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方志行必须做到“朴实、简练、流畅”,这是完全正确的。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制订的《江苏省地方志行规范》中,也明确提出:“志书为资料性述,不得写成论、教材、学作品、报告和总结等”。因此,方志语言还是以“直而事核”,“辨而不华,质而不俚”为宜。清代名方志学家章学诚在《史通义》中所言:“与其而失实,何如质以传真也”。  相似文献   

2.
林浩 《福建史志》2007,(1):23-25
志书篇目是方志体例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体现特色,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因此篇目设置历来被方志学家和方志编纂者所重视。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家李泰橥(《方志学》作者)认为:“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瞿宣颖(《志例丛话》作者)也提出.一部志书的优劣.“但阅其门目,  相似文献   

3.
方志的地域性亦称区域性和地方性,是方志的本质特征之一。方志因为有了地域性这一本质特征,其内容和对象也就有了明确的规定性。贾思绂所谓“正史以国家为主体,方志以疆域为主体”(《定县志叙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因为有了这种规定性,“不越界而书”就成了方志编写的基本规则。自清乾嘉时期陆锡熊父子强调“土断之法”,到清末张之洞提出“非为本地设者不录”,都是这种规则的具体体现。这种原则保证了志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避免志书内容的重复割裂,避免了乱拉名人、名事、名产等现象,保证了志书作为一方信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2018年11月,“吉安方志文化丛书”之万历《吉安府志》点校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志由吉安市地方志办公室辑,汪泰荣根据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日本内阁文库藏万历十三年(1585)刻本影印本《吉安府志》点校而成。该志也是清代以前所修17部吉安府(庐陵郡)志书中唯一一部保存基本完好的志书。  相似文献   

5.
传统方志中记人载事的一个原则,是编纂者一般不对所记载的人、事、物发表议论,评议得失是非,即所谓“述而不议”。有的专家认为新志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朱祥清在《新编方志体例比较与思考》中,将“叙而不议”列为方志体例的“五大特征”之一。而从新方志的一些已出版志书或送审稿看,这个原则已被有意或无意地革新了。本文拟对此予以研讨,  相似文献   

6.
大事记作为方志体裁之一,一直是我国方志体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志书的总体特征是以类系事,以横剖为主,而编年体的大事记正好弥补了全志缺乏纵贯之不足,从而使志书成为一个既有纵观又有横观,经纬交织的整体。志书编纂者要明确大事记的功能、大事选录标准、大事记编撰原则及大事记编写应注意的问题,从而编纂出符合志书要求的大事记。  相似文献   

7.
沈慧 《宁夏史志》2007,(1):23-25
由著名史学、方志学和谱牒学专家仓修良先生撰著的《仓修良探方志》于2005年10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本独特而厚重的学术著作,书中收录了作者40多年来有关方志发展史、方志学基础理论、方志编纂学等方面的部分论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方志的历史和方志理论;二是对首轮修志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商讨和评论,对于好的和具有特色的志书加以评价,向读者推荐;三是谈论新一轮志书如何编修。全书论证严谨,资料翔实,创见迭出,填补了方志学研究的许多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是了解方志学科的入门之作,也是提升修志理论和编纂水平的必读之作。纵观《仓修良探方志》,笔者认为该书的出版意义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作为资料性著述 ,历来由撰述和记注两部分组成 ,前者是志书的主体 ,后者是重要的原始资料辑存。资料辑存被我们称作“附录”。“附录”作为志书体裁之一 ,有补充正文 ,便于读者查阅、理解之功用 ,历来被方志编撰者所广泛运用。附录的位置 ,有的置于章节之后 ,有的置于全志之后 ,作为志余珍补 ,辑录有价值的资料。正象清代方志大家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义》中所说的 :“‘拦入则不论 ,弃之则可惜’,‘稗野说部之流’等剩闻余说 ,常以类附于志后”。瞿宣颖也说 :“琐事零闻不入正志……其无所附多者 ,然后附入丛录为是”(《志例丛话》)…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以悠久灿烂的史志文化闻名于世。方志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从考订。《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灵王语:“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九丘》即为九州之志,据此方志距今也有2527年之久。此后,史籍累世不断,方志纂修不绝如缕。可以说续志是中国方志这一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的原因之所谓续志,原本是旧方志的一种,明清较多。在前代志书的基础上只记以后一段历史时期的事情,体例基本依照前志,有的只是类目上略有增删。它可以直称为“续志”,如{江都县续志》;也可以冠以“志补”、“补编”等名称,…  相似文献   

