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卉 《神州》2014,(7):11-13
<正>据文献记载,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已演变成了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重要娱乐活动。老北京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最早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的一种活动,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现如今北京庙会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六,最长的也不过初  相似文献   

2.
<正>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庙会作为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寺庙附近,故称"庙会"。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就其最初的功能而言,主要是用于娱神,然后逐渐增加了娱人的和经济的功能。广州本没有庙会,在广州类似于庙会的民俗形式被称为"诞",事实上,我国南方地区的庙会正逐渐消失,广府庙会的开放则是一种北方庙会的植入。而广州都城隍庙的修建则为这种植入提供了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金村庙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金村庙会的内容形式、组织结构、未来存续状况引起广泛关注。金村庙会的概况1.金村庙会的起源。"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现象,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于一体,尤其与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动联系十分密切。"1庙会形成的源头和发生核心主要是在宗教场所,宗教信仰是庙会的主要组成部分。金村地处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东南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4.
<正>《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主要内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本期开始漫谈"性"字。"性"字代表的是主题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三者是有机互溶的关系,主题性靠艺术性来体现,艺术性靠技术性来保证,主题性反作用于艺术性和技术性。"三性"是支撑或构成优秀"作品"的基本骨架;是体现摄影人艺术"表现力"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庙会是一种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据资料记载,庙会的渊源始于轩辕皇帝。在上古时期,"庙"是帝王、贵族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会"指的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会见。"庙会"在当时是帝王、贵族们舞乐祭神的重要政治活动,平民百姓是不能参与的。东汉时期,庙会发生演变,成为集祭祀、宗教、游玩于一身的定期不定期举行的民间聚会。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2,(2)
<正>丁声树曾讨论过"弗"和"不"的区别,他认为"弗"字似乎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宾语的否定词,略与"不之"二字相当;"不"字则只是一个单纯的否定词。但《尚书》中"弗"很多,多有例外。丁声树援引石经以及其他古书引《尚书》的语句,辨明其中多有由"不"误为"弗"的。照此看来,古书中有些"弗",原来应是"不"。这种看法是可信的吗?  相似文献   

7.
<正>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去年利用12期漫谈了拍、力、景、要、求、定、虚七个字,本期接上年漫谈"调"字。"调"字代表影调、色调和情调。这"三调"是摄影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表现方法;是视觉感情语言的表现形式;是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手段。了解、掌握和运用"三调"是摄影艺术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8.
伏羲陵庙会考察与旅游开发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尉富国 《沧桑》2009,(6):45-46
伏羲陵庙会本身是一个民间文化系统,官方开发系统则是另外一个系统。庙会文化系统可以被用来进行旅游开发,但是开发时官方系统首先要保证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然后要更新思想,传承真正的庙会文化内涵,积极促进庙会文化与现代化接轨。  相似文献   

9.
中国汉族传统庙会是由古代的宗庙社郊制度演化而来的。曾活跃于中国的广大地区,是真正活着的民俗,很多学者将其称为"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但它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却陷入困境。通过对汉族传统庙会与欧美民族的狂欢节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为未来传统庙会在现代化背景下的生存条件和转型方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13,(4):124-131
作为村落社会中"非常"态的生活事件,庙会及献戏活动更多表现为参与者对生活体悟和理解的表达。对村民来说,庙会献戏也许并非"非常"态生活的唯一表达,但对于庙会献戏来说,生活现场却是其存在的根本依据。可以说,没有合适的生活现场,就不会有庙会及献戏活动,所以我们要理解庙会献戏就必须回归到参与者的生活现场,解读村民基于生活体悟赋予献戏的多重意义,也许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庙会献戏与村民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德治 《旅游纵览》2013,(5):94-97
<正>《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主要内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上面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前两期我们漫谈了"拍"和"力"本期开始漫谈"景"字。"景"字的定义在古汉语中与"影"相同。在摄影艺术范畴的"景"应该是人对某种物质、形态或行为的视觉印象。摄影造型艺术中有3个术语,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的几点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的几点比较赵世瑜本文是有关明清以来庙会及娱神活动的系列研究之一,也是拙作《明清时期华北庙会研究》(《历史研究》1992年第5期)的续作,目的是以庙会这样一个宗教、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区域中心地为例,探索华北与江南历史文化现象的...  相似文献   

