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古籍整理已失去古代的社会基础。古人所说的八岁人小学,一年视离经辨志,于今在大学阶段都难以做到。如今的小学生已被五花八门的学科和题海战术弄得不堪重负。就学们的基础而言,整体上已呈现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这对古籍整理而言,无疑失去了良好的根基。封建时代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试范围的科举考试的指挥棒,指使着奉辛学子皓首穷经,尽管后人可以任意指责它的落后、腐朽,但人们不会忘记那些进土出身的大小官吏和土子都或多或少给后人留下了诗文著作,即使历代累经兵费,古籍仍然汗牛充栋,这不能不归功于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学人们…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古籍整理事业经历了起步、发展、重创与前行的历程:习仲勋关于成立古籍出版社的批示,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层面关于古籍整理工作的第一个文件,为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建立和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古籍整理事业进入一个有领导、有组织、有规划的崭新阶段;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的创办,是20世纪我国古籍整理事业和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的出版,说明了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已取得初步繁荣;古籍整理现代范式和标准的确立,开启了古文献学科研究的新篇章;"文革"爆发,使古籍整理事业遭受重创;"四人帮"覆灭,经历了30年曲折前行的中国古籍整理正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3.
古籍整理与研究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专门的事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社会里,彻底走商业化或产业化的道路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政策保障,以保证我们事业的延续性和后继有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仅仅依靠特殊政策而没有读者群也不行,我们应该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来争取读者群。目前,古籍整理事业面临的困难很多,其中非常突出的是从业人员的老化和人才的培养问题;也牵涉到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成果出版的问题。古籍整理的人才培养和整理研究的成果获得相应的承认,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古籍整理的成果不仅要获得学术界的认…  相似文献   

4.
也谈“爰田”──兼谈“国人”陈奇猷《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4期载张在义《(左传)"爰田"试析》。张先生说:"爰田当为赏田较切《左传》之义"。这判断很正确。《左传》说"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下文说"于是乎作爰因",显然赏给国人的是爰田,所以爰田当...  相似文献   

5.
唐韦帜怪究际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宋英陕西省长安县文管处珍藏着唐代韦墓志一合,近年出土,具体时地不详。石质,盖呈平顶覆斗式,顶边长42厘米,底边长56厘米,顶面减底阳刻篆书"大周故朝散大夫行洛州陆浑县令韦府君墓志铭"5行20字,四杀阴线刻蔓草纹。志石方...  相似文献   

6.
古籍整理要面对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古籍整理的目的说:“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六、七年来,由于党中央的重视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先后在各高等院校成立二十几家古籍整理研究所,专业人员已达五百多名,促使古籍整理工作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建国后古籍整理的最佳时期。但是“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的目的究竟实观了多少?恐怕不仅一般关心古籍整理的人士说不清,我看连从事古籍整理的专业人员,心里也不一  相似文献   

7.
古籍整理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古籍整理本身又是一门学科。它包括点校、注释、今译、勘误、辨伪、辑佚、目录、选编、修补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有自己的工作对象、任务和方法。在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下,讨论古籍整理如何为现实服务的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把计算机运用于古籍整理研究,是将现代科技手段与古代文化相结合的一个综合研究领域,这是一个十分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中有关利用微机进行古籍整理方面有这样一段话:“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加上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者和计算机工作者的合作,计算机一定能够帮助我们在古籍整理研究方面做更多、更复杂的事情,我们相信,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和方法的现代化,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多年来,许多人一直在为探索古籍整理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而奋斗,目前,我们所做的文献书目微机处理试验,就是为古籍整理研究提供了现代化检索手段,下面就将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一汇报。  相似文献   

9.
古籍整理,内容极为丰富,涵盖面极为广泛,涉及到的问题亦极为复杂。本文在此简要谈了有关古籍整理的三个问题;一是整理古籍的意义,即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古籍整理的形式:校勘、标点、注释;三是标点与标点错讹举例。  相似文献   

10.
顾廷龙先生是我国当代名的学,毕生从事古籍的整理和保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古籍整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了一套古籍整理理论。他认为古籍整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整理时要编制古籍目录,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使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整理,并要培养人才,做好配套工作。这些理论对我们今天整理古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对顾先生古籍整理理论进行了简略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受到重视和支持,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重视之程度和支持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本文分全国和广西两个层次简述。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情况近60年来,中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走过了一条曲折前进的道路。1957年以前,主要由一些出版社从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如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整理出版了《水浒》等古典名著的新校注本,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全国最著名的史学家精心整理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1957年12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了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关于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近期规划专家座谈会于2004年12月28日在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西安有关高校、省直机关从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专家近二十人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学义研究员主持,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余华青教授代表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位专家前来参加会议表示欢迎和感谢。余华青简要介绍了二十余年来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情况和近期工作情况,并就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近期规划草案谈了看法。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对我省古籍整理出版近期规划充分地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资治通鉴》标点献疑邱进之"标点资治通鉴小组"点校本《资治通鉴》(中华书局出版)是建国以来古籍整理的一大成果,造福当代,泽及后世,其功甚伟;惜乎其中旬读,还存在若干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拈举数则,就正于方家。1.秦纪三·二世皇帝二年:"李斯闻之,因上书...  相似文献   

14.
古籍整理工作,不外标点、校勘、注释、翻译、汇纂五种方式。目前,除了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布置的古籍整理项目外,社会上多数古籍整理工作者及出版者似乎更加偏爱于古籍翻译,以至于目前古籍的白话文本俯拾即是。这种现象是喜是优,实在很值得推敲。标点、校勘是任何古籍整理工作的基本工序,汇纂是对古籍文本的一种再加工与重组合,注释、翻译是对古籍内容的时代性理解与体味,其中,注释是对古籍文字内容的研究性理解,越是深奥难懂的字词,越要加以解释,不容避难就易,不容浮光掠影,而务求追根究底、体味原意,带有很浓厚的…  相似文献   

15.
《明季北略》点校失当一例丁鼎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明季北略》是一项质量很高的古籍整理项目。该书的出版对于晚明史研究意义巨大,嘉惠学界,功德无量。当然,正所谓"金无足赤",本书的点校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是较严重的问题。如本书卷十五《吴昌时恨薛国...  相似文献   

16.
古籍整理出版,是一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关系子孙后代的事业。新中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从1953年起步,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遭到严重破坏。1976年“文革”结束后,陈云对这一事业非常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发表有关讲话,并于1981年专就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发出重要指示,使这一饱受摧残、完全停顿的事业重现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先生治学重视基本典籍,长期关注和参与古籍整理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古籍整理理论,提出古籍整理要有计划,要加强联系、统一领导、互相配合,要为现实服务,要培养专门人才等主张。他的这些建议对我们今后整理古籍很有帮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总结了白寿彝先生的古籍整理理论,并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历史文选、特别是文选教学与古籍整理研究的关系问题,以往在学术界还没有明确提出过,当然也未曾展开过讨论。可是从最近五、六年以来,一大批从事历史文选教学工作的人事实上都已和古籍整理研究打上了交道,并且成为古籍整理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他们当中的一些老一辈专家学者,不但自身承担了繁重的整理研究任务,而且带出了建国以来头几批古籍专业的  相似文献   

19.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一些科研机构.这些年来,它们不断充实、发展,人员的配备逐步趋于合理化,在古籍整理研究方面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正是有了这么一批机构,全国高校的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才能更加有组织、更加有计划地大规模开展起来,做了许多在此之前无法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大陆当代古籍整理的缘起,继而论述了中国大陆当代古籍整理的现状,即类别及方式方法;最后阐述了古籍整理的今后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