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9,(11)
<正>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故乡扬州,崇尚吃茶的风气很盛。朱自清就写有一篇《扬州茶馆》,生动的描述了扬州人的早茶生活。扬州有句俗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早上去茶馆吃个早茶,晚上到澡堂泡个小澡,扬州人悠闲惬意的一天就这样开始又这样结束了,由此可见饮茶对扬州文化的影响之深。唐代扬州依靠东到大海,南临长江,紧靠运河的地理位置而富裕甲天下,人称"扬一益二"。到唐天宝以后,  相似文献   

2.
缪荃孙认为,《嘉定维扬志》等六种大典本是四库馆臣辑出而为《四库全书总目》失收者。这一观点在四库学及《永乐大典》研究者中影响颇大。事实上,《嘉定维扬志》应为大典本《维扬志》,并不是四库馆臣辑出的,而是阮元于嘉庆十四年冬在全唐文馆中辑出的,包括:《通州志》一本、《嘉定重修真州志》一本、《嘉泰广陵续志》一本、《宝祐惟扬志》六卷(两本)。这四种方志均为明初扬州府所属地区的方志,故均收于《大典》"扬州府"中。阮元从《大典》中将这四种旧志辑佚出来,以作为扬州府之宋代旧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大典本《维扬志》因阮元家遭火灾而被焚毁。至于缪氏提到的其他五种大典本,可能多为四库馆臣私辑之大典本,而作为私辑之大典本,当然也不会被《四库总目》著录。  相似文献   

3.
<正>李清(1602-1683),字心水,一字映碧,扬州府兴化人,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一生留下史学著作三十余种。其中《明史杂著》一书(又名《明史论断》),后世记载乏少,版本稀见。李清四世族孙李详“核之家传及县志艺文,俱无此目”,该书亦“为修《明史》者所未见”。1所幸清初宛平王熙藏有旧抄本一部,此书方得以流传。此后一直到清末,缪荃孙才在其《艺风藏书续记》中做了三十余字的简单记载。2该书是一部学术札记,不标卷数,  相似文献   

4.
正截至目前,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选编、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历代方志全书》(下称"全书"),已完成省部和江宁、苏州、常州、镇江、扬州府部的出版,另有淮安府部、徐州府部即将出版,合计出版历代府州县志与省志351种395册。其中天启《淮安府志》、康熙《泗州通志》、民国《江苏备志稿》等孤本、稿本志书,是历史上第一次面世。这些志书是江苏劳动人民千百年辛勤劳动的结晶,世代传承的乡土基因与精神家园。由于年代久  相似文献   

5.
一、清代福州科举事业的兴盛 从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中《清代福建进士分区统计表》可见:福州府中进士735名,兴化府共61名,泉州府238名,漳州府113名.延平府28名,建宁府39名,邵武府25名,汀州府87名.福宁府24名,台湾府33名,永春州20名,龙岩州22名,镇海卫3名。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机构收藏的《扬州府图说》,包括扬州府、江都县、瓜洲、仪真县、泰兴县、高邮州、兴化县、宝应县、泰州、如皋县、通州、海门县等十二幅图,每图配有图说一篇,介绍相应州县的历史沿革、水利设施、重要事件等。《扬州府图说》为我们了解当时人的地理认识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图像资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扬州地方志中的记载。其内容丰富全面,绘制方法独特,图说部分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见解主张,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扬州最早的地方志,据记载是东汉王逸所撰的《广  相似文献   

7.
《文物》2005年第2期刊登朱良志《石涛与八大山人的共同友人退翁考》一文(下简称“《退翁考》”),推测“退翁”为扬州盐商程道光,颇有启发。兹继为补说,敬乞高明赐教。一李(1634~1710年),字西骏,号虬峰,兴化人。所著《虬峰文集》中多有违碍语,乾隆时遭查禁,被戮尸,故此集流  相似文献   

