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跋陈乐君与盂———兼论齐桓公伐楚王恩田山东省海阳县盘石店镇嘴子前村春秋墓地M4出土一批青铜器,计有甬钟一组7件、钮钟2件、有盖鼎1件、无盖鼎一组6件、敦(原报告称盆)2件、方壶2件、、皿禾、匚也、盂各1件。其中、盂有铭文。陈乐君豆欠铭在腹...  相似文献   

2.
《何尊》的出土,是我国文物史上的一大收获。北宋以来的八百余年,截至解放前夕,传世的西周铜器(包括铭存器佚的)铭有王号者,不过《天亡毁》·《周公方鼎》等十一器,而且多数没有纪时;铭有年、月、周、日可供推算其年代的,仅只《小盂鼎》和《趞曹鼎》二器。解放后新近出土而铭有王号的,已经公布了更远远地高过一般的彝铭。学术界对它特别关注和热烈讨论,并非偶然的。  相似文献   

3.
衔石 《收藏家》2004,(12):64-64
大孟鼎于道光初年眉县礼村沟岸出土,同治十三年九月至潘祖荫处,1951年由潘达于捐赠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历史文物的研究鉴定被认为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的知识。旧金石学,特别是古文字的考释,似乎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竟有人称之为"绝学"。清代的官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宣称:"盖著述之中考证为难,考证之中图谱为难,图谱之中,惟钟鼎欵识义通乎六书,制兼乎三礼,尤难之难。"研究这种"难中之难"的学科的人真是屈指可数。金石学在当时为什么会披上这样一层神秘的外衣呢? 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统治阶级对文物的垄断。当时,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珍贵文物,一旦发现,就会被有权势财力的统治阶级攫为私有。例如清代道光初年,陕西郡县(一说岐山)礼村出土了三件铜鼎,先后被两任县令"豪夺"了两件,就是著名的大盂鼎和小盂鼎。另一件方鼎"遂深藏不复示  相似文献   

5.
论新发现的魏信安君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九年六月,在陕西武功县浮沱村一座秦人墓葬里,出土了一件有铭战国铜鼎,有较大的历史意义。按武功地区历来多有青铜器发现,浮沱村过去曾出有商代器物,此次又掘获铜鼎等器,可知当地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地点。《考古与文物》昕载罗吴同志论文,已对这件鼎作了详细讨论,现试提几点补充。正如罗文所指出,浮沱村这件鼎的形制和铭文体例,均与战国晚期的卫国平安君鼎相似。其铭文字体为所谓六国古文,所  相似文献   

6.
两广出土的先秦青铜容器,从现有材料看,其器类大致有鼎、卣、尊、缶、(?)、鉴、(?)等,以下就这些器类中值得讨论的问题逐一分析.鼎.这类器中的越式鼎.学者们均作了深入研究.不再讨论.而对于两广出土的楚式鼎则需再作分析.有学者认为罗定南门垌和恭城秧家各出土一件楚式鼎,对恭城秧家的一件鼎.有说楚器,也有人认为是“仿中原和楚式”的“越式青铜器”.但观此器形与纹饰,属楚式青铜器,是毫无疑问的.罗定南门垌的一件鼎是否为楚式鼎?笔  相似文献   

7.
宝塔河遗址出土的东周时期遗迹有灰坑、陶窑和墓葬,遗物仅见陶器与石器,器类包括鼎、釜、罐、鬲、盂、豆等。这些遗存分三期,时代跨度从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内涵分为两组,一组以鼎、釜、罐为核心,代表着峡江地区一支传统的鼎釜文化;一组以鬲、盂、豆为核心,为楚文化。春秋早期以传统鼎釜文化为主,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逐渐介入,春秋晚期以后,楚文化在这一地区已成为主导文化。这一过程为我们研究峡江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楚文化的扩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8.
在湖北黄陂鲁台山西周墓M30出土的铜器内.有一组“公大史乍姬?宝(阝尊)彝”的铭文。对于这一铭文的考释,目前是有着如下三种看法: 陈贤一同志云:鲁台山西周墓“M30出土有四件鼎,器铭为‘公大□□姬?乍器’、‘公大史乍姬?宝(阝尊)彝’、‘公大史□姬宝□□’,这四件方鼎,是公大史为其夫人作器”。  相似文献   

9.
西周王盂考──兼论■京地望罗西章(周原博物馆研究员)1994年12月17日,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刘家组又出土了一件重要的西周王器──王盂。它是继1978年5月5日齐村发现厉王■■,1981年2月庄白发现五祀钟等王器以来又一重要发现。目前我国发现的4件西...  相似文献   

10.
宋公园作汽叔子鼎,汽即谶字,读为滥。汽是由邾分化出来的小国,此鼎是宋共公为二女儿出嫁所铸。鼎的出土地枣庄徐楼村一带是古书中所说的古滥国的地界。  相似文献   

