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前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收藏到一枚宝迪局“咸丰重宝”当十钱.青铜质地,圆形方孔,穿廊深峻,包浆自然旧熟,直径28mm,穿径2mm。正面钱文“咸丰重宝”四字,竖读、楷体,阳文,书体工整、俊秀,制作精细美观;背面穿上下为“当十”二字,楷体,阳文,穿左右为满文“宝迪”二字。(如图)  相似文献   

2.
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元笔者1990年6月在安徽青阳县得一枚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元。铜元径3.3、厚0.2厘米,重15克,面珠圈、“光绪元宝”、中心满文“宝安”,左右各有一颗六点有星边花,上“安徽省造”、下“每元当制钱二十文;背珠圈坐龙,左右各三颗六点有星边花,短距,上英文“安徽”、下英文“二十文”。币面漫漶。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初十,在原省银元局基址上成立安徽铜元局,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年间共铸6种光绪元宝铜元。据光绪三十三年冯煦《皖政辑要·度支科·币制中·铜市》,安徽二十文仅铸四万四千八百零六枚,除去皖造大清铜币二十文,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币当十分稀少了。(《皖东金融与钱币》1992.2王律友)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元@王律友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湖北造币厂以其精良的设备,雄厚的实力,造了大量的铜元,制做精美,版式繁杂,尤以当十钱居多。中心“鄂”二文、二十文为试铸币,均系红铜质,存世不多。笔者集得一枚黄铜质中心“鄂’二十文大清铜币。该币铜质精良,铸工精美,直径34.2、边厚2.6毫米,重匕.4克。把它与红铜质中心“鄂”二十文币相比较,文图版式全无差异,红铜币直径34.3、边厚2.3毫米,重14.8克。黄铜币较精美,轮廓深峻,略重,边较厚,为铜元样币的主要特征。湖北发现‘鄂”字二十文大清黄铜币@徐国桥  相似文献   

4.
1996年,笔者在皖南山区偶然得到一枚安徽省造当二十文光绪元宝铜元(彩页1)。此币红铜质地,直径32.5ram,厚2.05mm,重14.7g。正面中心为“光绪元宝”4字,上环“安徽省造”,下环“每元当制钱二十文”;币背中心为蟠龙,上环英文安徽省名,下英文纪值。  相似文献   

5.
李勇 《中国钱币》2004,(3):45-45,61
据地货币史》记载 :“鄂豫皖根据地银行无论是分散时期 ,还是在集中统一时期 ,都委托民间匠人铸过银元、铜辅币。黄安县紫元乡黄陂冲银匠曾为根据地银行‘铸造银元36枚’……商城私人铜匠也造过‘伍拾文’、‘壹佰文’两种铜辅币”。① “赤城县苏维埃铸造发行的银币 ,是聘请县城关银匠唐元昌及南门口等 1 2家银炉铸造的。铜辅币是聘请县城关芮铜匠铸造的”。② 书中虽然没有涉及皖西北苏维埃铸造铜元的方式 ,其他资料也无明确记载 ,但笔者认为皖西北苏维埃铸造的二十文铜元 ,应是由手工铸造。有实物为证 :六安发现一枚皖西北苏维埃造二十文…  相似文献   

6.
金诚 《中国钱币》2001,(1):63-64
川陕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行金属币品种最多的苏区。铜币有一九三三年大 2 0 0文、一九三四年小 2 0 0文及 50 0文等品种。银币有壹元币 ,其版式有二十余种之多 ,从未见有“角”金属辅币的发行。然近几年来市面上发现有贰角面值的铜芯镀镍的金属币 ,有伍角面值的铜质币与银质币 ,这几种川陕苏区金属币过去未见著录记载。现简介于下 :一、贰角币 (铜芯镀镍 ) :正面、上缘环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间圆珠圈内为“贰角”面值 ,左右有小五角星各一 ,下缘环铸“川陕省造”四字。背面 :上缘环铸“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中间圈…  相似文献   

7.
宋淳化御赐精银小银条1937年抗战开始,重庆挖防空壕出土小型银条一堆,纯黑,被抢光。友人花数元购得一枚,笔者曾见,并手拓墨本。银条面直书楷体“大宋淳化年”,背直书“御赐精银”,字均阳文。银条长7、宽1.1、厚0.3厘米(如拓)。(《上海钱币通讯》36期郭若愚)宋淳化御赐精银小银条@郭若愚  相似文献   

8.
2004年《无锡文博·钱币增刊》第15期上,载有张筱弇先生的一篇文章《记一枚阳文浙字十文铜元的得失》,说到他于1950年获得一枚阳文浙字十文铜元,后来马定祥先生看了铜元正背面后,便说从未见过,认定是一枚稀见币,当即提出要几张拓片。可惜的是,这枚稀见的铜元和所有藏品,在"文革"期间遭到灭顶之灾。1989年,江苏  相似文献   

9.
197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发现了一件铜漏.《伊克昭盟发现西汉铜漏》一文介绍说:“壶内底铸出阳文‘千章’二字.壶身外面正当流管之上,阴刻铭文一行:千章铜漏一,重卅二斤,河平二年四月造.在第二层梁的长方孔两端阴刻中阳铜漏四字.”刊登该文的《考古》1978年第5期的图版拾壹有铜漏器形和铭文的照片.转载该文的《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的图版拾玖有铜漏铭文的拓片.审视照片和拓片,壶底阳文第一个字作“¥”,壶身阴文第一个字“干”,这两个字都应释作“干戈”之“干”.  相似文献   

