓葬群,曾在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位于穷结县城河南边,范围包括木惹山麓和东嘎沟口,墓地东西长约2076米,南北宽约1470米,面积约305万平方米(图一)。藏王墓群,在这次普查中,访问材料得知有十九座,但能看到墓冢的有十七座,所少二座或因故已毁,或遭雨水冲刷,或被泥沙淹没。其中十六座(不包括香达的仲年岱如陵)墓葬分布情况可划二区:一区范围较  相似文献   

6.
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是建州女真崛起的故乡,是满族共同体形成的摇篮,是大清王朝的发祥地。境内遗存着较多的古建筑、古遗址。这些文物古迹,既是满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生动地再现了满族的历史风采、文明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 永陵 永陵座落在新宾满族自治县县城西21公里启运山脚不的苏子河畔。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努尔哈赤选地动工为其祖辈修建为陵寝。后金天聪八年(1634)称兴京陵。清设管理该陵的陵寝官员和兵丁。  相似文献   

7.
从株洲乘汽车东南行,约5小时,入酃县境,只见峰峦叠翠,郁郁葱葱。过县城折向西南10余公里,“神州第一陵”的巨幅牌匾矗立路边。迎面是陈云题写的“炎黄子孙不忘始祖”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一进陵区,人们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左边满山是整齐的果园,右边婉蜒的洣水清澈见底  相似文献   

8.
山西夏县王村东汉壁画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9年7~9月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会同运城地区文化局、夏县文化局博物馆对王村的一座被盗掘壁画墓进行了清理发掘。王村在县城以北约15公里处,村西“鸣条岗”上为一处古代墓地(图一),方志中记载,这里传为“夏后氏陵”。岗上分布大小不等的冢丘25个,另有11个被平整土地时铲平。1989年春,这里多墓被盗,我们在协同公安局调查时,发现该壁画墓,编号为XWM5。一墓葬形制  相似文献   

9.
四月三日,载着中顾委常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肖克一行的面包车缓缓驶入黄陵县城,他们应陕西省政府邀请,前来参加黄帝陵祭陵典礼和整修黄帝陵工程奠基仪式。 黄帝陵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因此有“天下第一陵”之称。它坐落于黄陵县城北面一公里的桥山之巅,桥山总面积八千五百亩,山下有温水环绕,山上有古柏八万余株,树龄一般在千年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古柏群。 整修黄陵工程是中央领导李瑞环同志提议并一直关心的,他曾说:“我们有必要、有义务把黄陵修复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今…  相似文献   

10.
在巩县宋陵周围,因建陵、护陵和祭陵等过程,留下了众多相关的地名。本文仅就有籍可查和初经考证的一些地名,分类浅论如下。一、因永安陵而产生的地名乾德三年(公元965年),赵匡胤将其父赵弘殷从开封东南隅迁葬于巩县,名曰永安陵。从此,陵区之地叫做老龙窝,俗称龙洼,  相似文献   

11.
《羊城今古》上期发表拙作《三朝古都给广州留下了什么》,其中提及南汉高祖刘岩康陵在北亭(今番禺新造镇北亭青岗山),中宗刘晟陵在萝岗黄陂石马村发现.唯刘岩兄刘隐追尊列宗.其陵日德陵,陵址却无确载.一说在北亭,一说归葬于封开刘王岗。北亭宋地立有石人、马、羊各一对,文武各一,有指此为德陵的。所谓北亭青岗山康陵之说,既有已出  相似文献   

12.
2000年7月,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抢救清理了辽庆陵中永兴陵区的一座多次遭盗掘现已无法保护的辽代晚期皇族墓葬. 辽庆陵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北100公里处的索博日嘎苏木境内,在苏木政府所在地北14公里的瓦仁乌仁山南麓,当地人把这块地叫王坟沟.因为这里是辽代中晚期的三个皇帝陵所在地,即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永庆陵、兴宗耶律宗真的永兴陵和道宗耶律弘基的永福陵.这三座陵也叫中陵、东陵、西陵.这次清理的陪葬墓是在东陵区主陵的西南300米处.  相似文献   

13.
陵户是日本律令制国家中,为天皇及其皇族守卫陵墓的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陵户这一名称来自唐朝中国,在公元681年制定《净御原今》时,日本已经开始使用“陵户”这一名称。根据《养老律今》的规定,陵户在律令制下属于“贱民”阶层,是当时的“五色贱”身份之一,但在《大宝律令》中,陵户仍然属于“良民”阶层。在“五色贱”中,同其他贱民相比,陵户有着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地位。对陵户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日本律今制国家等级制度与贱民阶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马永嬴 《文博》2000,(3):24-26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在西汉以前除极个别有专用的陵称以外,其余均以其陵主的谥(名)号来称呼,如“秦始皇陵”等。西汉一朝无论其皇帝陵还是另葬的皇后、太后、太上皇等陵皆有较为正式的名称,其陵称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5.
朱棒 《文博》2024,(1):53-56+89
《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中著录了一枚北魏“终宁陵令印”。结合终宁陵设置的时间,可知这枚官印制作于公元499年至519年之间,是目前所见的北魏陵园官印孤品。自汉元帝永光四年(前40)诏令勿置陵邑后,陵邑制度遂见废弛。魏晋以降,帝后陵也仅置园邑而不再置陵邑,园邑归陵园令长统属,其邑户多者不过三五百户,规模远小于秦汉时期比于县的陵邑。  相似文献   

16.
陵邑在西汉帝陵的不同阶段功能不同,前期主要保障帝陵营建,皇帝、皇后入葬后,侍奉与服务陵园是陵邑的主要功能。陵邑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陵园。以往的研究对陵邑移民的政治性有所夸大,虽然部分陵邑发挥了较为明显的政治性移民功能,但多数陵邑移民的政治性并不明显。管理功能既是陵邑的基本职能,也是发挥其它功能的保证。元帝永光四年后,陵邑便不再承担与陵园有关的其它功能了。  相似文献   

17.
后周皇陵包括太祖嵩陵、世宗庆陵、恭帝顺陵和一座皇后陵,其选址沿用了战国以来临近都城的原则,以便于祭祀;继承了汉唐以来因高为基的传统,用以体现天子的威严,并起到防水的功效;受到星宿分野理论和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以期能够起到驱禳避灾的作用;并采用了当时郑洛一带较为盛行的“居龙岗、望平川”的风水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刘备墓,史称“惠陵”(图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武侯祠里一重要古迹,位于祠内诸葛亮殿西侧。现存墓茔封土高20米,周长180米,陵墓占地约三亩。墓上绿草离离,陵边柏树森森,有砖墙绕陵一圈。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一通(图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另有康熙七年(1668年)石刻“汉昭烈之陵”横额一  相似文献   

19.
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在海陀山麓落成王国荣巍峨钟秀的海陀山又叫大翩山、小翮山,地处河北省赤城县西南,距县城37公里,主峰海拔2241米。《水经注》形容此山"高峦截云,层陵断雾,双阜共秀,竞举群峰之上"。相传,上谷郡人王次仲擅写书法,变苍颉的篆字为隶书...  相似文献   

20.
唐懿德太子墓不仅是迄今发现的唐墓中地宫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两重陵园垣墙的形制,为其他贵族唐墓所未见,而与唐帝陵的陵墙加蠕垣的格局近似,但懿德太子陵园在形制规模上表现出的其他特征则与唐帝陵乃至赠皇帝陵号的恭陵、惠陵等均有较大区别,“号墓为陵”之陵并非帝陵之制,仍为太子级别的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