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人写的《人在高原》一书曾断言,人在4000米以上地区将无法生存。而新疆帕米尔高原的杏花村人却在海拔五六千米、空气稀薄的冰雪高原上活得潇洒异常,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百岁老人。杏花村地处我国古代被称为“石头城”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境内,四周全是摩天的冰川雪岭。飞机在这里只能望山兴叹,马和牦牛成了主要交通工具。这是古丝绸之路上一段最危险,且充满秘色彩的小道。这里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五级以上的大风一年刮200多天,生物学家称它“永冻层”,西方人叫它“地球第三极”。可一进入杏花村,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只见…  相似文献   

2.
云海深处的“神秘部落”——帕米尔高原杏花村探秘/雪城英国人写的《人在高原》一书中曾断言,人在4000米以上地区将无法生存。而帕米尔高原的杏花村人却在海拔五六千米、空气稀薄的冰雪高原上活得潇洒异常,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百岁老人。这到底为何?日前,笔者带着这...  相似文献   

3.
康庚 《旅游》2001,(7):42-43
塔吉克是中亚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是我国境内几个少有的高山民族之一,而且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因自古就繁衍生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史学界又俗称该民族为。太阳部落”.大意可能是离太阳最近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鱼皮的衣服做工精美.但已几乎无人会做了”“传统的桦树皮独木舟只有祭祀时才能见到”“他们民族的口头史诗《依玛堪》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唱了”——这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在祖国的东部,在美丽的乌苏里江畔,在三江平原一带,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性好渔猎的民族——赫哲族。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赫哲族现有人口4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下游沿岸,聚居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八岔民族乡、街津口民族乡、饶河县四排民族乡及佳木斯市郊的敖奇村。"赫哲"意为"下游"或"东方"。赫哲族来源于肃慎,是野人女真的一支,有民族语言,无民族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在大多数人通用汉语,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还使用民族语言,赫哲人普遍信仰萨满教。  相似文献   

6.
夏让拉我之所以把楚鲁松杰称为"部落",是因为据说它是西藏至今未经民主改革的乡村。西藏是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那么今天未经民主改革的楚鲁松杰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是否依然存在着头人?去往楚鲁松杰的公路是一条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公路。据说公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修到夏让拉山下,却没能修到楚鲁松杰。  相似文献   

7.
丰录 《神州》2005,(10)
1996年至2004年,各地治安部门共收缴非法枪支400.9万余支;2004年发生持枪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和伤害五种刑事案件共计1920起。黑枪的制售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8.
我到拉萨的时候,藏民族名的“雪顿节”刚过。朋友告诉说,那时,罗布林卡一年一度的藏戏节拉开序幕,《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雯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等八大经典藏戏剧目在此一一排演,“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僧俗信众都沉浸在‘艺术欢乐的海洋’中”。同时,朋友还介绍说,藏戏在藏语中称“拉姆”,就是“仙女”的意思。当下不由怀想那“拉姆”该是何等的“风采翩翩”,以至如此地惹人陶醉。  相似文献   

9.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死寂恐怖的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探险家干脆称它为“死亡之海”。然而,在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生存着生机勃勃的“刀朗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辽阔、荒凉的西部高原,许多人迹罕至的‘无人区”成了各种野生动物浩然自乐的“堂’’o这里不仅有馆很羚、虚测、天鹅芳烃情温柔的小动机还有雪豹、野猪等令人望而生畏的“强盗’’o在这些颇有神秘色彩的动物“部落”至,有责并多$tb人MBto@IM。奇袭“野猪兵团”的红眼豹披一身钢针似的黑毛,毗两根钢刀般的狼牙,两只眼睛如铜铃一般,常年出没在天山深处原始森林中的野猪,机灵无比且凶猛异常。不仅野兔、黄羊、鹿等小动物常常成为它的盘中餐,就连性情残暴的狼遇上它们,也常常在劫难逃。野猪们常常几十头聚在一起,在高原上到处横…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伊犁地区的锡伯人在不少人眼里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当年他们为何要从东北迁徙到遥远的新疆?如今生活在乌孙山下的锡伯人,难道真是清乾隆年间戍边将士的后裔?这个自古以箭法精绝驰名于世的强悍民族,现在生活怎样?带着一个个疑问,笔者专程来到这里进行了采访。 万里迁徙伊犁边陲 据史料记载,锡伯人世居中国东北。在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他们的祖先鲜卑部落就提弓携箭,飞马驰骋于呼伦贝尔、绰尔河、嫩江、松花江一带。古代的锡伯族是一个靠渔猎为生的部落,他们用弓箭、长矛、木棒和线网猎兽捕鱼。“雪飘如蝶飞,驰骋共撒…  相似文献   

