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鲜为今人所知的古老运河——灵渠,因地制宜的科学设计,使灵渠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后依然坚固如初;数十公里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就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灵渠是中原和两广、云贵等地的交通要道,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运河。  相似文献   

2.
运河申遗应建立运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是自然与人创作的杰作,它的价值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长城、运河这两大工程自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两千多年间不断修造.延续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内涵之丰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相比长城而言,运河不仅仅是一个防御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经济工程,从吴王夫差到隋炀帝,运河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功用。  相似文献   

3.
朱年志 《沧桑》2010,(2):98-99
物资的流通和运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政治、经济活动,运输的首要条件是运道的畅通。明代大运河是联系南方经济重心与北方政治军事重心的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山东运河是整个运河的关键河段,在明代的南北物资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便利的水陆交通与物资的往来运输直接推动了山东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对明代山东的这一主要物资运道——山东运河的贯通,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物资的流通和运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政治、经济活动,运输的首要条件是运道的畅通。明代大运河是联系南方经济重心与北方政治军事重心的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山东运河是整个运河的关键河段,在明代的南北物资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便利的水陆交通与物资的往来运输直接推动了山东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对明代山东的这一主要物资运道——山东运河的贯通,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因经济、政治、军事等原因开凿了大量连通自然水系的运河,在运河沿岸,也兴起了大量滨水城市,依水而兴,因水而困,城市兴衰和运河发展紧密相连。文章主要研究了扬州古运河与扬州城的历史沿革过程,总结了扬州古运河的功能变迁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淮安是大运河重要的枢纽城市,运河文化因此成为淮安的代表性核心文化,也是新时期淮安精神的鲜明标识。21世纪后,淮安深入挖掘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将运河文化研究与城市运河文化建设融合并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2008年被中国古都学会授予"运河之都"称号。"运河之都"城市名片是淮安人民以运河文化为荣,对运河文化自信的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隋炀帝下令开挖的贯穿南北的运河,是唐宋时期连接全国经济中心(江南地区)与政治中心(北方洛阳、开封)的重要交通枢纽。运河在当时现实社会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唐宋时期,又正值中国诗词创作的繁荣时期。于是,一批以运河作为题裁或涉及运河之诗词作品纷纷出现。运河历史记忆中的形象在诗人词人笔下得  相似文献   

8.
当年在运河沿线城市联合申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过程中,内部曾经就有过古邗沟和太伯渎谁是"运河第一锹土"所在地之争。文章从文字学与史学的角度,对古邗沟与太伯渎的"沟""渎"语义、泰伯渎名称的文献记载以及来源、泰伯奔吴时代的环境与生产力,进行分析推断,维持"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文本的相关表述。  相似文献   

9.
聚落文化遗产是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运河兴衰息息相关。宁波段运河聚落文化遗产历史久远,保存类型丰富,历史价值突出。宁波运河的开凿和变迁对运河聚落整体格局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关系紧密;同时运河聚落的产生和发展也促进了运河功能的不断完善和运河经济的发展。如何保护好运河聚落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意在梳理宁波段运河聚落文化遗产的构成情况,并对宁波段运河聚落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运河志》,洋洋9卷11册,包括《总述·大事记》《图志》《河道工程与管理》《通运》《城镇》《社会文化》《人物》《文献》《附编(上、中、下)》,版面字数1396万,是自古及今中国运河知识的总结性汇集,是以志书形式总揽中国运河历史与现状宏大的文化工程,其资料的丰富性、可靠性、开拓性和编纂的创新性,透露着编纂者的勇气、执着、艰辛和社会担当精神,无论从运河学角度还是地方志编纂角度,都可称当代中国运河知识和文化出版事业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涉及中国6个省、2个直辖市、25个地级市,包括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点,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至此,历时8年的中国大运河申遗之路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申遗冲刺并最终成功人遗的大背景下,2014年的中国大运河及其文化现象遂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中国先后举办了"中国大运  相似文献   

12.
京杭大运河曾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和生命线,是现存的人类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之一,丰富多彩的民俗信仰及其历史遗迹是运河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保护、发掘、研究这类文化遗产是认识和提升运河文化遗产价值以及探索运河文化之魂的重要渠道。譬如,  相似文献   

13.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4,(4):110-112
正大运河、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组成,共分为十大河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共有31处遗产区,58个遗产点,分布在27个运河城市。北京1.通惠河北京旧城段2.通惠河通州段天津3.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河北/山东4.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山东5.会通河临清段6.会通河阳谷段7.济宁南旺枢纽8.会通河微山段9.中河台儿庄段江苏10.中河宿迁段11.淮安清口枢纽12.淮安总督漕运公署遗址13.淮扬运河扬州段14.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15.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16.江南  相似文献   

15.
从《实业计划》作中,对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作了分析。如:交通运输网的建设,大、中、小商港的建立;重、轻工业,房建业以及河道、运河治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的宏远规划、设想,都表现出了孙中山丰富的经济思想内容;以及他的富国强兵,民生民计、吸取国外科学技术,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强烈愿望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一灵渠的地理概况及历史由来。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等部分组成,全长36.4千米,联通湘江,长江支流和珠江支流,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都江堰、大运河并称为中国三大水利工程。灵渠是由秦始皇下令修建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7.
灵渠     
《世界遗产》2014,(1):50-54
灵渠是人类历史中第一条山区越岭运河,是世界范围内同日如代运河工程中的杰出范例。体现出中国秦代航运水利技术的扃超成就。整体工程充分利用已有自然水系和地貌环境,所有水工设施因地制宜、综合运作,体现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水平。2000余年来,灵渠久运不衰,成为了近代以前岭南与中原地区最主要的交通线路。  相似文献   

18.
济宁城在明代以前大多是一个传统的县级治所,但其获得经济上的重要性却是在明清时期。与基于本区域内自下而上商品化生产增长和市场扩张、上升的江南不同,包括济宁在内的北方运河地区的经济商品化及人口变动主要源自交通条件的提高所带来的跨区域贸易。这种受到国家政策左右的"植入型"城市化道路对其城市形态、性质及其所在区域的市场体系、经济结构产生了决定性的规范作用。济宁的例证表明,北方运河城市具有与江南城市相似的经济、人口和社会构成上的城市性,并在区域生产和交换上发挥着中心作用;但与江南不同,对以运河为载体的跨区域运输、贸易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城市经济、区域市场体系的不完整性和脆弱性,这从根本上说是由明清王朝的政治体制和战略部署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运河遗产及其保护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锋 《中国文化遗产》2011,(6):12-20,10,11,6
为突破自然河流的局限性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或治水防洪,人类很早就开始了运河的开凿.运河遗产保护不仅因其反映了人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水利等方面演进的历史而显得格外重要,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遗产调查、遗产评估、保护规划、遗产管理、遗产监测等各方面都因其时空演变复杂、跨水系甚至跨流域、遗产体量巨大、动态性和在用性等特征表现为尤其困难.我国是最早开凿和利用运河的国家之一,也是拥有运河数量最多、长度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运河保护面临问题最多、最尖锐的国家。以拟申遗的中国大运河为例,阐述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背景下运河遗产保护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期望对解决我国运河遗产保护的现实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2014,(15):11-15
2014年6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此次申报成功,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