13.
庙宇信仰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从信仰形态、组织结构入手1,或者以信仰作为分析地方社会的切入点2进行发挥,多有卓识。本文不揣浅陋,尝试直接面对庙宇中的神灵信仰本身,试图分析在王母池道观内,神圣如何自我呈现,信仰如何被唤醒;人的活动在神圣感的生发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一泰山王母池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确定为宗教活动场所,由泰山管委宗教处统辖,主祀王母娘娘。常住坤道五人,另有挂单道徒若干。泰山庙会是一个庙会群,会期集中在每年的春秋两季。  相似文献   

14.
美国社会学家甘博曾组织学者三次前往妙峰山进行庙会调查,借助现代技术拍摄了121张照片。相较于文人笔记、风俗画等传统民俗文献侧重于勾勒妙峰山作为"风景"的文化内涵,这批老照片作为连续性的、叠写式的"视觉集合"更加突出香会、香客以及商贩等民俗主体的仪式实践和文化互动,纪实而系统地运用视觉表达手法再现了中国庙会的宗教性、娱乐性与商业性,也反映了西方学者甘博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多元化凝视。通过视觉图像、调查研究和身体经验的彼此联结,甘博拍摄的妙峰山照片为重构妙峰山庙会的历史文化图景增添了一个现代性的技术视角,并与顾颉刚等人的文字书写形成对照,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多感官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九华山将举办首届地藏文化节 首届地藏文化节暨第22届庙会将于8月20日至9月14日在九华山举行。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首批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竞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此次活动融首届地藏文化节、第22届九华山庙会、仁德法师圆寂三周年活动于一体。庙会期  相似文献   

16.
<正>《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内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以12个字为纲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本期漫谈"拍"字。"拍"字包含三个问题,即:为什么拍?拍什么?怎么拍?俗话说:"三思而后行",这"三拍"问题,正是我们摄影创作的思想准备;是摄影造型的构思内容;是摄影行动的策划方案。对于摄影初学者而言,是必须明确的问题。可是,很多影友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节,北京市宣武区恢复了 厂甸庙会,引来了京城和外地 不少游客。听说,第一天就有9万多人逛了厂甸,人群汇成了人流,红红绿绿的商品点缀得庙会热闹非凡。 厂甸庙会在事隔 37年之后重新开发,勾起了不少“老北京”对过去的回忆。四、五十岁以上的北京人谁不知道有一个厂甸?人们在欢乐中忆着过去厂甸的影子。厂甸庙会南起虎坊桥,北至和平门,东西贯穿琉璃厂文化街。整个庙会上,风车.空竹、大糖葫芦、棉花糖,风筝、鲜花饰品、小摆件及书籍样样齐全。风味小吃更是品种多样,如北京的灌肠、茶汤、面茶、杏仁茶、焦圈、糖耳朵.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之"六力",读后让人对梁任公的佩服真不外三个字:了不起!梁启超是一代文化巨星、学术巨人,一生著作等身,因其数量多,且所涉学问门类广,同辈人称梁启超为"无所不通的杂家",郑振铎则戏称为"广零散"。梁漱溟评价梁启超则认为,梁启超学术上的成就,量过于质;但他  相似文献   

19.
<正>《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主要内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景"字包含"景别"景深"和"景层"上期漫谈了"景别",本期接上期漫谈"景深"。景深景深是指画面聚焦点前后和周围的视觉清晰范围。焦点至前景称为前景深,焦点至背景称为后景深。  相似文献   

20.
德治 《旅游纵览》2014,(12):86-89
<正>《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主要内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本期开始漫谈"光"字。摄影离不开光,因为影是光的产物,没有光就没有影,没有光和影就看不到物象的立体、空间、形态、颜色以及质量和数量,又何谈摄取影像。摄影艺术就是运用光线来记录或描绘景物。因此说,摄影人运用光线就如同诗人用笔,画家用墨一样,我们的摄影作品就应该是如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