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11月9-10日,由两岸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的"两岸故宫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在我院成功召开。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美国、加拿大、韩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9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院内外约140人旁听了会议。2009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院长互访,达成了两岸故宫合作交流的八点共识后,双方在文物影像、展览、人员互访和学术研讨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交流。2009至2011年,两岸故宫分别配合"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中法文化艺术的交会—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召开了三届学术研讨会。为配合2013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十全乾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沉淀,与大陆的佛教文化一脉相承。为进一步拓展两岸文物、博物馆交流的发展空间,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物交流协会积极拓展与台湾文化机构的合作途径。在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台湾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及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台东史前文化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等联合策划、设计了"七宝瑞光——中国南方佛教艺术展"。该展2014年9月20日至12月7日在佛光山展出72天,观众达98万余人;2014年12月20日至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不仅有利于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还有利于相关专家对文物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进一步研究。传统的博物馆文物展览方式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不仅有利于文物展览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文物的保护。文章简单分析了博物馆文物展览的意义和现状,列举了传统展览方式的一些问题,对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展览工作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谢小铨 《收藏家》2002,(1):66-67
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近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公展。这是继青州佛教石造像展,敦煌艺术特展,金色宝藏——西藏文物精品展之后,中国历史博物馆再一次倾力推出的重量级文物艺术展览。此次展览由两岸历史博物馆联手举办,它是台湾公办艺术机构收藏品首次来大陆,也是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此次展览出展张大千绘画原作78件,其中60件来自台湾历史博物馆收藏,18件由四川省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提供。展品山水、人物、花鸟诸体俱备,工笔、写意、泼墨、泼彩技法多样,全面回顾并阐释了张大千一生的创作历程和画风发展变化之脉络。  相似文献   

5.
糟朽纺织品文物在修复后展览和库存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差异不同,出现的问题对纺织品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本文结合西北干燥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对修复后的平面类纺织品文物在展存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期望解决今后本地区同类文物被再污染、再伤害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省文物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在全省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年,文物对我外交流的主渠道一是积极开展文物出国展览.1983年至今,我省文物先后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希腊、德国、法国、比利时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40多次展览,所到之处,大多引起很大  相似文献   

7.
茹实 《文物天地》2023,(S1):55-60
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在甘肃省博物馆正式展出。展览从筹划到成展历经两年多,集7省22家文博机构精品文物237件(组),全方位深度阐释了五凉文化的历史成因、历史脉络、各类表现及深远影响。展览聚焦十六国时期的西北地区,通过文物诠释当时文化间的交流与交融,在国内“丝绸之路”主题展览中可谓另辟蹊径,填补空白。从策展角度对展览进行回顾,就展览亮点与特色以及启示与思考作总结,对日后博物馆展览的策划及推进陈列、文物等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6,(3)
博物馆以文物为依托的展览,文物语言的表达是否通俗、清晰、准确、动听,直接关系到公众教育工作的效果。文物语言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牌板说明、陈设形式、色彩衬托、音乐氛围、形体复原、图表阐释、数字媒体、讲解服务等都是解读展览主题和文物展品的语言形式。如何综合运用这些语言,以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清楚地讲述文物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是历史类博物馆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壹、保证文物安全问题文物是博物馆全部活动的物质基础,妥善地保护好文物,使它不受任何损坏或丢失,是博物馆工作者最起码的责任。而流动展览的特点则是:一,在一个地方展览的时间较短,观众又多,如组织不好,就要形成拥挤、混乱现象,二,展览文物多系露出陈列,没有固定玻璃柜可资保护;三,在运输时辗转搬运,难免不受颠簸震荡。因此,在举办馆外流动展览时,把保护文物完全问题提到首要地位较之在馆内就更加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17,(2)
"来自丝路之都的唐代艺术"文物展于2016年4月至7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其完善的策展方案是展览备受各方好评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该展览方案的选题、主题、大纲以及形式设计,试图说明在异文化背景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文物出境展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而且基于意义共享的展览主题建构、叙事性的故事诠释以及符合展览叙事的空间设计,才能真正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在1958年3月全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会议上,博物馆要积极举办流动展览的问题是解决了。但在博物馆工作中对陈列与展览(包括流动展览)在理论上的理解,尚待进一步的丰富和探讨。希望各地博物馆结合本馆的实际工作进行研究,为本刊撰写文章。罗歌同志的文章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博物馆间的文物展览、文物交流、文物合作,可以实现博物馆文物资源共享和综合效益增加,可以使更多的社会民众享受到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博物馆之间开展文物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国际博物馆界普遍认同的发展方向。加强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合作,加强与国际博物馆领域的文化交流,既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博物馆文物展览的筹备都有一个繁琐而漫长的前期策划过程。策展人首先要组织团队确定展览的背景、主题、性质、宗旨、目标、规模以及展览主要面对的观众群体,然后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选择参展文物和辅助展示内容,进而构思设计展览的大纲。待展览内容大纲成形后,往往还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大纲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此时,展览的筹备将进入实施阶段,确定的展览大纲交付展览形式设计人员进行展览的形式设计,再交由施工单位或人员进行施工。最终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4.
李精明 《东南文化》2023,(1):149-156
展览类型或展览面向对于展览策划、展览评估具有方法意义。宗教文物具有艺术面向、宗教面向等多种面向,根据展览面向不同而有不同的策展依据、评估指标。博物馆展览往往倾向于展示宗教文物的艺术面向。从展览目的、展览的陈列与设计、展览文本内容三个层面,对宗教文物展览案例进行评估与比较,研究发现宗教物件整体的品质影响了物件是否展示为艺术作品,馆所的创办人和历任馆长的理念、馆所形成的展览惯习、策展人的专业背景均为宗教物件是否展示为艺术作品的影响因素。博物馆可通过制定明确而具有差异化的博物馆宗旨和定位、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策展人、确定清晰的展览面向,促进宗教文物展览的多元面向,避免出现博物馆的美术馆化、宗教文物千篇一律展示为艺术作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文物包装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昆 《文博》2006,17(6):85-87,84
因文化传播、交流等目的,组织文物外出举办巡回展览或临时展览,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因文物的提取、移交、调拨、交换、搬迁以及修复保护等目的,而进行的文物远距离迁移,也是文物收藏机构之间经常发生的工作过程。采  相似文献   

