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魏晉名士嵇康,以神仙爲必有~①,"思欲登仙,以濟不朽"(《兄秀才入軍詩》)~②。又"性好服食,常御上藥"(《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嵇氏譜》)~③,志在養素全真,著"養生之論"~④。嵇康生平與道教之關係,前賢已有考説~⑤,至於其身後"仙緣"~⑥,則尚有剩義可述。兹以《道藏》文獻爲中心,結合幾處疑點問題,考論嵇康生前身後之"仙緣"。一"洛陽屍解"説與《神仙傳》魏景元四年(263)洛陽東市,嵇康臨刑,"三千太學生爲之請命"(《世説新  相似文献   

2.
<正>楊鐮先生主編的《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年版)出版問世,爲元代以前斷代詩歌全集的編纂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居功至偉!這部巨編收録4987位詩人的13200首詩,爲我們展示了元代詩歌創作情况的全貌,同時對收録的詩作進行了精細的校勘和考訂,解决了大量以訛傳訛的文獻問題。但由於處理的文獻數量龐大,資料蕪雜,疏漏之處也所在難免,需要學術界共同努力,在後續研究中不斷加以修正。比如薛瑞兆先生已經指出書中誤收宋、金詩人36人,以  相似文献   

3.
<正>據陶敏先生考證,《全唐詩》所收殷堯藩詩,相當一部分詩來源可疑,當是書商作僞以牟利(見陶敏《〈全唐詩·殷堯藩集〉考辨》,《中華文史論叢》第四十七1)。其中於殷堯藩《喜雨》一詩,陶敏先生指出第四句"浙東飛雨過江來"係襲用蘇軾《有美堂暴雨》中的名句,疑爲僞作。其後陶敏先生《全唐詩人名彙考》指出《喜雨》詩第七句"千里稻花應秀色",用南宋曾幾《蘇秀道中自  相似文献   

4.
梅堯臣是北宋中期的著名詩人,與同時的朝廷要臣、州縣官員及詩文大家都有較多往來,應酬唱和詩篇不少。20世紀70年代末,朱東潤先生對梅詩作了系統編年校勘,並廣采夏敬觀先生成果,爲之補注,以《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時過二十餘年,筆者對夏氏、朱氏未能釐清的人事略有心得,遂逐頁排比對照,撰文名爲《再注八十四則》。卷頁與詩題均按朱先生原書開列,詩題後括注《全宋詩》第五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所收梅詩頁碼。狗尾續貂,敬待高明不棄教示。  相似文献   

5.
<正>中華書局1984年點校本《徂徠石先生文集》中關於石介高足張續之名存在兩種寫法,除張續外,還有張績。張續見諸該書附録四《事迹評論》引歐陽修云:"先生二十年東魯,能使魯人皆好學。其間張續與李常,剖琢瑉石得天璞"(頁305);又引王闢之語:"濮人李植成伯與張續禹功師徂徠石守道,爲門人高第。歐陽文忠《讀徂徠集詩》云:‘常續最高第,騫遊各名科’"(頁313)。張績則見於該書卷二《古詩二十五首》之《贈張績禹功》(頁17)和卷一  相似文献   

6.
<正>兩宋時期的進士登科記,大多散佚,今龔延明、祖慧編纂《宋登科記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收録宋代登科人數達四萬餘人,嘉惠學林。但因篇幅浩大,訛誤不免,尤以宋初太祖朝問題爲顯著,筆者略作考辨,訂正訛  相似文献   

7.
林繼中 《中华文史论丛》2011,(3):335-368,396
杜甫詩《洗兵馬》錢謙益注歷來聚訟紛紜,它涉及理解的客觀性、歷史性,須進一步討論。本文先從《洗兵馬》所處整體語境進行考論,認爲該詩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春的可能性較大,反映該時期特有的君臣士民平叛的"喜躍氣象"。錢注將該詩主題歸結爲"刺肅宗",有悖於文章顯示的主導氣氛,尤其是認定杜甫對肅宗"不欲其成乎爲君",是無視作者情志,有失於"客觀性"。然而文本意義在歷史進程中不斷變化,闡釋者必然參與文本意義之建構,從這一角度看,則錢注將《洗兵馬》納入後半部杜詩之整體,發露文本的潛在意義,又有其合理性與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正>陳尚君先生《全唐詩補編》問世後,唐詩逸句已罕有孑遺,倘欲進一步搜輯全唐逸詩的話,多有賴于新文獻資料的發現。職是之故,珍稀版本、域外漢籍等都得到了學界的密切關注。~①那麼,習見的傳世文獻中,是否可能還有唐人逸詩的存留呢?筆者在研究《白氏文集》編次義例的過程中,偶然查考到《大明一統志》中載録了幾則白居易逸詩~②,以此爲契機,筆者逐卷調查了《一統志》中唐宋逸詩的留存情况,共輯得唐人逸詩7首又12句,而兩宋逸詩包括完詩及殘句則有276條之多。  相似文献   

