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山炉考     
博山炉是专门用于象征汉代仙家思想中仙山的器物,该器物在汉魏六朝被称为"博山香垆"或"博山",唐初才普遍称其为"博山炉".考镜"博山炉"之博,有三个主要义项或文化隐喻:极目远观之博望、泰山和博弈.此三者均与仙人、仙山或仙家世界相联系,是汉代作为"登天"、"致仙"或"成仙"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20,(9)
正两汉时期的博山炉造型精致、制作考究。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及骑兽人物博山炉为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从社会思想、造型艺术和结构功能三个角度对满城汉墓出土的博山炉加以赏析,力求揭示其蕴含的敬山求仙、以神入画、精巧雅致等艺术特点,彰显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博山炉,本汉器也。海中有山,名博山,形如莲花,故香炉取象。"(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博山炉为古代熏香器具,盛于两汉魏晋时期,在我国熏香器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我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其材质大多为青铜和陶瓷。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因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在博山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镇原县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汉代铜博山炉,属国家三级文物,炉高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早年收购了一件清代康熙三彩蓬莱仙山瓷塑,其造型饱满,色彩绚丽。山间亭台楼阁错落,间以山路连通,整体构思巧妙,制作精巧。这件瓷塑有明确康熙己已年纪年,反映了清代民间借蓬莱仙山祈求长寿、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11)
正熏炉是古代的燃香之器,它最晚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汉代较为流行。熏炉的质地有陶质、瓷质、铜质等。铜质的熏炉,是一种实用器,它类型丰富,装饰风格独特。属于熏炉中的上品。目前,据公布的资料中汉代铜质熏炉数量不足200件。分布较为广泛,以陕、两湖、两广、河南、河北数量较多,其他则属零星出土。其形制有盖豆形、博山形、鼎形、行炉形、鸟形和一些特殊形制。博山炉是博山形熏炉的简称,是熏炉中最为优美精致的一种。一般由炉盖、炉身、炉柄、承盘等部分组成。出现于西汉中期,它是在春秋战国以来持续发  相似文献   

6.
蓬莱水城     
《文物》1979,(7)
蓬莱水城在山东半岛北端,隔画河与蓬莱县城比邻。水城内有丹崖山,山巅有"蓬莱仙阁"临风矗立。人们在这里眺望海市蜃楼的奇景,从这里让想像飞向一个神话中的世界。但是蓬莱水城的历史意义却在于它是我国古代一处海防要塞和海运枢纽。水城以北海面上,庙岛群岛迤邐百余里,形成渤海的门户。水城位于庙岛群岛和山东半岛的联接点上。自汉至唐,这一带已经成为军事上有用  相似文献   

7.
<正>井冈山是无人不晓的地名,很多人以为,井冈山的名也与其他山的名称一样古已有之。其实在1928年之前并没有井冈山这个名称,是红军到这里之后才有了"井冈山"。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相似文献   

8.
绝代才媛刘古香,淮安沭阳人。名清韵,以字行。是中国戏剧史上仅见的一位多产女作家。明清两代有据可考的二十三位女剧作家传世的二十二种杂剧、传奇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作品(十二种)是刘古香一人所作。 刘古香的作品体裁呈多样化,已发表的有《小蓬莱仙馆诗钞》、《瓣香  相似文献   

9.
历史圣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景观,神话、宗教和历史将一些山抬升成中国人心目当中的图腾。从来没有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对山寄托着如此多的想像和愿望,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和布衣平民在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将国家社稷、个人命运及理想抱负都注入那一座座绵延的山中。以黄帝陵,五岳和四大佛、道教为代表的历史圣地托起了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脊梁。  相似文献   

