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巍 《民国档案》2016,(3):102-110
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后,中日间战云密布.国民政府希望由在华有重大经济利益的英国出面调解中日关系,为中国争取抗战准备时间.而此时日方也希望改善英日关系.英国则因在远东的力量有限及欧洲局势紧张,虽不愿得罪日本,但为了保住在华经济利益,于1936年上半年先从华北走私问题为切入点,继而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对中日关系进行了深度调解,终因日方的强硬态度而失败.这显示出通过外交斡旋已无法避免中日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了对华北的侵略步伐。在1935年日军策动华北事变的过程中,土肥原贤二作为关东军的代表和"中国通",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土肥原主张实施分离华北政策,在华北事变中始终在日本关东军和陆军中央部的指导下活动,与日本华北驻屯军之间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合作关系。在对宋哲元工作的问题上,土肥原利用宋氏自保妥协的态度,软硬兼施,这种手法后为华北驻屯军继承,最终导致七七事变爆发。在华北事变中,土肥原既是整体策略的制定者与推动者,又是实际实施者,是华北事变中至关重要的人物。考察土肥原贤二在华北事变前后的活动,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侵华战略的连续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在七七事变的起因问题上,中日学关于事变的必然性与“偶发性”的争论最为尖锐,而日本在天津的中国驻屯军在事变以前有无侵占华北的计划,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证性的论据。1937年7月8日凌晨3时由中国驻屯军主任参谋起草的一份《宣传计划》(假定)被日本学发表后,曾为我国学所征引,但这份书因其本身的局限性,难以证明日军在七七事变前夕阴谋侵占华北的有计划性。本对于近年来被披露的中国驻屯军司令部1936年9月15日制订的《1936年度华北占领地区统治计划书》,进行了必要的考证;并结合日本华北政策的演变,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其历史价值进行了论述;还将它与关东军九一八事变前夕制订的《满蒙占领地统治方案》进行了比较。根据中国驻屯军的这份计划书,笔进一步论证了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的必然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华北移民动态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立君 《史学月刊》2002,1(4):108-11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伪对我华北移民出关采取了限制的措施,这使出关移民大减。更为主要的是,它使20年代以来的移民运动被纳入了日本侵略的战争轨道,不能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移民运动呈现出与事变前不同的特点。“九一八”事变后华北与东北间人口流动的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劳动力的强制性掠夺。  相似文献   

5.
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高潮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事变后抗日救亡高潮的兴起,在有关抗战前夜的历史论著中都会讲到,已经谈得很多很多了。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早已暴露得十分清楚,侵略行动一步紧随一步从没有放松过,中国民众强烈地要求抗日,这种状况已持续了四年之久,为什么恰恰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会出现这样一场规模空前并且不停步地向前推进的抗日救亡高潮,直到全国抗战的爆发?这个高潮兴起的两  相似文献   

6.
日本侵占华北海关及其后果曾业英日本对我国华北各海关,久存觊觎之心。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它一度与政治上的“华北自治运动”相配合,企图通过有组织的海关走私活动,实现其“华北海关独立”的目的。“七·七事变”以后,它凭借暂时的军事胜利,强行夺取天...  相似文献   

7.
1935年初国民政府的对日对苏政策具有多重性质.对处于复杂的互动作用中的中日苏三角关系及蒋介石的战略作出片面的理解,是日本发动华北事变的重大原因.蒋介石在对事变的因应中曾从正反两个方面运用苏联因素,并尝试以"共同防苏"换取日本对华政策的改善.但日本对之提出了中方难以接受的前提,最终迫使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在大政方针上转向对苏不惜联合与对日不惧应战.导致这一转折的决定性的外因,是日苏两国在中国的主权问题与政权问题上的不同姿态.  相似文献   

8.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向华北进犯.在军事推进的同时,为了维护其对所占地区的统治及继续侵占中国国土的需要,日人所办工厂、学校、医院等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读韩国青年学者孙准植的专著《战前日本(1933—1937)在华北的走私活动》戴建兵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日本为了达到分离华北的目的,利用日韩浪人和汉奸在华北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走私活动,对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风气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走私活动也打击...  相似文献   