9.
<正>《華陽國志》記載宏富,考證翔實,久爲古今學者稱道,然歷代翻刻,訛誤在所難免,任乃强先生《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對該書進行了大量的訂補工作,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但校書如掃落葉,該書仍有一些訛誤的地方,兹舉二例如下:《漢中志》:漢安帝永初二年……漢陽杜琦,自稱將軍,叛亂廣漢郡,  相似文献   

10.
李飛躍  韓婭非 《中华文史论丛》2023,(2):315-356+409-410
基於唐詩生成的兩種近體詩律模型,爲律絶創作、詩體研究和文獻校勘提供了基本準則。通過對《全唐詩》全部五七言四八句詩歌的格律統計發現,林庚和啓功先生所提格律模型呈現率相對較高,但整體上完全符合標準模型的詩作比例較小,只是隨着拗變量的增加而覆蓋面益廣。鑑於中土文獻有關標準詩型的記載出現較晚,本文基於現有詩例,從句、聯、篇等層面分類分期考察了詩律模型的生成與演變。前人受限於文本形態和技術手段,難以實現全樣本、精確化的聲律統計。將《全唐詩》、《全宋詩》甚至近體詩歌作爲一個文本集來統計,可以超越抽樣分析而把握近體詩律的要素特徵與歷史演變,避免將標準模型作爲字音研判、異文辨析、體式分别的先驗標準。唐宋詩歌的標引計量與實證分析,有望將相關研究命題交叉驗證、關聯共現,從更多維度刻畫和揭示古典詩歌的聲律特徵。  相似文献   

11.
嚴羽詩學雖然借助《詩人玉屑》及元人詩法等的摘錄、轉引而獲得廣泛的傳播,但在宋元至明初較長的時間内都未能成爲詩學的主流,處於被肢解、被誤讀的窘境。明中期,以李東陽《麓堂詩話》的推介爲轉折,其詩學著作方始得以完整、準確的面貌呈現,並被奉爲詩歌理論指導的典範。由此一問題的文獻梳理,我們可以看到文學思想傳播過程中諸要素間所構成的緊張、互動關係以及文學典範之形成對於文學外部條件的依賴。  相似文献   

12.
《梁書》卷四五《王僧辯傳》:"(侯)景帥船艦並集北寺,又分入港中,登岸治道,廣設氈屋,耀軍城東隴上,芟除草芿,開八道向城,遣五千兔頭肉薄苦攻。""兔頭"一詞,《漢語大詞典》釋作"敢死隊",亦僅引《梁書》本傳爲證。劉瑞明認爲:"自然是以‘突頭’義即突向前頭諧音趣説。"其實"敢死隊"之説未達確詁,而以"兔頭"爲"突頭"則失之千里。今考  相似文献   

13.
陳與義因靖康之亂避難南來,寓湖南武岡軍紫陽山,並留有不少詩文,是當地的歷史大事。在地方志中,因所據記載簡略,對他因何而來,有哪些作品,皆説不清楚。他所寓紫陽周漕的先人是北宋名臣,經他宣揚,成爲府、縣志中的名人、鄉賢,但事實上,因歷代方志或以訛傳訛,或憑主觀發揮,離事實越來越遠。本文意圖通過陳與義寓居武岡的故事及留下的遺迹,如何演繹爲方志和周姓族譜中於史無徵的傳説,從史料追根溯源,爲應如何利用方志提供示例參考。  相似文献   

