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夏     
《风景名胜》2014,(5):12-12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2014年立夏为农历四月初七,公历五月五日。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后锨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苏轼被贬至岭南时曾写过一首诗(节选):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藷芋,荐以熏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这首诗描述了他对岭南饮食的见闻感慨。一代文豪也可算是位"食家",喜欢吃猪肉,还发明了东坡肉。但到了岭南,五天吃一顿花猪肉,十天才能吃一次鸡粥。猪与鸡很少有得吃,但是熏鼠肉和烧蝙蝠倒是可以顿顿有,从刚开始听到"蜜唧"就觉得恶心想吐,到后来连海鲜、青蛙都可接受,东坡先生对岭南的饮食也是越来越习惯了。诗中提到了许多岭南特色"美食",已经足以让人惊讶,其中还有一种"蜜唧",它又是何种美味呢?其实是指刚出生还没睁开眼睛、  相似文献   

3.
正三月立夏种花勿算早(花:指棉花),四月立夏种花勿等草(草:指绿肥,即使绿肥并不茂密也不要再等了,赶快种棉)。立夏三朝裸麦香(立夏节三天内元麦扬花飘香。裸麦:元麦),小满三朝枷头响(小满可以收割脱粒了。枷:一种麦秸脱粒的工具)。立夏西北风,小麦要撞钟(指小麦籽粒粗壮,可敲钟)。立夏到,蚕豆炒(蚕豆可以吃了),梅子吃得光光叫(梅子也可以吃了)。小满在初(指月初),麦收勿富(勿富:喻没有好收成)。  相似文献   

4.
观蚕     
正第一次见到蚕时,总觉得蚕儿有点吓人。直到有一次触摸它,才觉得它们不但不吓人,还很温柔。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到了外祖母的蚕房,刚一进门一阵"咝咝"声传到了耳边。碰巧哥哥也在,于是我便问:"蚕儿在干吗呢,发出这样的声音?"哥哥不紧不慢地说:"它们在吃桑叶呢。"哥哥抓了一只小蚕,对我说:"你要抓一抓吗?但不能用力。"我胆颤心惊地接过了蚕,蚕在手心慢慢地蠕动着,一阵痒兮兮的感觉。我  相似文献   

5.
<正>冬日里吃糕点,是一种享受,还有几分"童年盼过年"的回味。作为美食的轻骑兵,糕点既可立马充饥,又可驾轻就熟,行茶道,上酒席。难怪苏州人要把糕点叫作"点心",送到口中,吃到胃中,而情趣与滋味一直点到心中。糕点大致分两类:麦类的面点与稻类的米点。"麦,芒谷。"一个"芒"字表明"麦"的特点在于有颖,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俗语叫“拼死吃河豚”,吃鱼吃到不要命的份上,可见河豚有多鲜美。世界上吃河豚吃得最凶的是邻国的日本人。日本人对待河豚,如美食、如美女、如自己,食之有道,食之有昧,更食出一种文化,—种意味。我在日本生活了18年,吃过不少次河豚,这次应了杂志社的约稿,又数次大块朵颐这道名菜,不仅对河豚了解多多,  相似文献   

7.
蒲菜沁心凉     
<正>蒲菜,又叫蒲白,就是香蒲的嫩芯子。立夏一过,讲究的城里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买菜时会提一把蒲菜,扎成捆,价格不菲。就是这样,损耗还很大,要剥去层层外衣,留的就那么一点点芯子。这东西只在立夏之后短暂时间里吃得自然味。错过了机会,想吃,得等明年呢。童年生活和蒲菜密不可分。立夏过了,我们里下河孩子又多了一个零食,蒲白。散学归家的途中,沟边浅  相似文献   

8.
节气     
正立春每年2月3至5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2014年立春为农历正月初五,公历二月四日。"咬春"是指在立春这天吃一些春季的新鲜蔬菜,一般北方生吃水红萝卜、南方生吃生菜,同时也包括吃春饼。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  相似文献   

9.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晚期秦墓出土秦简《日书》,何双全同志《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一文(以下简称《综述》)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笔者读后曾笔录疑点数条,今谨分述于次。(1)人月放马滩简甲43;"人月一日,旦,西吉。日中,北吉。昏,东吉、南吉。"甲44:"人月二日,丑,旦凶,安食吉,日中凶,日失可,夕日凶。"(按:"安食"即"晏食","日失"即"日昳"。)《综述》云:"晋时民间以七日为人日。本章不言人日而说人月,以一年中某一月为人月。讲述人月一日至三十日的吉凶。""人月"之说,令人难解,窃疑乃"入月"之误。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862  相似文献   

10.
维为立夏     
纪红 《贵阳文史》2013,(3):80-80
今日立夏。古有言: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尔雅》释言:"夏,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曰:"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喜欢这个长大的意思。带着一份拟人的心思、关切的温情。就是在慈爱的希望的眼神里长来的那样的一种欣慰与如意,是初初实现了的那样的一种满足与美好。  相似文献   

11.
<正>"5月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民俗专家表示,立夏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风俗众多,有些风俗至今保留。  相似文献   

