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怀念格瓦拉     
《华夏地理》2003,(4):86-87
卡斯特罗的亲密战友格瓦拉那一张叼着雪茄的照片的流传始于60年代的一场革命.雪茄的酷烈,与革命之间似乎有着微妙的关联.革命的切嗜雪茄烟如命,一直到他不幸在玻利维亚遇难,都舍不得放下.医生建议哮喘病缠身的切戒烟,一天最多也只能抽一根烟.切笑着回答:"我答应你,以后每天只抽一根烟."过了些天,医生再来拜访切,赫然看见他在抽着一根长达半米的超级雪茄烟.  相似文献   

2.
双面古巴     
张臣 《中华遗产》2007,(6):136-145
提到古巴,这个遥远而熟悉的名字,人们会联想到那里出产的上好雪茄,以及叼着雪茄烟、身着军装、满脸大胡子的传奇人物——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在这个雪茄王国里,最令人意外的就是它的两面性:一边是纸醉金迷的过度狂欢,另一方面却是一贫如洗的平淡生活。  相似文献   

3.
Pan 《世界》2012,(7):194-201
对于卡斯特罗、丘吉尔甚至更多的普通雪茄客来说,对雪茄的沉溺很少是生理上的,而更多是精神上的寄托。它是消遣、是信念、是情绪的释放、是自由飞翔的思想延伸,更是一种个性与力量的宣示。  相似文献   

4.
刘宏 《华夏地理》2003,(4):88-91
卡斯特罗是海明威的铁杆书迷,并和他一样喜爱钓鱼.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时,卡斯特罗参加了海明威举办的钓旗鱼比赛.满以为自己能夺冠的海明威以几十磅之差败给了身强力壮的大胡子领袖.其实,两位英雄又岂止在钓鱼一事上惺惺相惜,海明威对革命的卡斯特罗一向怀有好感.他说:"我祝卡斯特罗走运,一切如意!古巴人民第一次感到了做主人的光荣."  相似文献   

5.
卷入烟草和灵魂的雪茄之都 19世纪80年代,当古巴雪茄商Don Vicente Martí nez-Ybor为他在基韦斯特的雪茄厂寻找新的落脚点时,好友Gavino Gutierrez向他推荐了这样一个地方:位于佛州坦帕市城区的东北部,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沼泽与灌木,连接着便利的铁路与码头.Don的远见卓识使他认定这里是发展雪茄业的风水宝地,随后在短短的数年内,整个美国东南部、基韦斯特以及哈瓦那的雪茄工厂纷纷乔迁至此.  相似文献   

6.
客人一再要求下,《巴黎拜金女》里寒酸的酒吧侍者点燃了一支名贵雪茄……制作这支雪茄的烟草生长在古巴,四周种植着可可豆,于是,巧克力的醇香与烟草自生长之日起就天然地纠缠在一起,这种迷人的香味被精心包装后,用私人飞机运到法国。终日致力于在五星级酒店钓凯子的巴黎拜金女艾琳(奥黛丽.塔图饰),从侍者身上闻到了这股雪茄的芳香,并由此认定,他就是她寻找的钻石王老五。  相似文献   

7.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喝酒与众不同。 他喝的不是酒,是悲凉。 司马曜从出生就承载着悲剧。 他出生时,悲凉之雾,渐被东晋。皇室式微,日甚一日。别的帝王出生前,一般他的母亲都要梦到太阳入怀了,梦到金甲神人了,或者梦到一条真龙盘踞在屋顶久久不去了等等,  相似文献   

8.
无奈的诅咒     
美国对卡斯特罗和古巴革命恨之入骨,从艾森豪威尔到小布什,美国10届政府先后对古巴采取了政治颠覆、经济封锁、外交孤立、意识形态渗透、军事威胁乃至组织雇佣军入侵等行动,试图扼杀古巴的革命政权。而对卡斯特罗本人,美国中情局曾对他进行过637次暗杀行动,但一次次地遭到失败。正是在“无他计可施”的情况下,美国把希望寄托在卡斯特罗的  相似文献   

9.
“古巴人”海明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斯特罗是海明威的铁杆书迷,并和他一样喜爱钓鱼。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时,卡斯特罗参加了海明威举办的钓旗鱼比赛。满以为自己能夺冠的海明威以几十磅之差败给了身强力壮的大胡子领袖。其实,两位英雄又岂止在钓鱼一事上惺惺相惜,海明威对革命的卡斯特罗一向怀有好感。他说:”我祝卡斯特罗走运,一切如意!古巴人民第一次感到了做主人的光荣。”  相似文献   

10.
40年的较量     
《华夏地理》2003,(4):72-78
<华盛顿邮报>曾在一篇社评中说,无论谁当美国总统,都要对付卡斯特罗.有的报纸刊登过这样一幅漫画:画面左边是自肯尼迪开始的历任美国总统小头像,右边的卡斯特罗则提笔将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等人的头像上--打上个×号,漫画的标题则为"看谁斗得过谁?"直至今天,古巴VS美国的战争还远未结束.一边仍是卡斯特罗,他的第10位对手是小布什.  相似文献   

11.
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卡斯特罗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神秘人物,令人敬仰而又难知底细。我曾经有幸全程陪同卡斯特罗在中国访问,在前后八天多的直接接触中,近距离地感受到他那种举止大气的领袖魅力,感受到他思考问题的睿智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感受到他性格坚毅、仪表威严背后的人情味。早在1995年10月,我陪同李鹏总理访问墨西哥,途经坎昆时,代表团临时请示中央同意,特意绕道加勒比海对岸古巴,在哈瓦那机场会晤了卡斯特罗等古巴领导人。李鹏当面向卡斯特罗再次发出访华邀请,并商量有关安排事宜。卡斯特罗表示,访问中国一直是他多年的愿望,并说中国…  相似文献   

