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汉晚期以后的墓葬与古钱窖藏中,时有大量对文钱与綖环钱出土。它们的出土不但可以说明当时货币经济的状况,而且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凿钱工艺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物依据。1984年我们整理了一批对文钱与綖环钱。其中有21枚对文钱与綖环钱的半成品。这些钱的面或背上都有明显被凿具凿截过的痕迹。根据《洛阳烧沟汉墓》,“綖环钱出现于墓147及墓1035。它的年代应该是在灵帝和献帝时”。  相似文献   

2.
近代人为的大规模盗凿破坏龙门石窟始于清末民初,贯穿于20世纪前半叶。佛教艺术石刻的盗凿与流失给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保护与研究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是世人关注的恒久课题。  相似文献   

3.
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北部虎跳峡的华美地段,距丽江古城约110公里。在这里,人居海拔最高处为4 600米,最低处为1 600米, 高差竟达3 000米。而就在金沙江边,有一块约摸半平方公里的巨大石头,它三面都是笔立的悬崖峭壁,只有一面石坡斜入金沙江。宝山城就筑在这块大石头上,只有南北两道石门可供进出,堪称经典的天险城关。早在1993年,宝山石头城就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一座城,宝山石头城未免袖珍了一点,但它的布局却是十分严谨的,三横五纵的街巷设置,使整座城环环相扣,回绕有致,街路畅达,巷道通幽。房屋…  相似文献   

4.
巴中石窟开凿之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中是四川佛教摩崖造像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的巴中处于关中地区与四川盆地联系纽带米仓道的要冲,历史交通对巴中石窟的开凿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隋唐两代的历史变迁也成为巴中石窟开凿兴盛的原因,决定了巴中造像的风格主要来自于西京,但也有少量河西传来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宝鸡地区凤翔县、陇县、宝鸡县县功镇周围,相继出土了青铜斧、锛、凿,根据形状分为四类,表述如下: 一、小型类: 1.斧,长77,刃宽48,长方銎39×25毫米,重188克。双刃,斧面、背穿孔,銎部有一道箍纹(图1)。 2.斧,长88,刃宽33,长方銎29×16毫米,重79克。双刃,斧面、背呈三角形穿孔(图2)。  相似文献   

6.
龙门石窟的开凿年代以1443窟(古阳洞)为标志,其开凿年代有太和七年、太和十二年、太和十七年等多种说法。作者参照考古学上的打破关系理论,对分布在1443窟南北两壁面上的造像龛和造像题记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分析,认为该窟的开凿年代亦即龙门石窟的始凿年代,为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  相似文献   

7.
《中华遗产》2010,(7):18-23
若非身处卡帕多西亚,很难想象荒凉的山丘和石林中会隐藏着一座座岩窟教堂。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被巧妙地雕琢成拱门、圆柱、拱顶的形状,内部装饰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彩色壁画,巧妙而完整地再现了教堂建筑的特点和结构。岩窟内的澄澈宁静,与窟外的干涸荒芜相比,判若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刘华 《宁夏史志》2005,(1):27-28
天都山为宁夏第四高峰,又称西华山,位于海原县西安乡境。今山中有大小石窟9处,其他为地面建筑,共计20多处(不含丹房)。其中有儒教1处(大成殿),佛教4处(有观音、如来、菩萨等),剩余为道教场所,有老君、玉皇、真武、三清、龙王等。  相似文献   

9.
邱海鹰 《神州》2010,(1):36-37
“华蓥幺妹天下靓,俊男壮汉争睹芳。滑竿抬她上山来,伴君共度好时光。”这首流传在四川华蓥山区的一首“滑竿抬幺妹”歌谣,直言快语,真实感人。“华蓥滑竿抬幺妹”是华蓥山区以红岩乡为主的传统习俗。自唐朝以来,华蓥山是川陕四路中入川的重要驿道。古代华蓥人以人行石板路为主,交错纵横,崎岖蜿蜒。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意义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中西方文明其实已经接触和交流,这从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了印证。中国西北地区是传统丝绸之路的早期孕育之地,因此,研究此地区出土文物以及他们所携带和涵盖的文化因素,对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促进文物保护与当代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中国西北地区出土一批春秋战国时期刻纹镀锡青铜板带,其板体轻薄,在变化丰富的几何形纹饰之上施以镀锡层,形成银白色表面。为探讨出土镀锡青铜板带纹饰制作技术,本工作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三件甘肃天水地区采集镀锡青铜板带表面纹饰后发现,板带表面纹饰由四种饰线组合而成。其中一件具有典型性纹饰板带样品的金相组织显示,板带基体主要为铸态组织,在靠近短直线、长直线、曲线三种饰线下方金相组织显示有明显的加工退火痕迹,而宽凹槽饰线下方的基体为铸态组织。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宽凹槽纹饰表面微痕观察测试后,判定镀锡青铜板带表面短直线、长直线、曲线三种饰线为錾制,錾制工具为V形刃口錾刀,而宽凹槽饰线为刻制,刻制工具则为砣轮。  相似文献   