11.
正目次一宾主身份二盂铭所记朝聘礼三穆王制礼霸伯盂出土于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M1017~([1]),属西周中期穆王前后~([2])。霸伯盂铭文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的关于西周朝聘礼的第一手史料,内容极为重要,学术价值突出。霸伯盂铭文十行,凡一百一十六字:  相似文献   

12.
公朱鼎及相关诸器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公朱铜鼎所见有三器。一是公朱左官鼎,1960年陕西临潼出土,铭文为:“公朱左官(盖面横刻)“十一年十一月乙已朔左官冶大夫杕命冶喜铸贞(鼎)容一斛“(腹外横刻)(图一)二是公朱右官鼎甲,出土地点不明,后流八美国,铭文为:“公朱右官”(盖面横刻),(图二)  相似文献   

13.
周亮  刘超 《四川文物》2023,(4):69-74
“籍田鼎”与海昏侯墓所出酎金均用于宗庙祭祀,为西汉皇家举行籍田礼之礼器。根据“籍田鼎”的器型特征、铭文格式及相关文献记载,可知其虽为昌邑国所制造,却并非用于该国,而是昌邑国用以上供却不被接受的宗庙礼器,也是墓主复杂多舛的人生经历之见证。“籍田鼎”的制造年代下限并非刘贺受封海昏侯之前,而是在除国并郡之前。通过对同出的“昌邑铜器”纪年与文献记载籍田礼举行时间进行比对后,可以将其制造时间进一步推测为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  相似文献   

14.
山东枣庄徐楼村2座东周墓葬(M1、M2)共出土青铜铭器8件,其中M1出土6件,M2出土2件。根据铜器铭文内容考证,M1出土的3件青铜鼎和2件青铜铺是宋共公固嫁其女儿叔子于滥国国公宜脂所作的媵器。M1、M2为夫妇异穴合葬墓,M1墓主人为宋共公固的女儿叔子,M2墓主人为滥国国公宜脂,这2座东周墓葬的考古发掘为研究春秋时期滥国的地望、滥国的发展历史以及宋、滥两国政治关系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6,(11)
正说起中国青铜器文化,用"器以藏礼"四字概括最恰当。礼器是我国古代祭祀、宴飨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具。我国青铜礼器铸造始于夏代。1973年,沉睡了4000多年的青铜爵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三期堆积层重见天日,这是我国第一件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青铜礼器,它的破土而出为我们打开了古代青铜礼器铸造研究的大门(图1),让我们看到了夏代青铜礼器的身影,以后陆续出土了酒器爵、角、斝(图2)、盉和食器鼎。青铜礼器在夏  相似文献   

16.
上蔡郭庄一号楚墓出土的青铜圆盖大鼎,按照其自名来看,当为鼎,也就是饗食宾客、烹饪用鼎的意思。这件鼎涉及到器主人名,通过对名字的隶定,结合其为楚平王后裔身份以及器物时代特征等,认定器主人是楚平王之孙公孙朝。同时本文试着解析了同墓出土的競孙鬲上"競孙旟"应该是楚平王之孙公孙宁,即公孙朝之兄。通过对上述器主人名的分析,初步推断上蔡郭庄一号楚墓的墓主人是楚平王庶长子公子申,也就是公孙宁和公孙朝的父亲子西。  相似文献   

17.
冯峰 《纵横》2013,(12):63-64
虢季子白盘也称虢盘,它器形硕大,形制和铭文独特,是享誉世界的青铜重器,与毛公鼎和盂鼎齐名,清代金石学家鲍康赞其“一时罕有其匹”。  相似文献   

18.
2014年4—5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联合对德清县开发区砂村的大圣堂窑址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共清理出唐代窑炉一处两座,出土大量瓷器标本。窑炉为长条形龙窑,窑床短小;产品以青釉为主、黑釉为辅;主要器型为碗、盘、盂、罐,有东晋南朝遗风。大圣堂窑的发掘再次丰富了汉唐时期德清窑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7,(5)
<正>本文所讨论的"匜",圆口带短流,虽在元代大量出现,但至明代几乎销声匿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研究者以史料为基础,通过实物与文献对比,认为此类器物有"有嘴折盂"[1]、"马盂"[2]、"盂镟"[3]等名称。本文以出土器物自铭为基础,以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出土刻铭鎏金錾花铜匜器底篆书"承议郎乍匜"[4]为参考依据,称这类圆口带流器为"匜"。  相似文献   

20.
陶瓷     
陶慈 《文物》1979,(12)
陶甑炊器。圆形,底有方孔或圆孔,有的在器壁近底处也有孔,置于鼎、釜等上面蒸食物用。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已有出土,以后长期是有用的炊器(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