12.
正19世纪80年代,当雪茄商Don Vicente Martinez-Ybor为他在美国基韦斯特市的雪茄厂寻找新的落脚点时,好友Gavino Gutierrez向他推荐了这样一个地方:位于佛罗里达坦帕市城区的东北部,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沼泽与灌木,连接着便利的铁路与码头。Don的远见卓识使他认定这里是个发展雪茄业的风水宝地,于是短短的数年内,整个美国东南部,基韦斯特以及哈瓦那的雪茄工厂纷纷乔迁至此。  相似文献   

13.
难道卡斯特罗真的从此一病不起了吗?对这一问题,就连声称卡斯特罗“不行了”的美国官员也心里没底。因为中情局经过调查发现,这位古巴领导人的身体底子出奇地好。据接近白宫的美国分析人士透露,几年前,白宫曾指令中情局撰写一份特别的分析报告:卡斯特罗到底还能坚持  相似文献   

14.
菲德尔·卡斯特罗这个名字,在中国广为人知。只要一提起他,人们便会想到他的满面胡须和一身戎装,想到他的传奇经历和迷人风采。1990年8月,我受命出任中国驻古巴大使,使我有幸与这位古巴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开始了三年之久的交往。第一次见到卡斯特罗赴古巴工作,我期盼早一天与卡斯特罗主席见面,亲眼一睹他的伟人风采。我于1990年9月1日抵古9月6日递交国书。我原以为这次能见到卡斯特罗主席,结果未能如愿。接受国书的不是他,而是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卡洛斯·拉斐尔·罗德里格斯。此后不久,我和夫人陈镇坤应南斯拉夫驻古大使夫妇…  相似文献   

15.
自去年7月长斯特罗病倒后,美国对卡斯特罗的病出奇地“关心”——他的病会成为美国让古巴“变色”的重要契机?美国真能乘机重整拉美“后院”?在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病榻上的卡斯特罗和古巴政府将如何应对?围绕卡斯特罗的病,美古之间到底还有多少解不开的玄机?  相似文献   

16.
《华夏地理》2003,(4):78-81
现今77岁的卡斯特罗凭着坚定的信念领导着1200万人口的小小古巴,在美国长期封锁下顽强地生存,其豪情胆略令世人瞩目.这个自称"属于已经过去了的世纪的人",依然活跃在新世纪的国际舞台上,在各种会议中铿锵有力地发出古巴的声音,古巴人民亲切地称他"菲德尔".  相似文献   

17.
陈锦华 《百年潮》2005,(5):11-15
卡斯特罗的“求实”精神1995年,卡斯特罗访华,陈锦华同志任陪同团团长。他在本期发表的文章回忆陪同经过,为我们揭示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和英雄人物的部分精神风貌,其中使我们很感兴趣的是他在访问西安时的一段插曲:参观兵马俑后,卡斯特罗按照陕西当局的安排访问了当地的一家农户,询问人口、土地、粮食、收入等情况。参观完毕,行车途中,卡斯特罗却突然要求停车,径自走访另一家事先未作安排的农户,询问同样的问题。这件事情,充分体现了卡斯特罗的细心、智慧和“求实”精神。只有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正确决策。卡斯特罗的上述故事很值得人们,特别是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深思。  相似文献   

18.
洪发 《旅游》2000,(4):43-45
世界上,大概没有什么能比哈瓦那雪茄更能代表古巴的了。尽管在普通人的眼中,古巴、古巴人绝对代表着一种朴素无华、克勤克俭的生活理念,有趣的是那里产出的雪茄,却象征着身份与财富,无声无息之间传达出的是对生活的另一种诠释。因此,古巴雪茄早已超出了烟草本身的含义,而上升为一种文化…… 是谁吸了第一口雪茄烟 关于雪茄烟的历史,大概要追溯到五个世纪以前。公元1492年 11月6日,哥伦布在他的航海日记中写道:“我从古巴东部地区海河(今称希巴拉)小海湾附近指挥勘察内陆后。正在返回途中,船上的两名水兵罗德里戈,德埃…  相似文献   

19.
说起郝海东的绿茵路,就不能不提到他的父亲郝文生,虽然人生历程上几经沧桑,郝文生仍然无法解开心中那个足球情结。于是,一个中国乃至亚洲顶尖的锋线杀手,就在这个情结的感召下.从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走了出来。出生于足球城青岛的郝文生,少年时代就酷爱足球,球技在同龄伙伴中算得上出类拔萃。自小在那个讲究家庭出身的年代长大,他做着同一个梦,梦想有一天能披上战袍,驰骋在绿茵场上。然而,他的足  相似文献   

20.
正19世纪末,在一个古巴移民的传统手工雪茄厂里,工人们卷制着香烟,满屋子的烟叶味儿,空气蒸腾,酷热难耐。人群之中,端坐着一个手持书卷的朗读人。一段雪茄烟般浓重呛烈的古巴往事由此开始。朗读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巴,曾经是雪茄工厂里的标配,如果哪家工厂不给配备,那压根招不到工人。一个叫萨撤尼诺·马丁内兹的人被认为是最早在雪茄工厂里读报读书的朗读人。1865年,他还做了份自己的报纸"La Aurora"(极光或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