10.
篇目 ,在旧志书中称为“门类”、“门目”。它反映了志书的结构和内容 ,是志书体例的具体化 ,方志学家历来对此极为重视。章学诚在《修志十议》中提出修志应回避、忌讳的八种现象 ,即把“忌条理混杂”列为八忌之首。李泰在《方志学》中曾说 :“纂志之道固多 ,而门目标题 ,则为首要。”瞿宣颖在《志例丛话》中也说 :“夫志之佳恶 ,不待烦言 ,但阅其门 ,便知其有鉴裁之力”,“故欲精志例 ,先求分目之允。”篇目是志书总体设计的框架。一部上乘志书的篇目 ,应全面、科学地体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的历史和现状。志书篇目网络着志书的…  相似文献   

11.
讲究志书语言的简洁、凝炼,是我国修志工作的优良传统。历代方志学家都强调志书语言要“文约事丰”、“文约忌广”。当代不少方志学家在论及志书美学观时,一般都将语言美列为方志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语言美包括准确性、鲜明性等诸多因素,而讲究语言的简洁性、浓缩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表是方志体裁之一,属“无言之史”,也是一种既易综括、又便阅览的体裁。表体具有的特点:概括简明、提纲挈领、眉目清晰。各种形式的表在志书中的依次排比,可增强科学性和资料性,为总结经验、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提供资料和依据。表的恰当运用,能使志书某些内容化繁为简、节省文字。在志书的经济等编中运用表的形式,更能起到以类系事的作用。表体的使用,具有文字不能详尽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第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应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质量?笔者认为,必须达到如下基本要求:一是符合志书自身的要求;二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三是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和历史的考验。李铁映同志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一次会议的书面讲话指出:“新出版的志书就整体而言,观点比较正确,资料比较翔实,体例比较严谨,旧方志根本不能与之相比,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的。”本文试举荣获第二届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的陕西《渭南地区志》(以下简称《渭志》)、湖南《湘潭县志》(以下简称《湘志》)和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二等…  相似文献   

14.
周应合为南宋著名的方志学家,其主纂的景定《建康志》被誉为地方志佳构,该志的体例为后世许多志书所效法。周应合在修志实践中,提出了“分事任”“定凡例”“广搜访”“详参订”等方志编纂学理论。在现代志书编纂学语境下,其理论被再次解读后,将被赋予更多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是华夏化的宝贵遗产,编修志书乃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方志化源远流长,“方志”,一词始见于儒家经典的《周礼》,其日:“诵训,掌道方志。”又日:“小史,掌邦国之志。”或日:“外史,掌四方之志。”故而学术界一般认为,地方志大约滥觞于周代,举凡“百国宝书”之鲁《春秋》、晋《乘》、楚《寿  相似文献   

16.
志书写稿,方志编纂,实为方志写作也。而写作,则有其学问。日前,承赠拜读了苑广才、党戈两位先生合著的《方志写作学》,乃想起十数年前也曾拜读过的苑广才先生著的《记叙文写作法》,想起其时自己对《写作法》里论方志写作方法的认识,遂将《方志写作学》与《记叙文写作法》之论方志写作做比较,以为前者以学论之与后者以法言之,已然比后者不知高出多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志编修历史悠久.志书内容丰富.编写体例独特。古人云:“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也”.地方志也被称为“地方百科全书”.“是故志之重于郡也与国史并”。明代是我国志书编撰较为兴盛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方志.也呈现出独特的编撰特点.以下以明代弘治年间的莆田《兴化府志》为例,对这一时期莆田地方志编修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方志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就参与编修志书,“屡膺志乘之聘”,一生中编修了《永清县志》、《和州志》、《毫州志》和《湖北通志》等多部志书,积累了丰富的方志编纂经验。同时,章学诚对康海《武功志》等名志,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前人的修志经验,提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方志学理论,诸如方志的源流、方志的性质和作用、方志的体例和编纂方法等等,使方志编纂成了一项专门的学问。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前人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人,不愧是我国古方志学的集大成者。这里,仅就章学诚关于方志体例的主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方志百科全书》以浓缩修志历史,展示志业成就,普及方志知识,促进传承应用为编纂方针,设7个编写组,涵盖方志事业的各个方面。正如方志以一地特色为记述要点一样,《方志百科全书》选取方志事业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志书"——作为核心内容,进行浓墨重彩地介绍。这一设计理念是由地方志本身的价值和方志编修工作在方志事业中的地位决定的。《方志百科全书》拟收录志书(包括列为专条和在相关条目中附带介绍的志书)约2690部。为使《方志百科全书》成为广大修志工作者和大众读者阅读地方志精华的平台,收录志书都是我国新旧志书中的佳作、名作。  相似文献   

20.
“挟纩”     
近读《北方文物》1986年第3期隗芾同志《在长春发现的毛泽东同志早期书信》一文,获益良多。唯感其对原信“三军之士,有如挟纩”的理解,似不甚贴切。毛泽东同志1936年11月28日给符定一先生复信的原句是:“随接复示,绒衣、食品,宜忌各事,三军之士,有如挟纩。”其中“三军之士,有如挟纩”,当是源于《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冬,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