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音配像”,要从李瑞环同志说起。如果没有他,这项工程是不可能启动起来的,我和君秋同志也不会加入到“音配像”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纵横》2013,(11):46-50
我是一名京剧演员,也是国家级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对京剧艺术始终有一种使命感,特别对苟派艺术,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谢虹雯  杨玉珍 《纵横》2013,(9):29-33
君秋同志勇挑重担。负起“音配像”总顾问职责 自1986年有了“音配像”的想法,李瑞环同志一直记挂着这件事。到1992年张君秋同志从美网获“终身艺术成就奖”和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回京后,李瑞环同志正式告知他“音配像”工作的计划,并嘱托他担任总顾问。  相似文献   

4.
“文革”期间京剧遭受严重破坏 “文革”十年,京剧遭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们这些京剧演员则无一例外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样板戏的导演经验派上了用场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音配像”曾在天津由天津京剧团试录过几部,算是试验。后来李瑞环同志委托张君秋先生和谢国祥同志具体抓这项工作。我是从1994年开始参加“音配像”的,这时也是京剧音配像工程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程砚秋先生亲自上门收我做干女儿 要想知道我当初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参与到“音配像”工作当中的,首先得谈谈我与程派是怎么结缘的。  相似文献   

7.
“音配像”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它为京剧事业的振兴发展,为京剧剧目的挖掘、拯救,包括为京剧人才的培养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都是难以估量的。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越是历史地看“音配像”,越能发现这项工程的伟大。这是一个绝妙的构思,一次空前的文化创举。尤其对我们京剧工作者来说,一提起“音配像”,每个人都会身有所感,都会非常地激动。  相似文献   

8.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然而,由于“左”的错误影响特别是“文革”的浩劫,京剧艺术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为了让京剧艺术重放异彩,“音配像”工程应需而生。20年前,可能有人没有听说过“音配像”,现在则是很少有人没有看过“音配像”。这一工程在重现京剧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已将自己写入历史,成为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享受“音配像”的累累硕果时,谁都会情不自禁对工程的总策划师李瑞环主席和参与到音配像工程的老艺术家们由衷赞叹:“功莫大焉!”为此,本刊专门策划了“我所亲历的音配像工程”,由参加音配像工程的艺术家们口述,纵横杂志社采访、整理,共同记录下这段珍贵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于洋整理 《纵横》2014,(1):38-41
于是在1957年,我和老唐跟着程先生去了苏联。过了这么多年,又能重新跟在程先生身边,我格外珍陪这次机会,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