8.
扬州的刻书印刷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据可考的唐、宋以至元、明各朝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到清代.随着盐商的崛起,经济的繁荣,扬州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其间,与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书籍刻印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轰动朝野的《全唐诗》、《佩文韵府》和《全唐文》三部古籍巨著分别于康熙、嘉庆年间在扬州刊刻而成。笔者以最近出版的《清官扬州御档选编》中有关奏折为线索,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修志蔚然成风,且名家荟萃,名志迭出,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就是其中的一部。近代方志名家瞿宣颖称赞该书"语语必有来历,足为传信之作。"1《中国地方志辞典》则以为:"参加编纂此志者多为当时名学者,此志体例整秩,考据严审,材料富实,历来颇受后人好评,一直视为清代名志。"2至于该志的整体评价、文献价值和特色,许卫平《〈(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编纂要略》3《〈(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续志方略评述》4等文章中均有具体阐述,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主要就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之《巡幸》所涵文献价值简要加以叙述。此前,无论是刻本还是影印本,阅读颇为不便。  相似文献   

10.
雒三桂 《收藏家》2022,(1):103-106
<正>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观河南范县令、山东潍县令,有政声。在任前后12年,囹圄空者数次。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愤而乞病归。晚年往来扬州、兴化,卖书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为人疏宕洒脱,工写兰竹,脱尽时俗,秀劲绝伦。书法以别致,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圆润古秀。楷书尤精。复长于诗,风格近于白香山、陆放翁,《吊古》诸篇,激昂慷慨,称于一时。善填词,唯不肯多作,亦不肯作熟语,时有"郑虔三绝"之目。所著有《板桥家书》《板桥诗钞》等,皆手书刊刻行于世。家书数篇,情真意切,悱恻动人。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现在已发现的最早版本是卧闲草堂1803年(嘉庆八年——癸亥)刻本,就是作家出版社1955年版的底本.据金和跋载:"是书为金棕亭先生官扬州府教授时梓行.此后刻本不一."金和、金棕亭与吴敬梓有亲戚关系,所言当有根据.按金棕亭就是金兆燕,自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到四十四年(1779年)时,做扬州府教授,初刻本应在这十一年间,可惜这个初刻本至今还未发现.初刻以前,可能有许多传钞本,也未发现.反动分子胡适做《吴敬梓年谱》时,只见到嘉庆丙子二十一年(1816年)艺古堂的五十六回本(亚东图书馆版即以此为底本).上海受古书店曾翻印过齐省堂增订本.这个齐省堂的同治十三年(1874年)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73年1期发表了《袁江〈东园胜概图〉卷》一文,作者说:"题识简略,东园各地往往有之,此园不知属何地;且谓临其大略,则原本不知何人所作。""《东园图》完整地图绘了一所实物早已无存的明代江南农村的园林。"这些意见涉及"东园"存在的时间、地点,涉及袁江此图是临摹还是写实等问题,值得商榷。袁江是清扬州府江都县人,"扬州以名园  相似文献   

13.
<正>《民国续修兴化县志》系新中国成立前兴化最晚出的一部方志,由国学大师李详始修于民国八年(1919),迄至民国十七年(1928)基本完稿,历时十载,因经费告罄而未克梓行。三年后,民国二十年(1931)李详谢世,民国三十一年(1942)由邑人魏儁续编,克底于成。李详(1859~1931)字审言,一字愧生,晚号齳叟,兴化人,清末至民国的国学大师、文选学家、方志学家,扬州学派后期代表人物。兴化李氏为明八大家(李、吴、  相似文献   

14.
明代福建曾多次发生火灾。据笔者统计 ,明代华南火灾共 78起 ,其中 73起发生在福建。从《明实录》、《明史》和《福建通志》等文献的记载来看 ,洪武年间福建发生过 2次火灾 ,正统时火灾 3次 ,成化时 4次 ,弘治时 4次 ,正德时 11次 ,嘉靖时 2 0次 ,隆庆时 2次 ,万历时 2 1次 ,泰昌时 1次 ,崇祯时 8次。就地理范围而言 ,福州府 6次 ,建宁府 11次 ,泉州府 2次 ,邵武府 3次 ,汀州府 5次 ,兴化府 3次 ,延平府 2 9次 ,漳州府 4次 ,福宁州 7次。延平府受灾最多 ,其次是建宁府、福宁州和福州府。明代福建火灾绝大多数发生在府州县城 ,属于城市火灾。…  相似文献   

