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宫古建筑结构可靠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故宫古建筑,采用归类汇总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故宫古建筑木结构的典型残损问题。基于大量现场勘查及理论分析结果,对故宫古建筑存在的典型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可行性加固建议。通过典型算例,对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方法进行了深入论证。结果表明:故宫古建筑木结构的柱子、斗栱、榫卯节点、梁架、屋顶、墙体等各部位都容易产生开裂、糟朽、变形、拔榫等可靠性问题并影响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与木结构的构造特征、木材材料性质及施工保养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可靠性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法,可提高古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2.
段小群  巨东  闫鹏武 《文博》2014,(3):89-91
钟楼作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其建筑形制、结构特点彩画及装饰手法保留了明代的营造技法,是一座四角攒尖顶三重檐古建筑,为研究明代楼阁式建筑提供了典型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3.
安菲 《收藏家》2024,(2):102-111
故宫建福宫区内的建筑是珍贵的历史遗存与研究资料。其整体建筑格局保存较好,基本保持了乾隆时期的样式与形制。2011年至2013年,在对该区域内的古建筑进行维修时发现,其屋面的苫背做法较之其他故宫建筑,有较大不同。为了原样修复,施工人员以中国古建筑瓦石营造法为参考依据,对建福宫区内主要建筑的苫背做法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并通过多次试验,基本还原了古人的工艺,取得较为满意的修缮效果。  相似文献   

4.
故宫建筑以宏伟壮丽著称于世,它不仅符合皇帝至高无上的设计要求,体现了当时技艺的最高水平,而且考证和运用了古代文献中有关宫殿的论著,作为设计依据。从故宫建筑的许多特色中可以看出,故宫的建筑设计,不仅是精湛技术与高雅艺术的完美结合,而且还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古代哲理。可惜明代肇建故宫的档案早已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5.
本文开宗明义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回顾了其发展和研究的历史。指出故宫学的性质,应该属于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故宫古建筑、院藏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近80年故宫博物院的历程等六个方面。紫禁城研究是故宫学研究的核心,但是故宫学在研究范畴和地位上不能等同于紫禁城学。最后明确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学研究中所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水、美观的特性,同时其使用也有彰显建筑等级的功能。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是全国仅存的一座具有典型民族特色和塞外风情的皇家宫殿,距今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沈阳故宫保留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因满族特有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沈阳故宫的琉璃构件也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故宫的价值与故宫博物院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密切相关,对故宫价值认识的程度,影响着对故宫博物院内涵的理解与功能的定位。故宫人对文物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博物馆不只是收藏“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更要在收集、保护、研究和传播上下功夫。故宫的古建筑不只是一个“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和标志,也体现了建筑艺术中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反映宫廷历史文化方面,故宫及其藏品可称为是明清皇家生活方式的标本,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和利用。从传统的古物概念扩展到保护文化遗产,是故宫人对故宫价值认识的一个飞跃,故宫不仅要保护有形的,而且要高度重视、努力抓紧保护无形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新书微讯     
正《故宫营建六百年》内容简介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皇帝颁布诏书,将营建北京告成的喜讯郑重地昭告天下,我们把这一天看作是明代北京城与明代北京皇宫建筑的诞辰,按公历是1420年12月8日,到2020年已经整整600年。为纪念这座600年的伟大古代建筑群,古建筑学家、故宫前副院长晋宏逵先生写成《故宫营建六百年》一书,  相似文献   

9.
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防雷保护工作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故宫在建成之时,就有雷害伴随,不断出现雷击起火,损毁建筑物的事故。本文回顾了故宫博物院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古建筑防雷工作的情况,特别是1984年国家颁布试行《建筑防雷设计规范》后,对故宫古建筑之材料进行相关的数据调查和实验,作为防雷设计的依据。同时对防雷问题较严重的几座殿宇的防雷装置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防雷保护能力。此外,作者还对故宫落雷的条件和一些雷击事故加以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义乌市境内有古建筑100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近百处,清代乾隆以前的建筑500余处。有90余处古建筑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如国保单位黄山八面厅,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成,以精美绝伦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闻名,2010年进行了全面整修。  相似文献   

11.
庋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漆器是国内收藏之最。作者利用在故宫文物库房工作的有利条件,用十几年的时间,将故宫及世界各地博物馆、私人收藏的明代官造漆器的款识,特别是对伪款的类型进行排比与研究,去伪存真,试图解决明代官造漆器中真假款并存的问题,为深入研究明代漆器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华遗产》2009,(3):10-10
故宫博物院有两个,但故宫只有一个。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只有一个。这个整体包括故宫的古建筑、藏品和故宫近六百年所经历的人和事,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而故宫博物院指的是同根同源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一宫丽院’、国宝分居的格局是历史造成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是故宫学的重要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3.
故宫博物院有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和上百万件珍贵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古建筑和不同质地的文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究其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素。特别是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人数日益增多,势必带来新的损坏。此外,由于故宫地处北京中心,城市环境污染自然也会影响到这些古建筑和文物,而在古建修复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涂料、颜料等,也增加了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成份和浓度。为了研究故宫所处环境的特点,探讨空气污染物可能给  相似文献   

14.
白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社会性昆虫,能够对以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故宫博物院自2006年发现白蚁危害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和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对国内外在白蚁探测、预防、治理等方面的最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基于故宫白蚁防治经验,探讨了古建筑白蚁防治在技术选择和实施方法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古建筑白蚁防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故宫建筑历程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完整的古宫殿建筑群。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今已有五百六十余年历史。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成立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明代北京建设之役,紫禁城宫殿实为全部大工当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7月20日至21日,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与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故宫学与明清政治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的目的是联系故宫学建设,对明代政治文化研究的基础概念、问题、视角、方法等进行一次具体深入的讨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的东北部分——即故宫外东路——有宁寿宫一组建筑物,其地本明代仁寿宫一号殿的故址,清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始建宁寿宫,可是现存的建筑物却是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间(一七七一——一七九六)所建筑的。宁寿宫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中路是由皇极门起,沿中轴线往北的正殿部分,东部是养性门东的畅音阁、阅是楼等建筑,而西路养性门西则是一座花园,因为它建于乾隆时,所以称之为"乾隆花园"。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故宫博物院提出了"故宫学",发动并联合故宫内外海峡两岸的学术力量,利用故宫博物院的优势,展开了相关研究。多年来,明代宫廷史的研究一直相对比较落后,不仅是故宫学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且也是整个明史研究领域内较为薄弱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热湿环境特征,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对建筑空间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监测,分析建筑空间温湿度时空变化规律,评估建筑热湿环境特征,探讨热湿环境对文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建筑对外界环境温湿度变化具有较好的缓冲和隔离作用,建筑内部热湿环境对文物保存不利,主要体现在相对湿度高、波动大,湿度调控将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关键。建筑热湿环境为壁画酥碱和霉斑病害主要成因,同时促进了编竹夹泥墙体结构安全问题的发生。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四川地区明代编竹夹泥墙木结构古建筑热湿环境特征的认识,而且为该建筑壁画病害和墙体结构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斗拱审美特征吕鸿铿左国保(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古建筑具有广阔深邃的美学性格,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仅从古建筑的一个组件——斗拱分析其审美特征。一斗拱艺术在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中,斗拱最为引人瞩目。远在汉代就曾有“层栉以岌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