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曦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因在湘鄂西苏区“肃反”中滥杀无辜而背负骂名;也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有过功绩而受到赞誉;还因在长征途中能将功补过而继续参与对红2方面军的高层领导;最终在35岁做统战工作途中溺水身亡.对于夏曦,同他共事多年的红6军团军团长、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肖克说他是“两头好,中间错”.综观夏曦短暂的一生,应该说肖克对他所作的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傅二石 《收藏家》2004,(10):61-61
傅抱石有三方自刻印章:“其命唯新”、“踪迹大化”、“代山川而言也”,这是他终身不渝的信条。《茅山雄姿》一画所展现的恰恰就是新、是真、是美。1965年初夏傅抱石应邀赴位于南京市东南的40公里外的茅山写生。茅山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根据地,山区的特殊地形使日寇始终未能完全将其占领。50年代以后这里逐渐形成著名的风景疗养区。傅抱石来到这里,抚今追昔,画家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去上海中山医院探望病中的朱维铮教授。尽管他依然谈兴颇浓,但面容憔悴,精神萎顿。与以往的仪表堂堂、气宇轩昂相比,己判若两人。临别时,朱先生挣扎着起床捧出一套由他策划和作序的《大师》系列录像,说是给我留作纪念。朱夫人送我到病房外,含泪告诉我:“朱先生的肺癌已经扩散”。  相似文献   

4.
林槐.福建漳州市长泰县人.生于明永乐至正德年间.由于任过秉笔太监.又任过四川、浙江等边疆监军、外贸提举.长泰县人称其“胡坂太监”或“林监军”。在明朝廷政治权力斗争中,他洁身自好.又乐于助人;既具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又能甘守清贫.至今在长泰县流传着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秋风萧萧,落叶飘飘,一个熟悉而已远去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浮现在脑海里……去年此时,我们正在等待你来上海参加进博会,等待着又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万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是你的突然离去。“上午,他去游泳,呛水……”对方一直在呜咽,而我则胸口一阵疼痛,眼前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6.
亦诗亦画亦情的苏曼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1884年10月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广东珠海。名戬,号子谷,小字三郎,别号元瑛、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其父苏杰生,“广州生,商于日本”,娶河合仙为妾。苏曼殊为河合仙的妹妹河合若子所生,由河合仙抚养,6岁时始被单独领回苏家。“广中重宗法,族人以子谷为异类,群摈斥之”。苏曼殊一人独处,性情越来越孤僻,形成了对痛苦羞辱的病态敏感和从不倾诉痛苦的封闭心理。12岁时,苏曼殊“贫困为沙门”,不久因偷食鸽子被逐出寺院。后又两入佛门,但终多情于尘世。他的绝代才情和个人风采永久地留给了后人。 在横滨大同学校…  相似文献   

7.
1938年3月,“中华全国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时当选为理事的陈纪滢,在中国现代学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地位。他去台后却名声大震,凭借他的政治权势成了台湾坛仅次于张道藩的二号人物。  相似文献   

8.
于惠 《名人传记》2018,(7):26-3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声名远播.交游广泛.许多人提及他时都言必称“我的朋友胡适之”.这一度成为当时的流行语;但与其相交数十年的梁实秋却从未说过此语,梁实秋在《怀念胡适先生》一文中坦言无论是当面会晤,还是与别人提起胡适时,他都会恭敬地尊称年长他十一岁的胡适为先生。  相似文献   

9.
省总工会联合福州铁路分局退管会,组织“新世纪之光千人旅游团”,并派出专列开赴西安、洛阳、郑州、开封。使省直机关许多离退休干部得到一次优惠旅游的机会。一路上又有导游小姐与列车乘务员的悉心照顾,穿山越水数千里,平安往还,终于圆了古城访游之梦!  相似文献   

10.
五十多年前我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时,有幸听到程千帆先生讲授宋代文学,通过老师抑扬顿挫、生动风趣的讲解,对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为之心折神往,感到它不仅是古代散文中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也是史籍记载中一篇难得的精彩文献。这不仅是因为作者以他那舒纡婉转、曲折辛辣的笔触,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圆滑庸俗、看风使舵、翻云覆雨、变化自如,“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的“君子之贼”的形象,而且,在向身居“司谏”要职的高若讷挑战中,  相似文献   

