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哲 《风景名胜》2014,(11):106-114
“中台湾”包含台湾中西部,是文青的不二选择。如果想感受浓厚的人文气息,那就去东海大学;如果想欣赏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美景,那就去高美湿地;如果想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那就去逢甲夜市;如果想做一回称职的文艺青年,那就去鹿港小镇;如果想与小动物们有一次亲密接触,那就去清境农场。  相似文献   

2.
<正>要去宝岛台湾观光考察渴望已久。听说埋藏在心中50余年的夙愿不久就要实现了,全家人都为我高兴,每天都帮助我看台湾的天气预报。此时,电视  相似文献   

3.
台湾探亲     
难去的台湾去台湾探亲,可以说难上加难,为办理入台的手续,前后耗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虽为中国的领土,比去欧洲、美国的申请时间还长,手续还复杂。台湾当局为了限制大陆同胞去台湾,蓄意设置了种种审核手续,还要大陆司法部门的公证处出具公证。为协助台湾的庶母为我办理入境手续,我在美国大学任教的大妹妹,专程到了台湾,好不容易才办好入境。从北京去台湾要绕道香港,我事先与在香港教书的小妹妹打了电话,请她趁星期休息陪同我一同去台湾。从香港到台湾,只要一个多小时,正当我思绪翻腾之际,空中小姐告诉旅客,飞机在下降。我从…  相似文献   

4.
<正>到台湾走一走,是我的梦。多少年过去了,没能圆这个梦,湖北省政协组织文史参访团,到台湾去和文史界的同仁进行交流,终于让我的梦想成真。壬辰年深秋时节,我们踏上台湾的那一刻,没有感觉到一丝凉意,也全没有夏天的那种燥热,心里全是暖融融的。到台湾的第二天,就是和台湾的文史同行们交流。湖北省政协文史委与台湾《湖北文献》社交往密切,湖北省政协的参访团到台湾,都要到《湖北文献社》和  相似文献   

5.
毛蕊 《旅游纵览》2011,(12):14-15
<正>去台湾时还没有开放自由行,邀请单位给我报了豪华团,住宿是五花以上级别的酒店。考虑我睡眠不好,又每晚多付300台币安排我一个人住。钱花到位了,注定台湾之旅很享受。看的景、吃的饭等等这里不提,主要说说泡温泉的印象。在台湾的7个晚上,幸运地入住了3家温泉酒店,每一晚都别出新意,尽显特色,使我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台湾的温泉文化。按导游的说法就是,当局指示,尽可能让大陆贵宾朋友、亲戚,体会台湾同胞的生活水准和热情好客。导游说,你们到台湾一定要做的两件事,一个是尝台湾的美食,一个就是去泡温泉——台湾人也叫"泡汤"。在台湾,泡汤是一种生活方式,也  相似文献   

6.
新书微讯     
正《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内容简介作者以数次探访台湾名人遗迹的见闻为基础,结合人物生平相关资料,展现30位1949年前后去了台湾的民国名人在台湾的生活轨迹。这些人包括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教育家、学者、画家等。从遗迹切入,以小见大,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这些民国大家们的生平掠影和去台湾之后的苦辣酸甜。作者立意从小地方大文化的角  相似文献   

7.
《旅游纵览》2010,(12):22-24
<正>去台湾溪头、杉林溪拍昆虫花鸟台湾,是一个美景天成的地方,山有山的壮阔、海有海的蔚蓝,生态多样、自然景观丰富的森林,更是蕴含了许多美丽而珍贵的影像,尤其是旅游资源丰  相似文献   

8.
琳子  李曼 《世界》2008,(8):22-27
“你去台湾了吗?”“你打算去台湾吗?” 这是本季旅行者们最IN的问候。 大陆旅游业人士台湾踩点,两岸直航,大陆游客不用绕行第三地直接赴台观光……这一切都在这个仲夏得以实现。宝岛终于离我们如此之近,旅行潮人们,赶紧做好功课,第一时间冲向台湾吧!  相似文献   

9.
正总觉得和台湾很有缘,第一次去台湾的时候在台湾大学的表演系,偶然见到了这张海报,蒋勋的《少年台湾》。我很喜欢台湾,大概源自于一些话剧,当年算了下时间,觉得没有机会去看这场戏。没想到在第二年的上海有《少年台湾》的公演。毫不吝啬地买了票,没有失望。台北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街头巷尾的生活气息与文艺的氛围是我喜欢这里的理由,总有人跟我说台湾没有内地的好山好水,但是台湾毕竟是  相似文献   