10.
华北事变,是七七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吞华北而制造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这些连锁性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继续,关东军是事变的主谋,东北沦陷区为事变的策源地。因此,把日本对东北和华北的侵略联系起来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华北"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用于区域专用话语,是在近代西方在华势力扩大之后,从英语“NorthChina”衍生出来的,也与日语“北支那”有关。经过传媒的传播和民众的关注,“华北”一词成为具有民众广泛认同的地理词汇,并随着日本侵华强化了时代特点和使命感。值得重视的是,华北一词通过人文和自然科学的认定,通过冠名华北的管理机构的成立,有了行政区划,虽然该区划为时不长,但其区域理念和话语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2.
黄河以北至长城中部地带出土了一些属青铜时代的大型铜牌、铜泡,多为圆形,直径达10~20余厘米不等,边缘置小孔,少数为其它几何形制或人面、兽面者。以往有学者认为此类器用作饰牌、护牌,或为胸甲、背甲,甚至胄之前身,意见不一。一些西周墓葬中所出大圆泡则可确认为盾饰,本文拟以此为线索,对此类器的命名、用途、类型等试作研究。一、命名与用途河南浚县辛村西周墓中出土的大铜泡,凹面铭“卫”(图一,1)①,《礼记·郊特牲》:“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干,盾也;锡,傅其背如龟也。或指盾锡,为附于盾上之物。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亦出土了此类…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运用黄土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的方法尝试建立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发展序列,认为大荔遗址、丁村遗址、周口店15地点、许家窑遗址、陕西长武窑头沟、辽宁喀左鸽子洞的年代分别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的阶段7-8、6-4、6、4、4、3。并认为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在北方的最终消失大约在阶段6,如以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消失作为中晚更新世界限,则和黄土地层学的研究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华北日系农场的殖民经营--以天津地区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沿海碱荒地带,自明清以来农业垦殖发展较快,逐步成为华北主要水稻产区。华北事变以后,日本为掠夺稻米、棉花等农产物,投资组设农场,强征当地土地、劳力,进行殖民土地开发,对华北日军的军粮供应,发挥了较大作用。日系农场多沿用旧租佃制,将土地分割小块出租。并未带来先进耕作方式,耕作者负担也比战前大大加重。日系农场在1941年前后较为活跃,到战争后期,由于周边抗日力量的兴起,不断遭受打击,最终陷入困顿。  相似文献   

16.
晚清华北村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村”是乡村中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在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历史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主要依据方志等地方文献以及西方人士在华旅行的记述,探讨晚清时期(19世纪后半叶)华北地区,主要是直隶省村落的外部形态,认为:北方村落规模多为中小村落,百户以上大村不占多数;为安全需要,若干村落环筑土墙或设立“庄门”;为农事、生活及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很多村落在村内、村外掘井、立庙。本文还描述了村落的街巷、房舍结构和道路交通情况,并摹录了一些显示当时村落形态的村图。  相似文献   

17.
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的水环境和渔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文献的记载,对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的水环境和渔业生产情况略作考察。文章指出:中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总体水环境仍相当优越,河流汛期较长,水流量较大,可以通行船只的河流众多;当时这一地区还散布有数量众多的湖陂沼泽,其中不少淹浸面积相当广大。由于水环境良好,当时这一地区的鱼类水产资源仍相当丰富,沿河傍湖之区众多百姓以捕捞为生,渔业生产仍较为发达,在当地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补苴地位。  相似文献   

18.
“华北乡村史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界掀起了社会史研究热潮。20多年来,这一研究方兴未艾,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从成果的总体结构上看,在乡村史方面的研究略显薄弱。  相似文献   

19.
Both macrofossil and microfossil plant remains from the grass family (Poaceae) have been recovered from Neolithic and historic sites in China. Basing our work on the plant taxa that were previously recovered, we analyzed the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genera for modern starch grain analysis with a focus on the important tribe Triticeae. Modern starch grains from the tribe Triticeae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other grasses, and criteria for identification were determined. In total, 38 species within 28 genera, 13 tribes and 4 subfamilies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tarch grains from members of the tribe Triticeae are discernible from those of other tribes by their distinctive lenticular morphologies and surficial pressure craters. A dichotomous key covering 10 species within 7 genera of the Triticeae was created, thus allowing identification of members of the tribe to the level of genus. Application of the dichotomous key to the ancient starch assemblage recovered from lithic tools excavated from the early Neolithic site of Donghulin demonstrates that plants from the genera Hordeum and Agropyron were exploited alongside millets at this site.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寇对我华北地区高教事业进行毁灭性的破坏后,又扶植伪政权“开办”了一些高等院校,并处心积虑地将这些教育机构抓牢在手中,迫令它们全面实施奴化教育,力图将其办成“奴隶养成所”和培养侵华文化工具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