11.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0,(3):138-148
吕碧城。何许人也? 柳亚子称她“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聊见其誉隆盛。苏雪林在《女词人吕碧城与我》中云:“碧城女士不但才调高绝,容貌亦极秀丽。”认为她是“十三娘与无双女,知是诗仙是剑仙”.并曾把某杂志上吕碧城一幅“美艳有如仙子”的玉照剪下,供奉多年,直至抗战入蜀始失,“可见我对这位女词人如何钦慕了”。  相似文献   

12.
段祺瑞与儿子段宏业下棋,段宏业大败,段祺瑞怒斥儿子:"你这小子,连个棋都下不好,以后还能干什么?"不久,段祺瑞又叫儿子与他下棋。这一次,段宏业汲取上次的教训,非常用心的下,竟赢了其父。没想到,段祺瑞依然勃然大怒:"像你这样无大志大才,也只有在消遣功夫上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13.
陈天华为唤起人心,以身撞响《警世钟》出生于湖南新化的陈天华童年起就随父提篮叫,儿时的难辛使他懂得责任,懂爱憎分明;他生于1875年,成长祖国多难之秋,祖国倍受外国侵者凌辱的现实,时刻煎熬着他那忧国忧民的心。他少有大志,明是非。作为湖南人,他对乡人常曾国藩的同乡而自诩十分反感,遇乡人称颂曾国藩等人的功业,“辄唾弃不顾,而有愧色”。有一,他路过邮亭,一股难以抑制的情使他在壁上留下了“莫谓草庐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的诗句。1896年,陈天华跟随父亲来到新化县城。族人见他是个可塑之,就周济他入资江书院读书。时已21周岁的陈天华虽…  相似文献   

14.
亦侠在贵州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两年,也就是700多天。700多天在人生旅程中是短短的一瞬间,它可以无所作为而过,留下一声“时光易逝”的叹息。但对亦侠来说,它却是闪光的一瞬间,给贵州的干部和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亦侠来贵州时我已离开省委去了政协,除参加省委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之外,平时接触的时间并不多,但总觉得他的一言一行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愉快、信服,乐于与之相交相处。他刚来贵阳那天下午,我按通知去云岩宾馆见面。出现在我眼前的新省长是一个敦厚、朴实、精力充沛的中年人。当刘方仁同志将我介绍给他时…  相似文献   

15.
武力  吴雪生 《民国档案》2001,(2):98-105
1949年1月,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宣布“下野”,这是他第三次“下野”。他这次“下野”,既有“近因”,也有“远因”。他在辽沈、淮海战场上的失败,是“近因”,也是决定性因素;专制独裁、经济危机、派系矛盾等是“远因”,也是必然性因素。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蒋由优势转变为劣势继而“下野”的矛盾发展过程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6.
亦师亦友不了情——遥祝曾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认识曾卓快30年了,想到这一点,就觉得稀奇。去年春节曾卓在贺年卡中说准备编一本纪念集,要我也写几句话,“以纪念我们近30年的交往和情谊”,当时就吃了一惊,真有30年了吗?算算还真是的。人生真  相似文献   

17.
“说我因为喝酒结的婚并不夸张,”布洛克在书中写道,“而说我是喝酒离的婚也不过分。” 1973年,布洛克结束了第一次婚姻,搬回纽约,住在西58街一间小公寓里。第二年9月,他决定戒烟。此前。他也曾尝试过多次。这一次,他成功了。又过了几个月,他决定戒酒,并且开始长跑。  相似文献   

18.
他的身上有“士气”,优雅、豁达、格局阔大,以中文之“雅”营造了民歌之“风” 告别2013年12月27日,下午两点,在台北新店慈济医院的安宁病房,南京媒体人黄佳诗见到了弥留之际的李泰祥。“这是我第一次见他,没想到也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9.
“蝶盟良缘一朝订,心若磐石永不移”的“梁祝”传说,始于东晋,历经1600多年的风雨过程,至今仍为人们所神往,在于故事本身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其所歌颂的忠贞不渝的爱情,震憾着每一颗向往爱情美好的心灵。“梁祝”以彼此了解、爱慕的爱情为基础,不为权势钱财所驾驭,情感上达到高度契合,追求纯粹的纯真与永恒。而“化蝶”则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预示着男女忠贞专一的爱情一定能胜利,吃人的封建制度只是一种残忍的方式,却无法剥夺爱情本好的美好与意念。  相似文献   

20.
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称赞“红色窑工徐海东”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毛泽东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民间传颂他是“中国的夏伯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九次负伤,全身被子弹打伤17处,而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救出徐海东的,是一位名叫“少兰”的女子。 1934年11月16日,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三千名将士高举起“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