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乱的遗产     
高垣 《山茶》2011,(3):12-12
关于阿富汗的鸦片产业,最真实的声音来自于罂粟种植区的农民,最睿智的声音,当然也来自于他们。他们不仅明白种罂粟是面对所谓塔利班和国际社会的对峙的“有风险的、无奈的”选择.更看到了更长期更基础性的影响:父亲用罂粟赚来的钱供养孩子.孩子也只会种罂粟,别无其他技能.阿富汗没有木匠、技师、工程师.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新鸦片战争     
警察局长有一种叫人难忘的法子 来证明自己不怕毒品贩子。他举起右手,露出缺了中指的手掌。四年前,陆军准将阿卡.努尔.金吐兹走马上任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警察局长,负责捣毁当地大片大片的罂粟田。“第一次捣毁行动完成后,”他说,“我的车被一个遥控炸弹炸上了天。”他卷起右胳膊的袖子,露出伤痕累累的小臂。打那以后,他受到无数次死亡威胁。罂粟农的妻儿朝他的手下扔石块,一辆用于铲除罂粟的拖拉机也遭焚毁。  相似文献   

3.
张辉 《贵阳文史》2009,(6):47-47
贵阳市白云区在解放前夕,由于国民党进行有计划种植罂粟.在其所谓的“田寓禁征”的口号下.大批鸦片公开运销,因此,烟毒泛滥甚广。1949年,全区大面积种植了一季罂粟。当时,每个角落都有人吸食鸦片.只要有1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就开有烟馆。尤以鸡场、沙子哨、麦架、  相似文献   

4.
姚昆兰 《云南史志》2000,(1):50-52,58
近代以来,云南一直是鸦片泛滥的重灾区。据史料记载,清季道光年间,云南“广种罂粟,熬烟者日多,贩烟者日繁,吸烟者遂日众,是此等浇风,惟该省为甚”。①人民国后,由于政府在鸦片问题上时禁时弛,导致鸦片始终未能根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云南已成为毒品与反毒品斗争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5.
秦淮大禁毒     
烟祸荼毒,燃眉之患旧中国留给新中国一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以鸦片烟毒为主的毒品泛滥,种植罂粟的面积广大,解放前夕全国种植罂粟的面积高达100多万公顷,最大产毒地在西南地区(即四川、云南、贵州、西康4省及重庆市),其种烟土地达15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4%,而在云南省高达33%,在西康省  相似文献   

6.
《山茶》2011,(4):36-37
关于佤族的起源.有“司岗里”的传说。一种解释为:”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是从石洞里出来的.而最先出来的就是佤族。距离云南南部西盟县城以西约三十多公里的阿佤山中部有一石洞,至今仍被西盟等地的佤族同胞视为圣地。当然.”司岗”亦有其他解释.例如”葫芦”。不过.各地区的佤族虽然对”司岗里”有不同的解释.却都把阿佤山视为族人的发祥地,可以说.”司岗里”是佤族人对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一、鸦片简史及其传入贵州的时间鸦片是从一种名叫罂粟的植物果实中提取汁液熬炼而成的一种具有巨大的麻醉作用的固体物质。罂粟,具体于何时传入中国,今已不可考。在我国诸多史籍中,最早对罂粟的记载是曾经沿海路到过印度的唐代高僧义净〈635—713〉翻译的《根本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一书,其中叙述了药烟(即鸦片)的服食方法及功用。唐、宋人的文章也有对罂粟种植状况的记载,并于宋时正式将罂粟编入了医药书籍,民间亦因罂粟花娇艳而遍植于庭院花圃中以供赏玩。鸦片一开始作为药用,多半是烹煎吞食,直到明代才从南洋传来提取罂粟之汁制造鸦片的方法。明人王玺《医林集要》、李时珍《本草纲目》、方以智《物理小识》都记载了鸦片  相似文献   

8.
鸦片与罂粟传入中国,肇始于唐初。当时,“中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周边少数民族及海外诸国或和亲或内附或敬慕,大多来朝贡”,鸦片与罂粟遂由阿拉伯商人朝贡给中国皇帝。据记载,彼时鸦片与罂粟在唐宋时期的中国是被作为“灵丹妙药”对待的,  相似文献   

9.
“爽一把”     
在滇南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小脚拐拐,拐到通海,不吃大鱼,就吃螃蟹。”这说的是云南通海发达的渔业,也道出了这里小脚女人的普遍。云南自古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没有缠足习俗,但随着明朝时期汉族大量迁入,缠足习俗也带入了云南。当时通海妇女大多在家从事纺织或家务劳动,致使裹脚之风盛行。然而,即便是一对“小脚”,这些开朗的通海六一村的妇女们在繁忙的家务之余也没有忘记爽上一把。  相似文献   

10.
爽一把     
《文史博览》2006,(8):1-1
在滇南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小脚拐拐,拐到通海,不吃大鱼,就吃螃蟹。”这说的是云南通海发达的渔业,也道出了这里小脚女人的普遍。云南自古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没有缠足习俗,但随着明朝时期汉族大量迁入,缠足习俗也带入了云南。当时通海妇女大多在家从事纺织或家务劳动,致使裹脚之风盛行。然而,即便是一对“小脚”,这些开朗的通海六一村的妇女们在繁忙的家务之余也没有忘记爽上一把。  相似文献   