15.
正扬州八家虽艺术面貌不同且各有成就,但亦颇多共通之处。他们或出身知识阶层,或曾经科举从政。了解民生疾苦,痛恨官场腐败,笔墨力求创新,个性其强烈鲜明,遂成其为雍乾时期的艺术潮流。其中,李方膺弱冠之年"即思奋志为官,努力作画",虽并未长期鬻画扬州,但因与"八怪"画风近似,且南通州隶属扬州府,后人遂亦视其为扬州画派之一家。  相似文献   

16.
(二) 淮扬道:原称淮扬道,治淮阴县,辖淮阴(原名清河,因与直隶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淮阴)、淮安(原名山阳,为淮安府附郭首县,1912年1月裁府留县,因与陕西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淮安)、泗阳(原名桃源,因与湖南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泗阳),涟水(原名安东,因与奉天省县名重复,1914年1月,改名涟水)、阜宁、盐城、江都(江都、甘泉本扬州府附郭同城治之首县,1912年1月裁府留县,甘泉县并入江都县)、仪征、东台、兴化、泰县(1912年1月改州为县)、高邮(同上)、宝应十三县。徐海道:原名徐州道,1914年6月改称徐海道,治铜山县;辖铜山(本徐州府附郭首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82年第2期刊载李鱓手札真迹一通,同时发表王咨臣同志一文。王文就札中内容论定了李(?)滕县离任与定居扬州的时间,因事关"扬州八怪"之一李(?)的生平思想,结论又颇新异,故较引人注意。为便于商榷,先将李氏原札有关部分列下:至好叔侄,滕县未晤。归里门匆匆数言,彼此经年。仆仆天涯,可发一笑。愚已决计家居,近复作"出山"之想,来郡城"托钵",为入都之计。十月底离家,三长兄、三长嫂暨阖宅安好,无烦系念。愚有急需事是买画笔,贤侄在杭州,而愚不寄书来购画笔,是坐失好机会矣。……乾隆十年腊月初四日辰刻,扬州小东门内雷坛寓斋书寄道源贤侄入览。复堂懊道人白。据以上内容,王文作出两点论断:一、李(?)于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底离开老家兴化赴扬州,从此在扬州定居"托钵"。二、  相似文献   

18.
<正>一、《金陵志》的编修时间南京是中国东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志书编纂十分发达,正如元代学者张铉至正《金陵新志》之《修志本末》所称:"金陵在《禹贡》为扬州,历代为国为州为府,典章文物,宜可考征。"①现存记载该地最早的方志为刘宋山谦之《丹阳记》,刘宋至清代几乎历代均有志书编纂,宋代以前志书大都已经佚失,宋及以后方志或存或佚。其中,《金陵志》即是一部佚志,明代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记载该志共有八册,卷数与纂修人均不详,不过其现存佚文的价值仍不容忽视。对于古代方志,尤其是佚志的研究,要了解一部志书的编修情况,往往首先要确定其编修的年  相似文献   

19.
文献对宋代鼎州(朗州、常德府)沿革的记载,存在一些问题,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将宋初朗州误作鼎州,《宋会要辑稿》以"府州"条记事羼入"常德府"条等。本文厘清了宋代鼎州的沿革与文献中关于鼎州的书写,进而探讨了相关联的书写源流、地名避讳等问题,指出《长编》误宋初朗州为鼎州,系因避讳而以后名追改前名;宋代官修《会要》系《皇宋十朝纲要》"要"部分的重要史源;《宋史·地理志》常德府条系宋朝不同时期《国史》的混书。  相似文献   

20.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其中冀州和扬州之下记载了两处"岛夷"。《禹贡》的内容被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夏本纪》和《汉书·地理志》。《史记·夏本纪》引用《禹贡》时,冀州作"鸟夷",扬州作"岛夷",《汉书·地理志》引用《禹贡》时,冀州、扬州均作"鸟夷"。《史记》和《汉书》都是权威著作,遂引起千年争论。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是当今《尚书》学集大成之作,在处理这一千古悬案时,认为冀州之下作"鸟夷"没错,但是扬州之下应该作"岛夷"。一字之差,却关系到中国上古史的根本大局。本文分析了刘先生提出的论据,认为刘先生主张的"扬州岛夷"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