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常州的历史,《常州市志.总述》记述:"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春秋时代命名‘延陵’以来,已有2500多年历史,被誉为‘八邑名都’、‘中吴要辅’"。但常州自古被认为是吴文化的一部分,从泰伯奔吴计起,吴文化的历史当有3000多年。  相似文献   

2.
正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自东吴苏州望亭到中吴常州奔牛的运河(即江南运河),常州人从此开始了沿运河筑城的生活模式,汩汩流淌2000余年的运河穿城而过,形成了常州城依水、水抱城,城河相依、人水相亲的城市格局。因此说:因有运河,才有常州。大运河与古代常州  相似文献   

3.
龙城  张军 《中华遗产》2008,(8):14-15
常州不仅是一座“工业明星城市”,还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常州,人杰地灵,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市内古迹众多,但历经沧桑战乱,有些已经湮没,现存的一些古老街巷地名,就是仅有的历史遗迹了。近几年来,随着常州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常州的文化遗迹正以惊人的速度消逝。  相似文献   

4.
常州,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发展旅游的重点城市之一。这些年来,常州旅游业有一定的发展。95年接待境外旅游者2万余人,接待国内旅游者174.59万人次,现有涉外饭店14家,客房2270间,其中三星级以上饭店客房数1000余间,四星级的康乐宫即将开业,还有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一、二类旅行社3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三类社14家,旅游车辆190辆,游船数艘。但由于常州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正>常州古称延陵,别号龙城,地处苏南腹心,北临长江,南接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是"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船之会"的交通枢纽,享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早在距今6200多年前,常州先民就于这方沃土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历代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常州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是一座历史、艺术、自然类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6.
<正>常州,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名城,北携长江,南临太湖,京杭大运河穿越而过,景色秀美,人杰地灵。这座三吴重镇风貌独特,历史文化信息丰富,然而提及古典园林,与周边苏州、扬州、南京相比较,似乎颇为"冷清"。然而,在看似寡淡的园林建设史上,却出现了一位地道常州艺匠——戈裕良,作为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最后一位大家,其作品得到了"其堆法优胜于诸家"(《履园丛话》卷十二《艺能》篇《堆假山》)的公认。因此,古代称为毗陵的常州,究竟经历过怎样的园林建设史、拥有多少园林、什么样的园林,都  相似文献   

7.
深入整理与研究江南文化,梳理江南文化的传承体系,把握其内涵特质,才能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推进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建构新时代的江南文化多做贡献。常州为历史上的中吴,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地区。常州文化中物质文化层面的衣食住行与水关系密切,心态文化层面也有水文化的特色。同时作为江南文化的常州文化也有刚性的一面,历史上多刚直不屈之士。两种文化的融合体现为外柔内刚,亦柔亦刚。  相似文献   

8.
<正>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建于春秋末期的我国古老的地面城池——淹城遗址、位于武进雪堰和无锡胡埭交界处的阖闾城遗迹。历史上常州先后有过内子城、外子城、罗城、新城等古代城池。这些城池,随着岁月的流逝已荡然无存。在史料记载中的常州城最有名七个城门:朝京门、通吴门、广化门、青山门、德安门、中山门、文在门等。  相似文献   