14.
《呂氏春秋·開春論》:"周厲之難,天子曠絕,而天下皆來謂矣。""謂",高誘注:"謂天子也。"劉師培曰"高注,謂天子也。則高本謂作謁"。元刻本、明張登雲刻本"謂"作"請"。故孫鏘鳴曰"謂諸侯皆請共伯爲天子也"。許維遹曰"正文謂字非請即謁矣"。清人洪頤煊則引《爾雅》"謂,勤也"爲釋。以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學術史上大量出現的"疏證"類著作以條分縷析、廣徵博引爲特色,具有古文乃至傳統注疏不易具備的文獻容量和分析潛能,考證之學術旨趣藉以呈現。清代前中期,疏證體的焦點經歷了從以"疏通"爲旨到以"證明"爲重的變化。嘉慶以後,"疏證"的寫作方式成爲闡釋經典的流行乃至典範體式,尤其在小學、輯佚領域蔚然成風,亦影響到單篇文章之寫作。古文家批評考訂疏證之文"傷氣",不能成文;而考據家則主張注疏考證之文自有其特殊文氣。至章太炎《文學論略》將"疏證"專列爲文章之一體,對有清一代"疏證"體之演進作了理論上的總結。  相似文献   

16.
<正>黄庭堅《漫興》詩云:"肉食傾人如出凡,藜羹飯我是朝三。曉來不倦聽衙鼓,雲裏捲簾山正南。"此詩見清乾隆時人謝啓昆所1《山谷詩外集補》,中華書局2003年尚榮校點本《黃庭堅詩集注》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黃寶華點校本《山谷詩集注》均以此爲底本,故字句相同。但我們認爲此詩中的"出凡"乃"出九"之誤。一,有三種南宋文獻均引此句且載爲"出九"。吴曾《能改齋漫録》卷七:  相似文献   

17.
《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是歐陽修最爲自矜的三首詩作之一。該詩以贈別劉渙爲題,實則並非爲“高”劉渙之“節”而作。劉渙深眷“苦空”之道,倔强有餘而建樹不足,其宦途失意後的棄世退隱不可謂之“高節”。當劉渙致仕告歸之際,“學士大夫爭爲詠嘆以餞之”的熱烈場景,爲歐陽公借題起興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廬山高》雄奇壯美的超逸詩情,既凝結着作者於“放逐流離”中難以釋懷的不平之氣,更彰顯出歐陽公守“道”自勵的人格魅力。該詩表面上頡頏《蜀道難》,實則取法韓愈,用奇字,押險韻,以文爲詩,因難見巧。前人有關《廬山高》的分析與解讀,充分體現着藝術審美的差異、變化與多樣性,對此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8.
蔣金式(號弱六)的杜詩之論,是楊倫《杜詩鏡銓》重要的參考。通過文獻稽核、梳理,釐清蔣氏之生平、著述,以及他對楊倫杜詩學術研究上的影響,可知其批注以朱鶴齡《杜工部詩集輯注》爲底本,其研究性情、詩法並重,尤其注重結合自我人生閲歷和感悟去深化詩歌文本研究,此特色在楊倫《杜詩鏡銓》中得到延續。  相似文献   

19.
正然其間不能無疑。一是李戡原名飛,杜牧已言,但其并未任過西臺御史。二是詩題撰丞相,《善權寺古今文錄》卷六李飛詩前引李蠙《題善權寺石壁》詩,其序則載爲咸通八年(867)作,時李戡去世已三十年,何能復陪侍遊洞?後閱《寶刻叢編》卷一四引《集古錄目》載:"唐《遊善權寺》詩,唐義興主簿羊士諤撰,士諤門人李飛書。元和十三年刻。"羊士諤(約762—約821),有詩一卷存世,事迹詳《唐才子傳校箋》卷五。他在貞元元年(785)進士登第後  相似文献   

20.
傅璇琮 《中华文史论丛》2011,(4):119-125,393,394
董正國爲清初寧波地區的著名學者,其詩集《南墩詩稿》舊藏上海圖書館,有著錄。本文據所見之本加以辨正考析,知此本即上海圖書館藏本,確爲孤本,然實爲抄本重裝本而非稿本,各家著錄細節亦多誤。通過此詩集還可考得董正國之生卒年,亦可見當時寧波、紹興二地的文化交流。詩集所存之評語,可體現當時浙東的務實文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