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音罕山辽代韩氏家族墓地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巴林左旗白音勿拉苏木依斯力格嘎查的一牧民在附近山脚下洪沟中发现韩德威墓志一方。1995年5月,白音勿拉苏木白音罕山的一座古墓被盗,当地文物部门随即前往调查,在被盗古墓中发现石墓志两合,其中一合志盖篆书阴刻“故尚父秦王赠尚书令昌黎韩公墓志铭”,根据志文记叙,此墓为韩德威父母——韩匡嗣夫妇合葬之墓。1995年8月,当地公安机关又从盗墓者手中收缴了耶律元佐的墓志。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至7月,湖北省博物馆在郧县博物馆及郧阳地区所属各县文物干部的配合下,在郧县城关砖瓦厂发掘清理了两座唐墓。据墓志得知,其一系唐濮王李泰之妃阎婉墓,另一座是李泰次子李徽墓。两墓均呈南北向,东西毗邻,相距约30米。其中阎婉墓,系带斜坡墓道的砖室墓,墓穴较深,自现地表迄墓底约近8米。墓室作穹窿顶,平面呈方形,边长约4.30米。室内设有棺床。此墓的斜坡墓道置于墓室的南侧,宽约1.20——1.30米,残长10米。墓室  相似文献   

3.
蓝田吕氏家族是北宋时期长安地区的名门望族,其墓地明、清以来一直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与修缮。新中国成立后,虽坟茔与园内树木被铲平改为耕地,但该区域仍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年底,陕西蓝田五里头村村北果园中一座古墓葬被盗,出土大批精美宋代瓷器。  相似文献   

4.
商周家族墓地所见复合族徽铜器墓葬分为三类,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均以木棺或棺椁为葬具,随葬有1套或2套青铜礼器,墓葬分布主要见于殷墟地区,墓葬位置大多位于所在墓区或墓组边缘,墓葬排列常见为男女"异穴并葬"。这些情况说明,复合族徽很可能是族氏分化或族氏联姻关系的反映,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族组织。  相似文献   

5.
滕州前掌大墓地中随葬兵器的墓葬较多,特别是女性墓葬中随葬兵器的现象较之于其他地区更为多见亦罕见于海岱地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商末周初时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和前掌大地处战事频繁的东夷重地有关,也许正因如此,前掌大墓地的女性生前可能参与作战。  相似文献   

6.
大河口墓地M1、M1017、M2002及横水墓地M1、M2、M2158是晋南地区西周早、中期的高等级墓葬,本文通过对出土器物的形制、纹饰和铭文比较,认为六座墓葬从早到晚的年代顺序分别是大河口M1、横水M2158、大河口M1017、大河口M2002、横水M2、横水M1。推测大河口M1的年代为昭王时期,横水M2158为穆王早期,大河口M1017年代为穆王晚期,大河口M2002与M1017同时或略晚,横水M2为恭王时期,横水M1为恭王末年或略晚。二墓地各具特极征,可能是国别的不同所造成。  相似文献   

7.
西夏墓葬可分为土洞墓室和砖室,砖室墓多为汉人墓,而党项人墓几乎均为土洞墓室,党项人墓代表着西夏墓葬的形制特点。西夏党项人墓的墓葬结构和葬俗,既反映了党项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唐末、佛教文化因素,表现出西夏文化的多源性。  相似文献   

8.
1998年4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成都东北郊龙潭乡发现北来后期宋构夫妇合葬墓并出土墓志铭两盒。未构夫妇合葬墓系砖石结构墓葬,由于当地砖厂在取土过程中己将该墓葬完全破坏,仅存墓志铭和大量砖石构件以及釉陶瓷器罐、碗等碎片①。因此,整个墓葬结构、大小尺寸等情况均不清楚。但从残存石料的大小、墓志铭的内容等情形观察,该墓葬是成都地区迄今所发现的墓主身份地位较高的大中型宋代墓葬,出上的墓志亦是四川地区所发现体量最大、石质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墓志。由于宋构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且身为朝廷五品官员…  相似文献   