11.
<正> 《新唐书》卷五十三《食货志》说,太和初,咸阳令韩辽请疏凿西起兴城堰(今咸阳西)、东达永丰仓(今潼关)的废漕渠,“宰相李固言以为非时,文宗曰“‘苟利于人,阴阳拘忌,非朕所虑也。’议遂决。堰成,罢輓车之牛,以供农耕,关中赖其利”。后之学者,如宋敏求等,皆据以为定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保护与宣传力度的逐年加大,遗产保护意识日益深入人心,遗产地的保护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受到了许多严厉批评与指责,愤怒的矛头主要指向遗产地保护、管理与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系与人事制度等的不健全,指向遗产地进行过度超载的经济开发等等,这些意见对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与促进作用。批评的声音中不乏一些来自与遗产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有的批评遗产地改变地貌和自然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14.
谈谈浚县大石佛的创凿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坐落位置、地理环境大石佛坐落在浚县城东南二里许的大伾山东崖,面向偏东南,目注黄河故渎。大石佛,古称大佛岩,俗称镇河将军,倚山凿就,高与崖齐,实测22.9米,巍然坐于七丈高的大佛楼内。“八丈佛爷七丈楼”,遐迩传奇。大佛楼,原为北魏时期建的七层高阁,隋、唐、后周均有重修。元末,毁于兵燹。现今的大佛楼为明代正统十年所建。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两个人打老友。一天,两老友相约一同上山砍柴。他俩用同一只碗量了两碗米,用同一个杯子量了两杯豆豉,又用同一把刀切了厚薄一样的两片肉。做午饭时,两老友又每人去抬了一块大小一样的石头,准  相似文献   

16.
王强  罗晓平 《文史春秋》2006,(10):22-22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准备工作周密而又奇特,不仅各个环节一丝不苟,而且几乎将全部力量都投入到准备工作中。1935年2月,在四川北部的旺苍坝(今四川省旺苍县境内)刚组建的妇女独立团,也在转运伤员和军需物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在红军战斗史上写  相似文献   

17.
古代定州地区素以雕刻工艺发达而著称于世。本世纪50年代曲阳修德寺出土大批北朝至隋唐精美的石雕佛像,被学术界誉为定州样式。然而关于定州及附近地区的石窟寺却极罕闻。1989年曾有人撰文,首次报道了邻近定州的元氏县封龙山石窟的现状,始知定州附近地区尚存北朝时期的石窟寺。因此这一资料显得十分珍贵。1994年9月,笔者有机会进行实地考察,对该石窟的开凿年代和造像题材有些新的认识,下面就此问题略作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清代八旗史上有一项特殊的制度——抬旗。所谓抬旗,就是将某旗佐领下某家族人,抬入地位较高的旗分中,另外,由包衣佐领(奴仆组织)抬为本旗非奴仆的旗人组织——旗分佐领者,虽未出原旗,也谓之抬旗。本文主要叙述这一制度的内容及实行情况,并试图通过抬旗问题,对旗人内部的等级差别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着丰富的岩画资源。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学者较多关注岩画的图像学研究,对于岩画的载体——岩石的关注度较低。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先民在凿刻岩画时对于岩石载体及朝向有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影响着岩画的凿刻。生产力水平及居住地域环境条件、原始宗教万物有灵观念的思维以及族群文化传统影响了凿刻岩画的载体选择。  相似文献   

20.
孟津谢家庄石窟开凿于西魏大统三年,为洛阳地区最早的西魏石窟造像.其造像艺术手法带有鲜明的民间造像特点,表现出大胆浪漫的情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