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德中  张歌  马德全 《满族研究》2022,(2):12-15+20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来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向同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建设过程中协调各民族彼此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所有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性表达。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实践观、历史观出发,多维度审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勾勒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独特面貌和重要形象。从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方式入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其注重在讲故事、讲道理、讲政治的统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且通过掌握各民族群众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1951年,党中央派遣中央民族访问团到金秀大瑶山,指导瑶山各民族共同订立《大瑶山团结公约》,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访问团随行的摄影师将这一盛况通过镜头记录了下来。70多年过去了,那些照片如今都已泛黄、模糊,为了还原那些珍贵片段,讲好“金秀故事”,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引导界别群众更好地理解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促进瑶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3年5月,金秀政协组织专访组开展“寻找照片里的人”(《大瑶山团结公约》见证人)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3.
1951年5月至1965年9月,张经武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在“世界屋脊”整整战斗了15个春秋。他忠实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西藏工作的指示,正确贯彻党的统战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为全面实施《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巩固祖国统一,增强藏汉民族团结和西藏民族内部团结,彻底解放西藏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桑杰 《攀登》2013,(6):48-55
民族区域自治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工作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是团结各民族人民,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新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及其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当前民族问题,处理民族矛盾,营造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是在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确判断当代中国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和中国民族关系大势,继承新中国建设中不断丰富的民族团结思想成果,在"四个全面"布局指引下,站在全局高度推进民族工作,使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创新,有力推动着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团结凝聚,使中国社会民族关系保持了总体和谐稳定的基本格局和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族》2008,(3):I0001-I0001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由25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自治县。事实证明,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进步,就没有大通的繁荣发展,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大通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相似文献   

7.
1951年8月,在中共领导下,金秀大瑶山各族代表自主协商,以传统瑶族石牌的形式订立了《大瑶山团结公约》。该公约的订立标志着大瑶山各族人民走向新的历史阶段,它废除了“山主”特权,改善了瑶族内部以及与其它民族间的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在新时代,利用《大瑶山团结公约》讲好广西民族团结的故事,为培育和擦亮广西民族团结这块“金字招牌”提供了成功范例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冶成云 《攀登》2006,25(3):42-44
对民族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是一个国家民族团结、各民族间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制定健全合理的民族政策,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增强民族间的团结。  相似文献   

9.
在德令哈市中心,有一座“民族团结进步塔”。塔身流金溢彩,钟灵秀丽。它既是一处旅游观光景点,更是德令哈市多民族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进步,共建美好家园的象征。德令哈市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蒙古族、藏族为主体民族。各民族以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德令哈市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两个离不开”是我们党和政府对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民族地区志书正确体现民族平等和“两个离不开”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一、关于民族平等新编民族地区志书要正确体现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地区志书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同时,要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民族地区志书中任何背离民族平等原则的表述都是不可取的。在某些志书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平等的认识并不是一清二楚的,往往出终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记述,巨映了在民族平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例如,…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睦、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民族方面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核心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和新举措。一、"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对统一多民族国情的认知与民族团结思想的初步提出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主办的机关报《先驱》在1922年1月创刊号上译述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的内容,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思想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记  相似文献   

12.
杨大桅 《神州》2011,(11):218-218
实现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民族团结,即实现各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其实质是实现经济上的平等。民族经济融合是消除民族间经济结构性差异,实现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的民族经济政策应该把促进民族经济融合作为制定政策的着眼点,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各民族经济融合,最终实观共向繁荣与富裕。  相似文献   

13.
罗伟才 《文史春秋》2023,(11):12-14
<正>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特殊的石牌——《大瑶山团结公约》石牌。该石牌历经岁月洗礼,已是斑驳开裂,但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这是1951年8月,在中央民族访问团的指导下,大瑶山5个瑶族支系的代表一致协商后,按传统的“石牌制”形式,饮血酒立誓,将共同制定的《大瑶山团结公约》刻碑树立,70多年来,瑶山人民信守不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为广西乃至全国民族团结提供了成功范例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晚年一篇辉煌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也包含了他的政治和谐发展观。毛泽东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政治和谐发展观: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团结和睦;协调党派间的关系,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正确认识革命和反革命问题,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高度重视党内是非问题,保证党自身的团结;深化中国和外国关系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两次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我国是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搞好民族团结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边防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党和国家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6.
关桂霞 《攀登》2006,25(2):47-50
民族团结进步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政治问题的焦点、热点和敏感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研究和关注我国各民族的团结进步问题,特别是要研究和关注那些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的民族的发展进步问题。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下,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政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实现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这得益于中央始终把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作为维护祖国统一,增进各民族团结合作的基本方针,而且始终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作为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汇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力量意义重大。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应进一步明确基本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途径,实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全民化、大众化、社会化、信息化,全面提升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对中国来说,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这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和重要决策。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又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维护全省团结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始终是全省工作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连续多年保持了全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青海民族、宗教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