12.
在贵州省会贵阳西南部200多公里的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麻山深山区,有一个巨大的洞穴。这个洞穴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山上,洞澡215米,宽115米,高近50米,洞内居住19户共87口苗族人。在这个洞穴的上部和下方,均有一个穿山而过的洞穴.因此,当地把有人居住的洞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说,蒙族人性格温和.含蓄而且敏感.甚至有一点腼腆,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惊讶。事实上.关于蒙族人.人们心中的很多印象都和实际情况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风和沙的孩子的图阿雷格伊斯兰教徒表现出他们社会所形成的特有的约束。男人们用无尽的面纱遮住脸。一家之主、掌管家里主要财产的女人们则展现她们的权力和她们年龄的美丽。位于东撒哈拉中心的贾奈特的棕榈林中.远古的节日赛比巴节(Sebiba)结束了伊斯兰教新年第二天的节日庆祝。在提亚雷特省(Dairate),这个重要地区居住的7800名居民有义务参加这个一千多年的节日。  相似文献   

15.
撒哈拉的梦     
正这是你动了凡心的地方,这是你永远不及的梦。——题记撒哈拉是你不及的梦。我听到有人这样谈及你和你的故事。你怎会这样痴迷撒哈拉?只是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却让你感受到前世的乡愁。记得你曾经说过:"当年远赴撒哈拉的最初动机是为着它本身的诡秘,荒凉和原始"。那片沉默的黄土下难道埋葬的不是令人恐惧的亡灵么?后来,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撒哈拉的故事》和《万  相似文献   

16.
王洪伟 《旅游》2006,(4):68-72
在少数民族的服饰中,瑶族的服饰不但绚丽多彩,并且以佩戴多姿多彩的银饰品而闻名遐迩。在漫漫的岁月里,瑶族的银匠们以自已独特、精湛的手工艺打制的银饰品装点、丰富着本民族人民的生活,并以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国大地上的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成为享誉中外的手工艺品。红河金平县金河镇所辖的水碓村,靠打制银饰品而远近闻名。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死寂恐怖的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探险家干脆叫它为“死亡之海”。然而,在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生存着一支生机勃勃的“刀朗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 的“桃花源”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沈峪谦 《旅游》2002,(7):34-36
潜水者具备令人羡慕的技艺,冷“酷”的外形.火热的内心,浪漫的情怀。当你成为一名潜水者的时候,占地球表面3/4的海洋,将成为你全新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过去,人们把出国打工看成一种时尚,认为像纽约、巴黎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简直黄金遍地。所以为挣大把的美元法郎,总是想方设法往外跑,少数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出国。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入驻,外籍打工者更是蜂涌而至。尤其是人称“东方纽约”的上海,目前已有“洋打工”2.7万人,且多数来自日本和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职业也从最初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扩展到现在的外语教师、高尔夫球教  相似文献   

20.
<正>岜沙苗族又被称为"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他们聚居在丛山峻岭、绿林清泉之中,由于交通不便,受外界的干扰很少,世世代代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狩猎、手工编织的生活。我们的岜沙之旅,却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乐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