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木版水印技艺是荣宝斋在传统雕版印刷(公元868年)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起来的。木版水印这一名称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宝斋根据这门技艺的生产方法和用料特点而创造出来的,用以复制古今名家书画作品,向中外人士介绍中国名家书画艺术。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记录了我  相似文献   

2.
正印刷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发明。雕版印刷术创始于隋唐时期甚至更早,虽然宋代人毕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活字印刷,但雕版印刷仍作为中国古代印制书籍的最主流的技术方法长期应用于书籍印制过程中。雕版印刷在经历宋、元、明时期的蓬勃发展,至明代中后期,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在此期间,又在单版单色印刷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一些刷印新技术,如单版套色、多版套色、饾版、拱花等版印新技术的应用,极大  相似文献   

3.
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采用梨木雕版、中药炮制颜料、手工水色套印 ,史称“世界绝活” ,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院校均有其藏品。如今 ,这一中国文化瑰宝已经濒危 ,掌握这门技术的艺人仅剩数人 ,中药炮制颜料的技术多已失传……是什么原因造成朱仙镇木版年画濒危的呢 ?记者通过深入调查采访 ,发现其原因神秘而复杂  相似文献   

4.
朵云轩传统的木版水印工艺精湛绝伦,复制艺术的水平达到了形神兼备以至乱真的境地。木版水印工艺重梓精印《十竹斋画谱》并取得成功,为我国图书艺术园地继续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非遗,薪火相传雕版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唐代就有了雕版印刷技艺,延续于宋、元、明,至清代达到顶峰。虽自清以来,西方先进印刷技术传入我国以后,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日渐式微,而在一些印刷业发达的地区,仍然薪火相传,未曾消失。新中国成立以来,雕版印刷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得以复兴。文革期间雕版印刷遭到严重影响,文革后南京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  相似文献   

6.
桃花坞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凌波桃花坞位于江南水乡名城——江苏苏州阊门内。桃花坞自明代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齐名。桃花坞木版年画无论在内容、构图、雕版、套色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7.
<正>6月12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册府千华——珍贵古籍雕版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隆重开幕。当天,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召开古代珍贵雕版保护暨技艺研讨会,邀请古籍保护专家学者、古籍版片收藏单位代表和非遗技艺传承人等50余人与会,共商古代雕版保护暨技艺传承工作。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平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等专家学者在会上做重要发言,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古代雕版保护,做好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此次"册府千华——珍贵古籍雕版特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珍贵古籍雕版的全面展示。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十  相似文献   

8.
正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了融合古今、交汇东西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鲜明的近现代工商业文明特征,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独具特色。田山歌、沪剧、评弹、独脚戏、顾绣、竹刻、海派玉雕、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豫园灯会、龙华庙会等海派非遗项目,见证着上海的历史发展变迁,蕴含着谦和包容的城市精神,散发着细腻精巧的人  相似文献   

9.
南宋是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业全面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首都临安(今杭州)出现了许多刻书机构、单位和个人,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寺院、私家和书坊都从事雕版印刷,官刻和私雕并举,其雕版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印本流传范围之广,不仅是空前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明清两代也很难与之相比,成为当时我国雕版印刷事业最发达的地区。 一 王国维在《两浙古刊本考》序中说:“南渡以后,临安为行都,胄监在焉,板书之所萃集”。据统计,南宋浙江刻书的地点有一百七十多处,其中杭州名居前列。这里不仅是全国刻书最多的地方,而且技艺也最精。由于长期从事雕印,出现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主要是刊工,在字体等风格上  相似文献   

10.
历史沿革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年画,因产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的桃花坞而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优秀的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称为“姑苏版”,当时的苏州枫桥、山塘、虎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到百万张以上。  相似文献   

11.
梁代的“砑花”并非“拱花”,两之间不仅在工艺上没有相通之处,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继承与演化。吴发祥的《萝轩变古笺谱》虽然出版于1426年,但胡正言从事拱花印刷更在吴发祥之前。  相似文献   

12.
《北平笺谱》和《海上述林》及其他1931年9月,郑振铎应燕京大学邀请,到燕大任教,讲授中国小说史、戏曲史等课程,兼顾《文学季刊》编务。1933年,鲁迅在上海写信给他,建议合作编印木版水印笺谱的问题。由于他们两人对我国古代版画艺术都有深湛研究,而且对出...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9月,因机缘巧合,我曾有幸接触到一批出自黄陂木兰山麓有名的木版年画之乡——长轩岭张都桥村的木版年画和一些雕版木模,并对它们透露出的浓浓的民俗文化风情着迷。据《黄陂通史》载,黄陂木版年画制作兴盛于明代永乐年间,燕王朱棣篡位后推崇道教玄武大帝,在全国各地大兴寺观庙宇,黄陂木兰山因是释、道香火圣地,每年年关前后,各地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当时,张都桥村傅家大湾、周前湾的艺人们看到商机,用木版印制《如来佛》《玄武大帝》《观音菩萨》等大量道、佛宗教题材的年画,受到香客欢迎,渐渐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4.
马庭顺 《收藏家》2000,(9):48-53
明清两代的扬州,由于盐业和漕运的迅猛发展,有力推动了商业、手工业的兴盛。官衙的倡导、豪商巨贾的奢侈以及各阶层市民的消费,大大刺激了这一地区手工艺品的生产,漆器、玉器、金属器、刺绣、竹木器、雕版印刷、制笔、制扇等,无不穷极天工、争奇斗艳,在全国享有美誉。扬州博物馆馆藏近千件折扇和书画扇面,正反映了当时制扇业的高超技艺和风雅气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淮海路上那古朴的青瓦朱漆大门,就是和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四川德格印经院一起以"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金陵刻经处。  相似文献   

16.
滩头年画     
<正>滩头位于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这个风景秀美的小镇孕育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珍品——滩头年画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它和全国最负盛名的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合称中国四大  相似文献   

17.
兰亭心语     
《中华遗产》2005,(2):142-142
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相关人士评选出了“2003—2004年度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十大要闻”:河南省全面实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民俗影像专家樊宇民间文化遗产影像记录40万里行、《中国木版年画——杨家埠卷》示范本问世、《中国民俗志丛书&#183;门头沟卷》普查完成、西部民歌抢救行动传捷报、赵文碹捐资百万支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萨满文化保护体系初建成、首届抢救、保护和开发民间文化遗产县长论坛、河北民协抢救武强年画古雕版。  相似文献   

18.
梁代的“砑花”并非“拱花”,两者之间不仅在工艺上没有相通之处,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继承与演化。吴发祥的《萝轩变古笺谱》虽然出版于 1426年,但胡正言从事拱花印刷更在吴发祥之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版画发展史上,福建的建安(建阳)、四川的眉山(成都)、河南的汴梁(开封)、安徽的徽州(歙县)、江苏的金陵(南京)、浙江的武林(杭州)、山西的平水(临汾)以及北京都是著名的雕版印刷出版中心.其中,安徽徽州的雕版技术与成就尤其突出.古代徽州,地少人稠、物产富饶,商业手工业很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劳动人民有多种技艺,民间画师雕版艺人比较集中.徽州又盛产纸、墨、笔、砚和木材,为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明清时期徽州又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地方的刻书业很兴盛,私家和书坊出版的通俗书籍附有精致的版画插图亦已形成风气,民众所喜看爱读的小说戏曲通俗书广泛流传,给徽州版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雕版印刷     
韩艳 《神州》2012,(16):60-65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现藏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由一般的雕工完成。木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