9.
郑忠 《安徽史学》2003,1(4):39-44
南通、无锡、常州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重要的中等工商业城市,20世纪初先后依靠自身民族工业振兴发展起来,并相继形成各具特色的“南通模式”、“无锡模式”、“常州模式”。展开对此类区域城市发展道路和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不但可以把握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而且还能为探索当代中国城市化道路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利用馆藏文物向人们讲述一个符合历史真实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城市故事,使观众通过参观陈列准确地理解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特点及发展的脉络,是历史基本展示策划和设计的重点。我们在常州博物馆历史展厅的策划与设计中,把“彰显个性,有效传达”作为策展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在清末民初重要的历史关头,常州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并在辛亥革命和创建民国中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包括“民国诸葛”赵凤昌、民国江苏都督庄蕴宽、湖北新军创办者吴殿英、民国功臣屠寄、著名史学家孟森等,他们被称为“常州辛亥英杰”。在这些“常州英杰”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独具影响的人物,就是当年一桩震动中外、牵动朝野的政治案件“苏报案”的参与者、《苏报》馆主陈范。陈范(1860—1913),祖籍湖南衡山,为官宦世家。因父亲联姻常州赵氏世族而全家迁居常州,并从常州走上科举仕途,进而在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成为关键人物。202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王敏的新作《陈范评传》(以下简称《评传》)。《评传》主体分八章,从陈范的少年写到暮年,从官宦生涯写到“苏报案”,从流亡海外写到流寓湖南、回沪离世。因为陈范是常州近代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陈范评传》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常州名人谱系的一个空白,也为“儒风蔚然、名士辈出”的常州增添了一份有学术深度和高度的名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纬度31度,濒临大陆架,发达的水系,肥沃的冲积平原——这是地理学对"人间天堂"的标准设定。作为东经120线穿越中国的唯一一座大城市,常州无疑具备了天堂的所有要素。一常州,泰伯奔吴的目的地和落脚点,吴国的地理中心,全盛时期的都城所在地,吴文化的发祥地和杰出代表。大自然的知遇之恩,召唤着先民顺流而下,在常州集结,渔猎稼穑,生息衍绵。1994年,溧阳上黄水母山,沉睡了4500万年的中华曙猿遗址重见天日,这一发现石破天惊!人类的文  相似文献   

13.
苏州是一座有着2 500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对这座著名旅游城市的意义非同寻常,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发展是苏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工程。系统化挖掘和梳理苏州具有旅游经济属性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苏州古城以及众多的古镇、古村落等整体呈现出吴地文化的案例,规划和构建苏州文旅高度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重点突破,形成苏州文化融合发展的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14.
阮筠婷 《世界遗产》2014,(7):97-100
从杭州沿运河一路北行,来到常州,有了一些让人意外的感受,这些感受来自于这个看似平淡的城市却有着如此厚重的历史,它的运河沿岸丰富的工业遗存,以及言语不多却踏实稳健的常州申遗人。  相似文献   

15.
江苏常州是一个有名的文化古城.这里“自古以文物为尚,秦汉而下,代有名人”.清诗人龚自珍诗云:“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对常州文人素质评价甚高.常州文化应是研究东南文化史的不可或缺的篇章.本文拟就清代至民国这一历史阶段中,常州文人风气的转变作粗浅的论析,以窥见常州文化的一斑.一、科举 常州文人的取向,首推科举,历史上有两次人口迁向常州的高峰,一在西晋末,一在宋末.本(?)大姓如蒋氏、庄氏、秦氏、恽氏、陈氏、顾氏、刘氏……几乎都是由北方并多为聚族迁(?),(?)家大族子弟都希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相似文献   

16.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3000多年的悠久文明,文化底蕴深邃丰厚,名胜古迹灿若群星。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02,(7)
海派著名女画家吴青霞艺术研讨会5月下旬在常州闭幕。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常州的美术理论家、画家等40余人,探讨吴青霞丰富的艺术人生和精湛的艺术造诣。现年93岁的吴青霞从艺近80多年,她出身绘画世家,自幼喜绘画,以临摹宋元明清各派工笔画入手,画风笔墨劲挺流畅,色彩丽洁秀美。兼长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现为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上海市政协委员。两年前吴青霞曾将自作精品的120幅及收藏悉数捐赠故乡常州,并资助100万元建造吴青霞艺术院。  相似文献   

18.
《文史天地》2002,(11):60-60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近日披露:正在发掘的安徽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这表明中国早在5500年前就出现了城市,从而使中国城市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此前,考古界公认中国最早的城市坐落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凌家滩遗址位于长江、淮河之间的巢湖流域。据考古家描绘,凌家滩在远古时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并具备了初级的城市“规划”水平。中国城市历史应该提前千年  相似文献   

19.
连文倩 《旅游纵览》2023,(16):104-106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的缩影,是各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红色旅游景区作为一种有形资产,是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支撑,其深厚的红色底蕴是城市品牌的灵魂所在。本文通过对常州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常州红色旅游景区品牌形象提升的建议,包括拓宽游客市场,大力发展沉浸式红色旅游,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服务水平等,以期将常州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现代化智慧型的综合性红色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20.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常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境内江河湖泊纵横交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调查结果显示,明中叶后常州具备大量建造桥梁的现实需要和经济实力,留下了大量形式各异的古桥。它们以鲜明的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但今天城镇化与古桥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古桥面临着不断消失的现实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