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家语》是研究古代儒学思想的重要资料来源,由于长期被当作伪书而备受冷落。随着出土材料的不断出现,《孔子家语》的真伪问题再度成为学术热点。然而《家语》研究无善本可从,通行本《家语》中的错误随处可见。拟从文字讹误、脱漏、增衍、语句脱落、文字颠倒等五个方面清理通行本《家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康二花 《神州》2013,(10):97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教学万不可忽视对字词的积累。我们所读的每一篇佳作,无不是由精美的词句构成。忽视了基础的字词积累,看不起简单的字词,就如同只想要空中楼阁一般,最终无基之楼是要坍塌的。下面就这一问题浅谈本人的思考与实践。一、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现状㈠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字词难度增加。这些字词的难度除了字型复杂外,更是指字词意义的多样化。而我们的字词教  相似文献   

3.
田炜 《江汉考古》2008,(2):115-1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五册出版以来,已经有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但在字词考释方面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利用其它古文字材料与楚竹书进行对比,并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照,对《容成氏》中的"其德酋清"、《内豊》中的"奂"字以及《弟子问》中的"登年"等字词进行重新考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举例讨论了中华书局本<宋书·州郡志>脱漏方面的问题,并试为补正,凡33条.这些脱漏,多是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也可能有<宋书·州郡志>本身的失误,又有<宋书·州郡志>本身没有脱漏而中华书局本误补者.  相似文献   

5.
正老诗人苗得雨说,民谣中有一种"颠倒歌",叫"小孩子语",也就是童谣。譬如,"蚂蚁过河踩塌了桥,葫芦沉底碌碡漂,花椒树上结樱桃"。"颠倒歌"相当有意思,宛如用一段炊烟抹黑了脸,让人哭笑不得。"颠倒歌",是一种将事物倒转过来的游戏,是一种思维穿越而来的幽默态度,是一种无所不能的另类情趣。  相似文献   

6.
志书史实失真,有时是编纂者的文字表述能力低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本文仅就如何把确凿的史实表述的准确无误,提出解决办法:在编写过程中,避免形体相近字词的误写,使表述更符合历史;可使用一些含糊词语或修饰语,使表述更贴近历史;选择好恰当的字词,使表述符合历史;慎重使用"借代"修辞,使表述更符合历史。  相似文献   

7.
张廷玉《明史》是"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前四史"的佳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将《明史》相关列传与各朝《明实录》、万斯同《明史》、王鸿绪《明史稿》等文献相对校,可知《明史》1974年点校本在吏部长官的仕途履历中存在官职讹误、脱漏及记时错误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志书各部分志稿基本完成后,把它合成为分类横排,结构缜密、谨严浑一的总体完整书稿,就是总纂工作。总纂是编纂过程中最后一道关口,对志书质量负有不容替代的全责。总纂不仅是将分头执笔的各部分志稿系统合成,还是一个再创造和深加工的过程。再创造。主要表现为体例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整体性表现;深加工,主要表现为斟酌推敲体例和篇目,力求科学、完善、合理,也要斟酌推敲如何更好地贯彻和体现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斟酌推敲内容和行文表述的问题,重视校误勘正工作,彻底消除讹误脱漏、次序颠倒误植、一事重出复见,以及衍文错字、标点不当等瑕疵,尽力避免出现“蚁穴损毁长堤”之患。  相似文献   

9.
"尹光方鼎"(旧称"逦方鼎""乙亥父丁鼎")与"听簋"(又名"逦簋""京簋")的定名素有较大争议,"逦""唯各""■""享京"等字词的断句与解释是整篇铭文释读与确认器主的关键所在。"逦"是动词,佐匹、襄助之意。""读为庭或廷。"各"与"享京"分别是两器的受赐对象与铸器者,故应定名为"各方鼎"(或"各鼎")与"享京簋"。  相似文献   

10.
《旧唐书·经籍志》史部脱漏书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书在长期的传抄刊刻过程中有一定的脱漏 ,统计结果表明 ,今本《旧唐志》史部各类脱漏多达四十种。本文通过与《新唐书·艺文志》的对照 ,参考《隋书·经籍志》及其它目录学典籍进行分析考证 ,对今本《旧唐志》史部所脱漏的四十种史书作了初步考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采用"二重证据法",将《逸周书·祭公》篇与西周铜器铭文、传世的《尚书》、《诗经》等西周文献比对,支持《祭公》篇为可靠的西周文献的观点,并纠正了其中断句、讹误、脱漏等错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王三庆先生《敦煌类书·励忠节抄》一文第二十二部至三十七部中脱漏或待考的40余条进行校补,同时根据缀合后的俄藏写本.10698V+.10838V增补了八则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敦煌献自问世以来,就不断有学人对其进行分类录校,其中台湾王三庆先生《敦煌类书》则对类书进行了全面的汇集录校,本则对其中的《励忠节钞》一校注中脱漏或待考的40余条进行校补。  相似文献   

14.
李元芝 《中原文物》2015,(3):39-41,44
江西省高安县西清泉市出土的沈尹钲,铸有铭文42字。本文对铭文中个别字词试作新释,认为该器是楚国令尹兼司马叶公沈诸梁所铸,铭文中"沈尹"的含义是"沈"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史惠鼎》、《(?)钟》中的两处字词进行了考释:把《史惠鼎》中的"褐化(?)"读为"遏过去怒",是遏止过错,除去怨怒之意;把《(?)钟》中的"埶"读为"杰",是杰出人材之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宋金《礼志》进行比对,考证出《金史·礼志》脱漏亡佚礼目数十条。《宋史·礼志》、《政和五礼新仪》之礼仪,金朝大致都实施过,未见《金史·礼志》载录者,实为脱漏或元人修史时未修入内。金朝主动模仿或说移植汉制礼仪,始于熙宗;主动实施汉制礼仪且有一定规模者,当是海陵王;世宗、章宗两朝则集其大成,并尽可能按照唐宋礼典实施。《金史·礼志》缺漏有关农业的礼目,或与女真族起于渔猎有关。然金朝入主中原后,也逐渐重视农业生产。一些应该具有的皇朝礼仪,金朝阙而不载,当是史料缺佚所致。宋朝特有礼仪,金朝并未施行,其情可以理解。金朝未设某些礼仪,还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因此,金朝实行的是汉制五礼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同字异读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这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带来不少困难.本文从语言的演变、发展角度,论述古汉语中某些字词异读的成因.其中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及古书注解相沿是主要原因,而"破读"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同字异读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这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带来不少困难。本文从语言的演变、发展角度,论述古汉语中某些字词异读的成因。其中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及古书注解相沿是主要原因,而"破读"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燕侯载簋是十分重要的燕系文字资料。本文考释了其中的"卬"和"无争"两个疑难字词,讨论了它们的含义,对于探讨燕国世系以及燕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彭祖》部份字词提出新的释读,如释简二"大匡之衍"为"泰匡之愆"、释简七"伓者不以"为"倍者不以"。对于简二至简五中间的缺文,也参照文例及韵脚拟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