12.
人与生俱来长着一张嘴,从呱呱坠地,到老死入土,其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个不教自会、无师自通的本领就是:吃。我们认其为人之天性,这在两千年前的老祖宗那里,已经告诉我们了。《礼记·礼运》:“钦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说得再简单明了不过。一个是吃,一个是性,是人之本能的两大核心和支柱。然而,诚如人类的性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单纯动物性本能的问题,而是一种十分高级、十分丰富、十分深广和十分具有诱惑力的大幅射面的文化现象一样,人类的吃,如果我们把它单纯地看作是一种动物性生理本能的话,我们就大错特错了。它同样是一种十  相似文献   

13.
<正>麦不刀"吃板刀面,还是吃馄饨?"如同是梁山好汉的一声吆喝,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面食"麦不刀"。迫不得已。水渐沸,面条未成。也许,"赶美超英"的出工号子太急,灶下的干柴热情万丈,而灶台上的面条还是一团面糊。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就有了急就章"麦不刀"。何谓"麦不刀"?一个字就是"赶"。既然铁锅等不得了,那我"面"也不在乎了——糊一糊,捏一捏,用刀那么一削,甚尔一劈,卟嗵卟嗵,奋不顾身,跳水,潜泳。于是,煮沸了,翻腾成浪里跳"麦  相似文献   

14.
正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传说女蜗创世,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扫墓、祭祀。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农历七月  相似文献   

15.
新麦黏馔     
宋殿儒  木子 《旅游》2012,(6):11
时令催麦熟,小满刚过,老家的麦子就一浪浪地泛金了。爱吃新麦黏馔的儿子也就像一只布谷鸟儿一样,闻香起舞,闹着要回乡下吃奶奶做的新麦黏馔了。新麦黏馔还是"大集体"那阵儿的产物。"大集体"年代那阵儿,老家的农民们每年在队里分到的粮食总是吃不到年后,往  相似文献   

16.
很古的时候,在高高的大青山下,有个彝族村寨叫浬嫚畴,村里有个养蚕的少女叫浬嫚姑娘。有一天,浬嫚姑娘从村后的树林中捉了六条蚕儿,拿到家里喂养。她摘了一枝飞松和一枝棵松放在蚕的嘴边,又采回一些树叶来,把蚕儿放在树叶里,让它们住得舒舒服服的。但是,蚕儿既不吃食,也不吐丝。于是浬嫚姑娘怀疑棵松和飞松不是蚕吃的食物,她便把蚕儿拿到门外面水塘边的树上去。蚕儿爬上树去后,浬嫚姑娘因为太  相似文献   

17.
赵岩 《敦煌学辑刊》2009,(2):139-147
汉代边地传食的供给主要包括置传马的饲料供应与人的传食供应两大类,置传马的饲料包括茭、粟、麦、穬麦等,人的传食供应主要是粟、米、酱等,地位较高的客人还供给肉、羊、鸡、鱼、酒等,其供给量大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传食主要来自县、郡、亭及其他置,供给对象一方面是传马,一方面是地方、中央官属、出征将领及随行人员、外国客人、少数民族头领等人.  相似文献   

18.
宋《蚕织图》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蚕织图》卷,绢本,线描,淡彩。长513、高27.5厘米。所绘内容,是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开始,到"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帛生产过程。长卷由二十四个场面组成:腊月浴蚕;清明日暖种;摘叶、体喂;谷雨前第一眠;第二眠;第三眠;暖蚕;大眠;忙采叶;眠起喂大叶;拾巧上山;箔簇装山;(火劦)茧;下茧、约茧;剥茧;秤茧、盐茧瓮藏;生缫;蚕蛾出种;谢神供丝;络垛、纺绩;经靷、(?)子;挽花;做纬、织作;下机、入箱。背景用长屋贯穿。每段画面下有楷书小字,注明画面内容。根据跋语和历史文献考证,这个长卷是南宋高宗时期,翰林图画院依据楼(王寿)所进《耕织图》摹画的《织图》。小字注是宋高宗吴皇后所书。据《鄞县志》楼(王寿)传记载:"楼(王寿)除於  相似文献   

19.
丝路     
<正>"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古人对蚕的赞誉。蚕将自己洁白的蚕丝奉献给了人类的织造业。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是一种天然纤维,它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丝绸的主要组成部分。蚕,是蚕蛾的幼虫,主要以桑叶为食,原产中国北部,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盛产蚕丝,作为丝绸的主要原料,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经济生活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20.
<正>"食"就是"吃"。在国人的语言交往中,"吃"也许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了:吃香喝辣、吃苦受累、争风吃醋、坐吃山空……熟人见面,一声"吃了吗"算是招呼,上了当叫"吃亏",动用家底叫"吃老本",关系硬的叫"吃得开",路子宽叫"通吃",犯了事的叫"吃官司",被杀头的叫"吃枪子"……可见"吃"字与人们生活的密不可分,于疆在书中也用大量篇幅写"吃"。建场初期,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尚未突施,国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