10.
湖南道县历史悠久,"关仙"现象在当地比较普遍。"关仙"现象对信众个体的精神慰藉、心理调适、娱乐消遣等有重要作用。所谓"关仙"就是一种民众向某个神灵附体者(仙娘婆)进行"咨询"的活动。通过非结构式访谈与参与观察等方法调查得知,整个"关仙"过程包括四个部分:采花、关灶神、关病、关死魂,由仪式专家"仙娘婆"实施。民众的信仰需求与仪式专家的持续再生产是"关仙"仪式得以存在的内因,"灵性产品"竞争者的稀少与政府管制的宽松是其存在的外因。认为"关仙"现象是一种有巫术倾向的民间信仰,本质上属于宗教。"关仙"现象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特定形式,若要达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必须要面对民间信仰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香坊     
正香坊是制作线香的作坊,早在宋明时期就已经出现。线香即无竹芯的香,因其燃烧时间长,所以又被称为"仙香"或"长寿香",是由香料、骨料、粘结料及多种辅助材料加水调合,经模压或挤压、晾干而成,以供人们祭祖、礼佛之用。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贺兰山,宁夏人将它视为圣山,而这座山也和葡萄有着不解的渊源。作为一个资深葡萄酒爱好者,到了宁夏,不去贺兰山东麓品尝那里的葡萄和葡萄酒,会觉得是一种缺憾。贺兰山东麓的传说如今,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风生水起,最近五六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这个名称的出镜率越来越高,比如,胡润百富榜"2013年至尚优品全球优质葡萄产地新秀奖"  相似文献   

13.
<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牛首山,位于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10公里处,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地跨雨花台和江宁两区,属于宁镇丘陵西段南支的低山丘陵,主峰海拔242.9米,山虽不高,却闻名遐迩。牛首山,以山顶有南北两峰对峙,状如牛头双犄而得名,当地老百姓称其为牛头山,又因"牛头"不雅,改称牛首山。《金陵览古》和《方舆纪要》均对其名由来有  相似文献   

14.
长岛原来属蓬莱县,是传说中蓬莱仙山所在。全县有大小32个岛屿,像一串珍珠洒落在渤海通向黄海的大门口。其中的庙岛旁边有很好的避风港,南来北往的船只常常在此停泊,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由福建船民和商贾出资在岛上建了一座天后宫,俗称天妃庙,  相似文献   

15.
魅力联峰山     
<正>登山览胜、林中探幽、寻史访踪、氧吧洗肺……联峰山氤氲着帝王之大气,自然之灵气,养生之福气,文化之雅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里的名言对于北戴河联峰山来说再贴切不过了。一脉青山,山光积翠;一汪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九龙山集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于一山的多元宗教文化地区的田野调查,认为文化相论研究方法对九龙山"一山三教"具有它独特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它的客观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规律性。九龙山三大宗教在相互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宽容;在交流中求共识,三大宗教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女巫在黄洞瑶族乡被称为"仙娘",她们从事着沟通人神的职业,但是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性质却不同于正统宗教的执行者———师公。"仙娘"生活在边缘的社会环境之中,她们的职业、生活和家庭应当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在瑶族宗教研究中,鲜有涉及女巫这一特殊群体。鉴于此,本文以贺州市黄洞瑶族乡盘瑶的"仙娘"为调查对象,从社会、巫术、女巫的生活角度出发,观察女巫的生活史以及当地社会对她们的看法,以此使"仙娘"这一特殊的女性仪式专家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武宣,又称仙城。据史料记载,"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桂林县置武仙县"。明宣德六年(1431年),武仙县改称武宣县。明旅行家徐霞客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经过武宣曾感:"《志》谓'县西有仙人山,南有仙岩山',当即所望诸异峰也。""仙岩山"因其山下有仙岩而名。"仙岩留迹"为武宣古八景之一,隐藏着诸多历史人文秘密,其中更是涉及了明建文帝的行踪。建文帝即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生颍慧好学,性至孝。"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  相似文献   

19.
林亚兴 《收藏家》2015,(4):65-69
铜香炉是盛放香料燃烧的熏香器具,它的作用有四种。其一用于祭祀神佛和祖先,给人一种清香、宁静、肃穆之感。其二文人读书、写字时烧香使空气芬芳,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其三熏香衣服,增加舒适感。其四作为文玩欣赏,供文房摆设。我国在汉代曾铸造过铜熏炉,俗称"博山炉"。博山炉器形近似战国时期的青铜豆,炉体呈半球形,上有镂空的山形盖,圆盘形底座,中有圆柱与炉体相接。后来又铸造使用过一些鸭形铜熏炉。  相似文献   

20.
穷物理     
<正>破土器、庖厨刀还是铡草刀?三角形石刀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状的石器,其功能众说不一,不少考古学家认为它是作为农业工具使用的"破土器"。通过对湖州毘山遗址出土的两件商代三角形石刀进行微痕分析,并与采用复制石器进行实验考古后所得到的微痕进行比较,可知毘山三角形石刀不是"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