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文静 《旅游纵览》2013,(6):144-145
本文在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性、活态性、无形性、地域性、多元性、文化艺术性的特征。根据其特征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策。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在一些国家兴起,1950年日本政府提出的"文化财保护法"中从"有形文化财"的概念延伸出"无形文化财"概念,并首次授予拥有  相似文献   

2.
谈到日本的文物与考古,首先要接触到“文化财”这个名词。许多人认为日本的“文化财”即中国的“文物”,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正确地理解日本“文化财”的含义,是了解日本文物考古情况的基本前提,同时,对改善我国文物管理事业也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简介日本无形文化财的保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工艺技术的保护“无形文化财”这条用语,在法律上最初是出现在1950年5月30日《官报》公布的第214号法律《文化财保护法》上。而1949年1月26日拂晓发生的法隆寺金堂火灾,可以说是制定《文化财保护法》的直接原因。下面引用有关的条款。 1.文化财的定义(第2条)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本研究项目系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所进行的合作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为依据铅同位素比值分析法研究“中国河南省巩义市黄治窑出土唐三彩及日本出土唐三彩、日本产铅釉陶器之产地推定”的提纲报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测定委托(日本)学校法人别府大学文化财研究所的平尾良光教授实施....  相似文献   

5.
日本无形文化财有力的保护措施和完善的保护体系,为日本“和纸”制造工艺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有力保护。  相似文献   

6.
韩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单一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岁月中,韩国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根据韩国文化财厅的统计,截止2007年3月底,韩国共有国家指定文化财3004件及地方政府指定文化财6478件,非指定文化财还有数百万件。此外,昌德宫、水原华城、宗庙大祭、训民正音等14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亚州文化财富保护研讨会──在国际合作活动中文物保护的技术问题”于1995年10月12日至20日在日本东京和奈良召开,会议由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和文化事业办公室主办,东京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日本基金会等协办。会议的议题是关于古遗址和古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技术,来自中国、意大利、日本、南朝鲜、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土耳其、叙利亚、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等十八个国家的四十二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中有科技人员,也有文物…  相似文献   

8.
费玲伢 《东南文化》2011,(1):124-126
2010年12月16~19日,由中国南京博物院、韩国湖南文化财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古代东亚土墩遗存及其社会——中韩土墩墓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博物院召开,来自韩国湖南文化财研究院、大东文化财研究院、忠清南道历史文化研究院、全北大学校博物馆和中国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  相似文献   

9.
<正>坪井清足(1921-2016),日本大阪人。考古学家。日本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日本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坪井清足1948年京都大学史学科考古学专业毕业。1950年至1951年,京都平安学院社会科教师。1955年1月起,历任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研究员、室长、部长、所长。其中1965年,兼任文化财保护委员会(现文化厅)纪念物课文化财调查官。1975  相似文献   

10.
沈山 《收藏家》2016,(7):11-20
坐落于日本京都郊外东南隅的醍醐寺,以其丰富和精美的藏品而闻名于世,寺内藏有绘画、雕刻、金工、漆工、建筑等文物约15万件,其中国宝69420件,重要文化财6522件。经过中日各方的共同努力与精心筹备,“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于2016年5月10日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1.
1868年(庆应4年)3月,随着神佛分离令的出台,开始了神社与佛寺之间的纷争,进而兴起了破坏寺院、佛具、经文的运动。在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激烈运动中,打破传统的风潮高涨,美术品、古建筑等濒临危机。1871年,政府太政官颁布了“古器旧物保存法”,在日本,这是最初制定的文化财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第一场华夏考古学术论坛报告会于2月21日下午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应邀出席报告会的有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京都橘大学巽淳一郎教授和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的神野惠与丹羽崇史等四位学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业务人员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杨文胜副院长主持。首先,巽淳一郎教授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13.
雨珩 《考古》2012,(7):82
《朝阳隋唐墓葬发现与研究》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正文267页,字数约39.5万字,文后附彩版64幅,定价180元。该书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进行"朝阳隋唐墓葬发现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9月6—8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日本木简学会、韩国木简学会、韩国国立庆州文化财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首届中日韩出土简牍研究国际论坛暨第四届简帛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54篇,与会的中、日、韩三国70多位专  相似文献   

15.
刘青海 《中华遗产》2007,(8):138-147
和中国一样,端午节是韩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过和国人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不同,江陵端午祭是由代表韩国人的传统信仰、巫俗、儒教、道教等相结合的一系列祝祭活动。由于保存了大量传统民俗,江陵端午祭于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重要文化财第13号。2005年11月,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些以祈福为目的的祭祀和表演,无论是歌舞还是戏剧,都充满世俗的喜乐气息,成为我们了解韩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6.
1983年9月,我曾应邀在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作题为“隋唐宫室制度”的演讲.其中谈到了日本的平城京宫室制度.我说:从城市制度上看,公认平城京摹仿自唐长安,但平城京的宫室体制,似乎更接近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宫室制度.”当时限于时间.未能举例详加论证,但是表示愿意另写专文讨论此事.本文即为实践这一诺言而作.  相似文献   

17.
南齐帝陵考     
《南齐帝陵考》是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研究员町田章先生的近作。发表在该研究所创立30周年纪念论文集《文化财论丛》上(1983年3月,同朋社出版)。该文综合了六十年代在江苏南京西善桥、丹阳胡桥和建山等地发掘的几座大型砖印壁画墓的资料,通过比较各墓砖印壁画、花纹砖、墓葬规模和制度、墓前石兽的异同,对南齐的帝陵进行了系统地考证,提出了许多与前人不同的见解。 该文对考古资料的分析比较细致,考证也较严密,对六朝陵墓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明日堪合贸易,中、日双方有着较为丰富的文献类文物。但以往的研究,学术界多着眼于明朝实录、遣明使日记或文集,对宁波地方文献类文物尤其是宁波地方官府公文并无人进行研究。现被日本文物部门定级为重要文化财的“嘉靖公牍集”是关于明日贸易最重要的文献类文物,是宁波作为我国官方海丝之路启碇港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9.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民俗研究》2021,(5):31-38
日本《社会教育法》把博物馆定性为教育机构,《博物馆法》规定博物馆的正式职员需要有"学艺员"国家资格。日本高校设置几十年的"学艺员资格"课程,构建了文化财(文化遗产)专业的基础。概览日本文化财学科从构建本科教育到更高层次人才教育的变迁,为构建我国高校非遗教育提供参照和反思。非遗教育课程构建的多学科化、高层次化是一种倾向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