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北榆林一带是匈奴族长期游牧驰骋的地区之一,素以出土“西番片”——匈奴族特有的艺术装饰著称,这种考古文献上所谓的“鄂尔多斯式铜器”,解放后在陕北及关中续有发现。本文介绍的是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些动物纹钢饰牌。图1 双虎纹透雕带饰四周长方形边框,上有幅射状纹。框内铸二虎,方向相反,张牙舞爪,回首对望。二虎唇吻上方有一饰物与边框相连。榆林出土。长10、宽4.3厘米。匈奴双兽铜饰牌甚多,如双牛、双羊、双驼、双鹿等,象这样双虎图案的饰物,尚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考释蒙古北部诺因乌拉匈奴墓出土的一件刺绣毛毯上的动物纹和植物纹中,通过与大量我国北方和西伯利亚南部出土相同或相近时期的青铜牌饰、金牌饰、木雕器和纺织品上的类似纹样进行对比后发现,刺绣表现的是一种典型的野兽风格动物纹样,其中有耳鹰形动物与有竖耳、颈部鬃毛末端和尾端饰以钩喙有耳鹰头的虚幻动物应均是格里芬,而动物纹间间有的植物纹可能是生命树。  相似文献   

3.
饰牌是匈奴物质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作带扣、腰带饰、马具饰、首饰配件和"古玩"等五种用途.以装饰母题作为分类依据将匈奴饰牌划分为动物纹、人物活动纹、几何纹三型.战国到西汉时期是匈奴饰牌发展最鼎盛的时期.饰牌同时并存多种形制,并因题材选取的不同形成各自的系列.饰牌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向系列化发展,创作母题从自然领域转向社会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4.
匈奴是突厥人种还是蒙古人种?匈奴人的语言属突厥语族蒙古语族还是通古斯语族?匈人(Huns)是匈奴人吗?匈奴人到哪里去了?他们又从哪里来?他们与现在的匈牙利人(Magyars)、蒙古人是古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血缘关系?这一系列与“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一哲学命题同样的问题,史学界反馈给我们的回应就像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  相似文献   

5.
藏饰传奇     
<正>藏族人爱美,不分男女,无论贫富,身上总有几件珍贵的物件。那些藏族汉子,戴头饰,挂狼牙,腰间一把藏刀,一抬手,腕上很粗的一串包金象牙。女人的装饰就更多了,除了耳环、戒指、手镯,还有头饰、佛珠、腰佩……这些年,大量游客涌入藏地,藏传佛教传播四方,藏饰也随之水涨船高,一颗真的包银狼牙,至少也要两三千元,好的天珠卖到上千万。我的兴趣却并不在此,因为在藏区收山货,天天跟藏族人相处,被藏饰晃着眼,我很想知道,这些藏饰是怎么得来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审美,而我的藏族朋友们,是怎样在极恶劣的环境里,将一片色彩,一块骨头,一串佛珠,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6.
正古代匈奴人没有固定的住所,也不事耕种,哪里的水草适合放牧牛羊他们就迁移到哪里,过着游牧生活。当匈奴发现了中原的富庶后,就频频从北方入侵中原。中原的历代统治者也不是好惹的,从春秋一直到汉朝,匈奴对中原的侵犯常常遭到回击。匈奴历史上最强盛时期是冒顿(mòdú)单于时代——其时,刘邦与项羽打得不可开交——匈奴有冲锋陷阵的骑兵30多万。  相似文献   

7.
匈奴腰饰牌特色鲜明,是匈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没有文字的匈奴民族来说。这些腰饰牌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匈奴社会以及匈奴民族与周边其他民族关系的一扇窗口。本文以匈奴遗迹出土腰饰牌为主要考察对象。辅以匈奴传世腰饰牌,通过考古类型学分析将其划分为A、B两大组群八个类型,初步勾勒出了匈奴腰饰牌的总体面貌和特征,指出了其中的地域差异。进而对匈奴腰饰牌进行了文化渊源之探讨。通过对匈奴遗迹和西汉墓葬出土腰饰牌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它们各自在空间分布和传播上的特点,认为A群组腰饰牌属于匈奴文化系统。它们源自早期草原文化带扣和骚饰牌。B群组腰饰牌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系统Ba型腰饰牌属于匈奴文化系统,Bb型和Bd型腰饰牌属于汉文化系统,Bc型腰饰牌是这两大文化系统腰饰牌的混合体,且匈奴Ba型腰饰牌源自Bb型和Bd型腰饰牌。本文同时指出,中国北方地区是匈奴草原文化系统腰饰牌与汉文化系统腰饰牌的交汇地。  相似文献   

8.
正失蜡失织法(Lost Wax and Lost Textile),主要由是由美国艺术史家艾玛·邦克(Emma C.Bunker)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约瑟夫·特恩巴赫(Joseph Ternbach)等人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的1,用来解释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收藏的一类动物形金牌饰的铸造工艺,这种金牌饰有的背面有凸起的织物印痕,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2。后来,艾玛·邦克研究了我国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畔战国  相似文献   