10.
散叶     
<正>蒋介石爱吃"庐山三杯鸡"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美庐居住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庐山三杯鸡",并且这道菜还是蒋夫人用来招待贵宾和政界要人的必备菜。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去台湾后,一直没有忘记"庐山三杯鸡",并把三杯鸡的做法在台湾加以改进,加入一种台湾当地盛产的叫"九层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南京解放前夕去了台湾。他去台后的境况如何?《去台后的于右任先生》一文讲述了老先生在台湾孤寂清苦的晚年生活和他渴望回归故土的企盼。  相似文献   

12.
"台湾意识"本是台湾民众认同乡土的"地方意识"。日据时期,"台湾意识"蜕变成"国族认同",其本质上仍是"中国意识",如不少台湾的知识分子借助台湾史著述表达了对"故国"的追思。"二二八"事件后,围绕是否认同"中国意识",台湾内外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台湾意识"与台湾史叙述。"解严"前后,政治的变动促使"台湾意识"出现异化,导致战后岛内"去殖民化""去省籍化"的台湾史研究路径被抛弃。部分台湾史学者企图使台湾史研究脱离中国史脉络,重新建构以"台湾人"为主体的"台独史观",使之成为推动"台独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1993年7月2日摄于张府,左:《黔人杂志》总编李永久先生;中:张志韩老人;右:作者前年,我曾去了一趟台湾。由于得到《黔人》杂志社李永久总编辑的热情热接待,并作为向导陪同我游览和访问,一切都安排得停停当当,十分周到,使我非常愉快。其间,我们曾一道去拜访了好几位定居台湾的九十高寿的贵州“大老”,尤其是一道去台北县永和市嘉新皇哪拜望张志韩老人,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在台湾,对公教人员购买住房有一套优待的办法,不少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张老家住四楼。敲门入室,除张老伉俪外,其爱女张莲近日亦由家乡贵阳来探望双亲…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9,(4)
这次去台北,主要是去查档案。可是在台湾,既没有政府颁布的档案法,也没有作为公共事业的档案馆。唯一的一家所谓“档案馆”,竟是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自己创办的。那是由于当初从大陆撤退时过于匆忙,有些档案,如北京政府的部分外交档案之类,运抵台湾后无人照管,中  相似文献   

15.
张懋镕 《文博》2006,(6):80
今年五月,我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邀作短期访问。事后,朋友们问我:阿里山去否?回答:没有;再问:日月潭去否?回答还是没有。问者感叹:那你做什么去了?我说买书啊!此次台湾之行的最大收获是买到了一套刚刚出版的由历史语言研究所同仁编辑的《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编》(下简称《新收》),我非常满意,因为这是一部我心仪已久的书籍。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旅行     
<正>前些天与大陆摄影团的同行一同去了台湾,拍到了满意的片子,零距离体验了台湾的民俗。短短的台湾10日行,让我的气色得到同事家人朋友的屡屡夸赞,自己也觉得神清气爽。好的气色,好的心境,除此之外,旅行还带给了我们什么?这个问题并非人人都能干脆明确地作答。事实上,即便是把旅行当做生活的职业旅者,也未必能回答出来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2008年7月4日台湾对大陆游客开放到现在,台湾这片3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下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这时,你会发现,这个小岛的一切都像一个老朋友般熟悉,去喝最正宗的珍珠奶茶,去吃"食字路口"里的众多美食,去看阿里山的姑娘,日月潭的山水,外婆的澎湖湾,还有台北的晚九朝五,西门町的明星签唱……就不由得兴奋。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选择去台湾游玩,也是一次不错的旅行。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11,(21):76-77
由新疆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办的“乘着火车去台湾——红十月骑游台湾”活动近日发车。  相似文献   

19.
著名画家张大千在海外一直心系祖国,晚年由于种种原因他没能回到大陆,去了台湾。他在台湾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请看朱小平先生撰写的《张大千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相似文献   

20.
大陆解放之后,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远走香港,临老且病之时,即使蒋介石频频召唤,杜就是不愿意去台湾。他为什么不去台湾?恐怕与1949年7月间,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一篇严厉批判杜的社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