11.
李志雄 《旅游》2003,(11):1-3
“扬州八怪”指人,“云南十八怪”指事。天、地、人、物,别处没有的这里有,人们对云南最爱使用的一个形容词便是“神奇”。它除了“奇妙”之意,还有“奇怪”的意思。的确,没有这块神奇的土地,哪有云南的十八怪。十八怪,其实是云南各地某些奇特现象和独有风物的一种民间概括之说。现在,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有心人又把云南民间许多传统食品堂而皇之地演绎出了“云南十八怪”食谱,让人既品尝了新鲜又了解了云南。  相似文献   

12.
方志的文体主要是采用语体文.记叙体.少量(如文物古迹、企业选介)采用说明文。“横排竖写”是方志独特的著述方式.是对方志框架的通俗概括.也是方志的主要特征之一。“横排”是形式,是“以类系事”的形象说法:“竖写”(又称纵写)是方法,是横排后的记述方法。“横排”好比纬线.“竖写”好比经线.一横一竖把一个地方的历史与现状“编织”起来。横能反映各类事物间的联系和制约;竖能看出各类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相得益彰。笔者根据修志实践。谈一谈方志“竖写”方法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他十分关心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通常说来,西部地区指的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由于在西部辽阔的范围内有相当大的面积是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所以,周恩来一些关于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论述也是针对西部地区。适应于西部地区的。尽管当年没有西部开发的用词,但从“一五”计划到“三线”建设时期,周恩来把相当大的精力投放到西部地区。他一向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视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4.
我有缘独走西域,穿河西走廊,踏贺兰山阙,远赴轮台、伊犁、喀什,沿着丝绸之路西行,不知不觉间,走完28 000公里路程已是一年多了。旅途中有许多身影掠过眼帘,更有一些一见如故的朋友令我不能忘怀。其中尤令我念念不忘的是一群挑茶叶的“云南妹”。 刚到乌鲁木齐的第一天,新结识的朋友把我迎到家里。与朋友的街坊,五六个人围聚在一块儿,又是切西瓜,又是送葡萄,还专门为我挑出两只大大的扁扁的蟠桃,这是王母娘娘宴会上才有的稀罕物,可甜哩。刘大姐沏好一杯热茶,喏,云南的碧螺春,是你们云南的小姑娘挑来卖的……呵,云南的碧螺…  相似文献   

15.
客家围龙屋:天人合一的中国典型民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回的艺术.客家民居类型多样,有围龙屋、围屋、土楼、五风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著名。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广西的“干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传统特色民居、  相似文献   

16.
周滇缎     
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罗养儒撰的《云南掌故》一书对云南很多鲜为人知的故实作了宝贵的记载。共中“滇缎”一则记载不多,它是我祖父创业织造并曾驰名全省全国的一种丝织品。记载有一些与实际稍有出入之处,如说滇缎在官渡村织造,实际是在昆明庙直街原平房前铺后屋织造。现据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一些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17.
千年盐井     
在西藏和云南交界处的澜沧江河谷里.我们不管向谁询问.人们都一致认定.他们的祖先发现和经营芒康的这一得盐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很久以前直到如今.这里就叫做“盐井”。没有任何记载或传说表明人们是如何找到这片盐井的。也许是一个或几个衣杉褴褛的猎人在追寻猎物时发砚了动物们常在这里流连.也许是牛羊凭着本能嗅到了盐巴的味道而把它们的主人领到了这里。  相似文献   

18.
清未南阳的三种戒烟唱本文/董淑明近代以来,鸦片流毒全国,为害极烈。晚清时,我省西南一带便已广种罂粟,南阳地区土地肥沃,又多山区,更是罂粟遍野,无论穷富,多数人家中都有鸦片膏,吸食者甚多,不少人为此倾家荡产。与此同时,反对吸食鸦片、劝人戒烟的呼声也从来...  相似文献   

19.
王辉 《旅游》2004,(10):26-29
在跑遍了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后,眼光自然就注视在离云南最近的四川西部,那是一片广袤的高原,那里有我们向往的雪山、草原、藏区。于是.改装的一辆北京2020,狂热的三男两女促成了这次川西之行。川西是一片美丽的;争土,是真正的“香格里拉”,也是越野者的天堂!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常听到一些老年人讲他们家是小云南人土,即祖籍是小云南,但是问起他们小云南在什么地方,他们的祖先又是怎么到东北来的,他们且有的回答小云南在山东,他们的祖先是清朝初年响应招垦条例到东北来的;有的说小云南在云南,他们的祖先是清朝初年拨民拨到东北来的,其说不一,莫衷一事,再加上史书上又缺乏记载,因此迄今仍无定论。那么历史上的小云南究竟在何处,小云南人又是怎么到东北来的呢?通过查阅的史料来看此问题大致有三种说法,现在试论如下:第一种说法认为小云南在山东,小云南人是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响应朝廷《把民开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