9.
狗的进化     
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狗与狼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充满野性,热爱自由的祖先。也许是几百万年前的一个冬季,有一对狼兄弟。由于大雪封山,他们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饥饿一点点吞噬着他们的生命。就在这时,他们闻到了一阵肉香,寻香而去,原来是人类正在进餐。火上的猎物,散发出阵阵扑鼻的香气。两匹饥饿的狼垂涎欲滴,可面对强大的人类,他们不敢贸然前进。此时,由于饥饿难耐,狼弟弟不由自主地向人类靠近,狼哥哥虽欲阻止,但也不敢进入人类的猎杀范围。人类也觉察到了狼的来临,拿起武器便欲进攻。突然,他们看到了惊人的一幕:这只狼竟然整个趴在地上,将他们那表示进攻夹着的尾巴伸了出来,并作乞求的眼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周边及中原地区的汉代匈奴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属蒙古人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屡有记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匈奴文化遗存是在内蒙古杭锦旗桃红巴拉的匈奴墓群,时代相当于春秋晚期。匈奴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墓葬为竖穴土坑形制。葬俗方面表现为随葬马、牛、羊的头骨和蹄骨。随葬品  相似文献   

11.
地底千年雄师——记武威东汉铜车马仪仗俑○王文明汉代的俑品,以在武威出土的数量为最多。武威古称凉州,西汉武帝以前,武威是匈奴人游牧的地区,由于他们经常骚扰边境,武帝便派遣大将霍去病赶走匈奴,然后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郡,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繁华的重镇。196...  相似文献   

12.
突厥原是匈奴的别支,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部落,初居于准噶尔盆地以北,约今叶尼塞河的上游一带,以畜牧、射猎为生。后迁居于高昌的北山(今博格尔多山),以锻铁著名。《周书》突厥传曾记载:“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138年,当张骞步出陇西,踏上通往西域的漫漫征程时,他肩负着联络大月氏(zhī音支)夹攻匈奴的使命。大月氏是怎样一个民族?为什么汉朝要联络他们? 大月氏是古羌族的一支,即月氏羌,原住敦煌、祁连间。王国维认为月氏就是战国时的禺氏。月氏是有名的行国,月氏人长期过着游牧生活,擅长养马,历史上有“中国人众,大秦宝众,月氏马众”之说,从秦到汉初,月氏力量相当强大,控弦之士十余万,骑乘数十万匹,和东胡一起,构成对匈奴东西两翼的严重威胁。匈奴单于头曼曾以长子冒顿质于月氏。那时,月氏人自己也因此“轻匈奴”。但当冒顿继任匈奴单于以后,形势迅速变化。冒顿先破东胡,接着便派右贤王大破月氏。其时大约是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前元四年)或稍早。两年后,冒顿死,其子继位,是为老上单于。这以后,匈奴  相似文献   

14.
汉初七十年,在对待匈奴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与战两种思想路线的分歧。正如班固所说:“人持所见,各有同异,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汉书·匈奴传》)高祖刘邦时目光主要盯在异姓诸侯王身上。在刘邦看来,只要他们不叛乱,天下就可以安稳,因而对北边的匈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刘邦如此,就是满朝文武也不以匈奴为意。他们甚至从秦始皇北逐匈奴而亡国的教训中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公元前202年,戍卒娄敬在洛阳上建都之策,建议高祖把都城定在关中,理由就是关中地形险固,可以居高临下,控扼中原。其着眼点也在防止诸侯王的作乱,并没有把他…  相似文献   

15.
正匈奴,曾经称雄大漠,如今早已远去,但他们留下的金冠,无言地诉说着纵马飞驰、弯弓涉猎的往事。神秘金冠金冠对大多数人而言,仅仅是听过而已,对于它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就知之不详了。至于匈奴金冠,人们所知更是甚少。一个游牧民族,能制作出什么样的金冠呢?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粗犷、豪爽,来去如风,勇武好斗。他们的金冠,似乎也带着这种风格。不久前,博物馆展出了那件传说中的王冠。它被摆放在展厅不起眼的角落里,不是特别强调,似乎泯然众人矣。然而,当我第一眼看见它时,它立刻就从众多展品中"跳"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这件铜带饰长10.7、宽4.7~6.8厘米,1985年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王团乡汉匈奴墓,现藏同心县文物管理所。在带饰的刀把形边框内塑造了一组复杂的图象:一侧为驾牲双轮车,车上立一犬;另一侧为执剑的骑马武士抓获战俘的形象。武士手抓战俘头发,另  相似文献   

17.
李少白 《风景名胜》2009,(1):142-143
一个人看到的,往往是另一个人忽略的。在秦始皇看来,长城是抵御匈奴人入侵的屏障;而在孟姜女婆娑的泪光中,长城是活埋了自己丈夫的坟墓。在游牧民族的骑士看来,长城是阻挡他们挥戈南下的的险隘:而在守土戍边的将士看来,长城是和他们一起护卫家乡的骨肉兄弟。  相似文献   

18.
东周至西汉中期,中国境内出土的涡纹牌饰,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工艺品,有独特的类型、分布地区及发展变化。涡纹纹样给我们一个艺术视角,观察其间我国长城地带及甘宁地区与欧亚草原西部的互动。为探究戎、胡与萨尔马特、塞人、阿尔泰人及匈奴等族群的关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匈奴是突厥人种还是蒙古人种?匈奴人的语言属突厥语族蒙古语族还是通古斯语族? 匈人(Huns)是匈奴人吗?匈奴人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20.
封面简介     
《收藏家》2014,(1)
<正>通高198厘米四川省绵阳博物馆藏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29个部件衔接扣挂而成。以铜管作树干,插在浮雕天绿、辟邪纹的陶座上,五组枝叶分插在树干套管上,树顶一人正将玉兔捣成的不死"神丸"置于雀嘴,树枝上满布铜钱,树叶上还饰有西王母长生不老神仙故事及乐舞杂技者形象。树叶婆娑,满布铜钱,似乎只要摇动树干,铜钱就会哗哗坠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