16.
刘婷 《东方收藏》2024,(1):56-60
考古纪念类展览作为历史类展览中独特的分支,如何探索出一种适合自身的策展方式,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考古纪念类展览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文物为主体的展览,另一种是以叙事为主体的展览。以文物为主体的展览突出展示文物精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文物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导致展览传播方式为散点式,逻辑性不强。而以叙事为主体的展览则具有很强的逻辑叙事性,通过事件和文物的配合佐证,使得整个展览呈现紧密的连续性。文章以“回望抚琴台·纪念永陵考古发掘八十周年特展”为例,系统阐述如何在考古纪念展中做好叙事策划和展品观赏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商阳子 《东南文化》2023,(1):182-189
博物馆举办文物出境展览是实现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方式之一。经过多年探寻,我国通过文物出境展览持续地提升中国文物和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国文物出境展览经历了从“初探期”到“探索期”再到“磨合期”三个阶段。当下,文物出境展览不能仅局限于文物展出的效果与形式,应逐步掌握展览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尤其在文物阐释方面,应鼓励和支持更多熟悉中国文化的策展人参与,提高“中国声音”在展览中的声量,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削弱多元文化带来的偏见,把讲好中国故事和办好文物出境展览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21世纪的文物出境展览应该从“让世界认识中国文物”迈入“让中国文物融入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试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丰富性与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文物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直接服务民众的重要手段。陈列展览包括设计与制作、展览与开放、交流与服务等方面,体现出一座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因此,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提倡精品意识,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今天,在“人”、“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同时,新时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更加注重契合广大民众文化需求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大繁荣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展际交流渐成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常态。文物的利用率和流动性大大增强,文物安全开始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理念出发,主张从加强环境、人为、自然灾害三方面控制因素入手,通过结合博物馆工作实际,建立展际交流工作的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从而消除影响文物安全的各种隐患,使文物保护成果真正长久地为人类所共享。  相似文献   

20.
周杰 《文物天地》2023,(S2):22-26
博物馆临时展览需要践行做好上展品的风险管理。在临时展览文物保护中践行“稳定”理论,从深入了解临时展览文物所处大小环境出发,为上展品“量身定制”临时展览文物所处微环境,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贯穿于整个展览始末,提出临时展览文物保护工作技术路线,是成都博物馆现阶段临时展览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