9.
周原博物馆 《文博》2007,3(4):4-8,10
2004年4月6日,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刘家组村民刘文昌、岐山县贺家村村民贺多文在刘家村取土场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后报告我馆,我馆立即派员赶到现场查看,发现铜鼎、铜盆和几件陶器已暴露出来,为避免该墓继续遭受破坏,经请示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对该墓(编号2004SFLM1,下文简称M1)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相似文献   

10.
回族与其他9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其丧葬习俗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大,但又与其他9个民族有所不同.不仅如此,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回族,在不同的时期,也存在着时空上的差异性.因而决定了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回族丧葬习俗上的差异,亦即回族丧葬习俗上的地方特点.武汉回族的丧葬习俗也就自然具有武汉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次修复对象是北宋早期的墓葬壁画,该壁画的出土为弥补邯郸乃至河北宋代早期墓葬壁画实物资料提供了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该壁画的保护修复,不同于以往揭取或整体提取的方法,该壁画采用切割砖体的方法。该方法能较好保留文物结构上的完整,保护了壁画的安全,也为后期的二次修复提供了可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发掘出不少的古代墓葬。有些墓因墓中人生前是达官贵人或具有资产的地主之类,死后获得盛殓,墓中或多或少地附有一些殉葬的东西。而唯一的点缀,则为各种各色的所谓"俑"。主要的是"俑人",从木制到土制、石制、陶制、瓷制,各随其墓葬时代而异。而"俑人"的形象,大抵塑造作扈从或执役的男女奴隶的样子。同时也采用石刻或砖雕嵌于墓壁,或在石橔上施以故事人物的雕刻  相似文献   

13.
清代柳州人杨廷理在台湾开发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11月至2001年4月,在柳州市郊发现了杨廷理及其家族墓葬。本文侧重就杨廷理及其家族墓葬的文献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吴小华  彭万  韦松桓  张勇 《考古》2015,(2):19-31,2
2012年8月,在赫章县可乐墓地发掘了两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均属土著墓葬,时代大致为西汉前期至中期。其中,M373为"套头葬";M374的规模较大,形制较特殊。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包括陶器、铜器、铁器、漆器残件及各种装饰品等。这两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可乐墓地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试论楚文化的墓葬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各地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东周墓葬以楚墓最多,估计已达四千座以上,超过目前所知东周墓葬总数的70%以上。西周时期的楚墓发掘的数量不多,特点也不太明确,目前发现的主要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墓葬。楚文化类型的墓葬主要包括楚国及其所属小国的墓葬,出土地点集中在江汉平原、长沙地区和豫南地区。墓葬在形制、棺椁制度及随葬制度方面,相对于中原地区,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北宋近一百七十年的时间段内,辽、金等北方内亚民族始终与汉民族为主体的北宋王朝进行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而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作为文明交流的前沿地带对于研究这一现象有着重要地位。本文运用考古学视角,从该地域已发掘墓葬的埋葬习俗、墓葬装饰、墓内随葬这三方面入手,通过考古发现所见内亚性文化因素,考量其在汉民族社会生活、精神信仰等领域的地位,并由此研究这一地域多元文化因素的交融与互动。  相似文献   

17.
汉代家族墓地与茔域上设施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家族墓地与茔域上设施的兴起李如森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墓葬"'"。中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然而...  相似文献   

18.
论秦汉魏晋时期的家族墓地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礼·地官·大司徒》说“以本俗六安万民……二曰族坟墓。”郑注曰:“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追。”这就是说,商周时期存在一种族葬制或称为族坟墓制度。而《汉书》、《后汉书》中常讲“丧归旧茔”、“归茔”、“丧还乡里”等等①,说明两汉时期(至魏晋)...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金朗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大功臣,完颜宗翰家族墓地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完颜家族墓地考证的主要依据的描述为研究金代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北,因盗墓被发现,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2015年、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墓地中部偏西北处共发掘春秋中晚期竖穴土坑墓10座,其中四座墓葬出土青铜器,本次简报报道了其中的两座。这批资料丰富了晋系青铜器的内容,对研究春秋中晚期青铜器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