10.
传世有一种布币,布面有左右排列的阳文“分布”二字,平首平肩,首中皆有一孔,足尖趋于圆形。由于此布与桥足布类似,过去多列入桥足布。一般通长约60、肩宽29、足宽33mm左右,重在11.2—12g之问。这种“分布”最早见于清代晚期著录,但多为临摹线图。墨拓始见方若《药雨古化杂咏》,实物主要收藏于天津和上海博物馆。对其看法,学术界意见不一。  相似文献   

11.
战国平阳刀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世战国货币中,有一批传为山东博山出土的刀币,正面或有“明”字,或无字,背面一般有三个或四个字,字形诡异,不易识读,旧多称为博山刀。1978年,我们发表《战国货币考(十二篇)》,将博山刀背文第一字释为从“邑”从“竹”从“膚”之字,并指出即地名“莒”之专字。此后,汪庆正同志又认出第二字为“冶”,李学勤同志对币文的释读也提出了一些值得重  相似文献   

12.
南京发现宋、元城墙砖郭金海1997年5、6月份,南京市城墙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回收入库的城墙砖过程中,第一次发现了有铭文记载的“绍定壬辰”年烧制的宋代城墙砖和“平江路砖”铭文字样的元代城墙砖。“绍定壬辰”四个基本正方的楷体阳文大字镌刻在城墙砖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辽上京出土契丹大字银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5月在辽上京遗址出土的契丹银币,正面有四个阳文契丹大字,是原铸的;背面有八个阴文契丹大字,每两个字一组,是后刻的。与该银币正面铭文完全相同的契丹铜币曾有过出土,但背面无字。该币似不作为流通钱币,而是用作某种盛典的厌胜钱。正面四字的顺序是(天土)—(?)—(?)—(?)。 "(天土)",阎万章同志把它释为"天"(参见1957年第2期《考古学报》),是有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的平首金属货币中有一种燕尾布,面文作“桡比尚忻”^[1]、背文“七偵”^[2]:与之相关的还有被称为“连布”的布币.面文为“四比尚忻”,分别见于《货系》4175——4184、4185——4187号。目前学术界多数认为这两种货币是楚国在战国晚期铸造的货币,但是对于币文中的“(十斤)”字(为行文方便,以下用△来代替)却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准备讨论这个字及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春,竹溪县黄沙乡募缘村八组农民在挖掘一旧房基工程中,挖出一件陶罐。后将罐子打破后。才发现里面装的是小铜片,经送有关人员鉴定,知系王莽时期所铸的钱币“货币”,保存较好,只有少许锈蚀,钱币上的阳文“货布”二字较清晰。钱  相似文献   

16.
唐李宁妻郑氏墓志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庚浩  王京阳 《文博》2001,(1):73-7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陕西省文物商店曾从西安市东郊一农民手中购得《故右领军卫仓曹参军李宁故妻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志石一方。志石呈正方形,志盖为覆斗形。盖边长35厘米,盖顶刻有阳文篆书“大唐故郑夫人墓志铭”3行9字,四刹宽6.5厘米,线雕缠枝宝相花纹(图一)。  相似文献   

17.
<正> 1982年,文安县文化馆干部进行文物复查时,在县城东部刘么遗址采集到9枚战国钱币。 燕刀币,4枚,均为磬折刀,面文“匽”宁作扁目形,除一枚幕文“右六”外,其余均平素无字。刀通长13.3~13.6,cm,刀身宽1.3cm。 赵布币,5枚,均为平首束颈,方足,小耸肩,钱身外郭内弧。面文“安阳”作(?)(?)”,幕有“ ”形纹,无文字。布通  相似文献   

18.
旺苍县白龙乡存有当年印制叁串布币陶版2件(面背各一)。版为泥质红陶,长14.9、宽8.2、厚3.5厘米,阳文;苍溪县文昌区张权氏,为保护红军留下的叁串布币,把其做成衣裳缝在夹衣内。“钱衣裳”用32张布币缝制,背身14张,袖子各6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年,阿城县旧物市场的同志在回收废铜中捡出一方铜印,交县文物管理所收藏。该印为正方形,边长6.4、厚1.3厘米,长方钮,钮顶平面长3.4、宽0.9厘米,印通高3.7厘米,重1市斤。印面为汉字阳文篆书,其文为“天字号行军万户所印”九字(见印模)。印背无年款,左侧镌楷体“万户印”三字;印钮有一“上”字,以示印的倒正。原来这是方百年前已发现的古印。据《宾县县志》记载:“(宾县)城南八十五里松峰山,清光绪初年道人赵玉德掘得古铜印一方,方形,铜把,酷似今县政府印状。其印文近中国篆书,细辨中末两行确为‘军民万户印’五字,馀不可识。背上刻中文‘万户印’三字,人莫知何代也。惟道人珍藏,其秘虽故相识不与出示,谨印具模型附后”。又云:“考《金  相似文献   

20.
盐城市博物馆藏有两张抗币的铜版,各有正、反两面,计四块。除面值分别为“壹角”和“贰角”外,所有字体、图案都一样(见51.52页附图)。正面宽9.5厘米,高4.5厘米,版底钉有2厘米厚的木托。币文“壹角”或“贰角”两字,由右向左排列,分别书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